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诸葛亮和司马懿,为什么诸葛亮流芳百世?
“一时胜负在于力,千秋胜负在于理。”——曹禺在《三国演义》中六出祁山,矢志北伐,为王室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像蜡烛一样为汉室燃烧了最后的光芒。可事实上,他的事业终究是失败了。

诸葛亮的失败就意味着司马懿的成功,司马懿的政治资本也一路看涨,并最终取得了政权。司马懿的人生和家族无疑是成功的。可是比较讽刺的是:失败的诸葛亮赢得了身后名,而司马懿却成了阴谋家的反面教材,有得必有失,鱼与熊掌不可兼得,司马懿只能选一项。
一 这是价值观取向的必然结果。诸葛亮流传到今天的是明知不可为而为之,是一种阿甘式的执着,是一种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工作态度。要挂到墙上供人们学习瞻仰的,可曾见过挂司马懿画像的,如果有,那也只能是在晋朝。
诸葛亮是一个努力工作的榜样,嗯,这样的人应该宣传。
二 儒家忠君观念的确立。自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儒家的正统观念开始为国家所推崇,期间虽有反复但已植入人心。到了元末明初施耐庵的《三国演义》更是把这种观念提升到极致,这相当于给诸葛亮投了无数次的广告,只要有《三国演义》的存在,诸葛亮就能不断刷屏。
孔子喜欢说:名不正言不顺。司马懿虽然富有智谋,为晋朝开国奠基手段并不能拿到台面上,孙子为王为帝却堵不住悠悠之口,人们心中自然一份衡量的标准。
三子孙的强化效应。诸葛亮为蜀汉勤勤恳恳奋斗了半生,俗话说: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诸葛亮的后代也应该忠臣吧。果不其然,在葭萌关之战诸葛瞻、诸葛尚为这衰败的蜀汉流进了最后一滴血。虽然也是失败了,一门忠烈,值得一叹。
司马炎作为开国之君本应该有一番更大的作为,可是却留下个半拉子工程,国祚却只有51年,司马懿的子孙出名了,留下的却是八王之乱,剩下的半壁江山早被人遗忘了。
如果,诸葛恪生在蜀汉,或许诸葛亮的声誉要减色不少,但这,只是一个臆想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历史风云:司马懿与诸葛亮并非水火不容,私下关系甚好,还为诸葛亮报仇?
刘禅投降后写3字,司马昭:别动他!群臣不解,司马昭:倒过来念
司马懿早识破诸葛亮的“空城计”,为何却主动退兵?因为这里并不是真正的战场!
传说中诸葛亮把司马懿吓到屁滚尿流的空城计,真相究竟是怎样的?
诸葛亮最大的缺点是什么?司马懿给出了这句话评价,真是一针见血
诸葛亮在司马光的眼里竟然是个“寇”?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