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陈方既先生误将翁覃溪当作翁同和
                                          陈方既先生误将翁覃溪当作翁同和
                                                               刘阳
     
 
      陈方既先生在《杨守敬书学思想及其治学精神》一文(见2003年崇文书局出版〈杨守敬研究学术论文选集〉第63页)中误将翁覃溪当作翁同和,应予纠正。杨守敬在《学书迩言》中说:“翁覃溪见闻既博,所考究于一笔一画之间,不爽毫厘,小楷尤精。究嫌天分差逊,虽质厚有余,而超妙不足。”
陈方既先生可能出现记忆错误,写道:“翁同和在书写上所下的功夫,较张船山有过之无不及,然而表现于书法实际……‘虽质厚有余,而超妙不足’,关键是‘天分差逊’,纵然下了大功夫,也达不到‘天分独高’者所达到的‘超妙’境界”。显然,陈先生将翁覃溪误为翁同和。
       翁方纲(1733~1818), 清代书法家、文学家、金石学家。字正三,一字忠叙,号覃溪,晚号苏斋。直隶大兴(今属北京)人,乾隆十七年进士,授编修。历督广东、江西、山东三省学政,官至内阁学士。精通金石、谱录、书画、词章之学,书法与同时的刘墉、梁同书、王文治齐名。论诗创“肌理说”,著有《粤东金石略》《苏米斋兰亭考》《复初斋诗文集》等。
       翁同龢(1830-1904),字叔平,号松禅, 别署均斋、瓶笙、瓶庐居士、并眉居士等,别号天放闲人,晚号瓶庵居士,江苏常熟人,中国近代史上著名政治家、书法艺术家。大学士翁心存之子,咸丰六年(1866年)状元,历任户部、工部尚书、军机大臣兼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大臣。先后担任清同治、光绪两代帝师。卒后追谥文恭。 翁同龢工诗,间作画,尤以书法名世,幼学欧、褚,初学董其昌、米芾,中年后由钱沣上追颜真卿,又不受颜字束缚,结体宽博开张,笔画刚劲有力,风格苍浑遒劲,朴茂雍容,著有《翁文恭公日记》《瓶庐诗文稿》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学习研究杨守敬书法的几点启示(刘阳)
翁同龢的颜体书法,至今无人超越!
翁同龢书法
翁同龢书法欣赏翁同龢(1830
晚清著名的政治家 翁同龢书法作品欣赏
翁同龢书法作品欣赏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