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这是宋代诗人苏轼的一首哲理诗 在七绝之中,开头与结尾用同一句诗,
这是宋代诗人苏轼的一首哲理诗。
在七绝之中,开头与结尾用同一句诗,想必也算是一种大胆尝试与创新了。然其内容却别有深意,并不仅仅是形式上的创新与突破。
这首诗内容深刻,博大精深,角度很多,每个人都能从中领悟到一点人生道理。比如,在追求目标时,该有怎样的心态?在面对欲望时,该有怎样的心境?
短短二十八个字,却道出了人生的三重境界:
第一重境界:看山是山,看水是水。开始,看什么是什么,只看表面。

第二重境界: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后来,开始透过现象看本质。
第三重境界:看山依然是山,看水依然是水。最终,大彻大悟后,明白山水自然的可贵与美好。
世间万物,都由心生。一切目标,不过为了心灵的适意罢了。放下执念,美好就在眼前。
“庐山烟雨浙江潮,未至千般恨不消。”这两句是说,庐山的烟雨,钱塘江的潮汐,都令人魂牵梦萦。不能前往一饱眼福,千般怨恨郁结心中,不能解开。这是写“目标、欲望之始”。

苏东坡为啥在临终之际,要写这两处地方,而不是别的地方?因为这两处对于苏东坡而言都是最重要的。
苏东坡或许还记得去庐山时是和弟弟子由一起去的。那时候的他正值离开黄州去汝州上任之际,他做了人生很重要的一次决定,辞职归隐宜兴。于是,他见到了早就想去看的庐山,并写下了“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千古名篇。同样,苏轼也曾两次为官杭州,对于钱塘江观潮,早已了然于心,写下“拍手欲嘲山简醉,齐声争唱浪婆词”观潮词句。

无论是辞别庐山,归隐山林,还是为官杭州,造福百姓,这些都曾是苏东坡的人生目标。是否归隐之后,就一定能够幸福呢?是否努力做官,官至宰相就一定能够幸福呢?
“到得还来别无事,庐山烟雨浙江潮。”这两句是说,终于看到了魂牵梦萦的庐山烟雨与浙江潮,却只觉得庐山烟雨就是庐山烟雨,浙江潮水就是浙江潮水,不如如此。这是写“目标、欲望之终”。

诗人通过后两句给出了答案:这些目标都只是目标,重要的并不在于实现目标,而是在于沿途的风景与奔赴的心情。过程,往往比结果更精彩。得不到的,永远觉得好;得到了,才会发现不过如此。但人生不能没有目标,因为有了目标,我们才有动力去奔赴,只不过对于目标不要太过执念罢了。
“庐山烟雨浙江潮”,在苏东坡没有抵达之际,总是那么美丽,如诗如画。可是真当诗人抵达之后,发现“庐山烟雨浙江潮”不过就是这样,并没有如诗人想象那般令他兴奋激动。
前一个“庐山烟雨浙江潮”是欲望,后一个则是得到之后的怅然若失。
在追寻梦想的路上,“何妨吟啸且徐行”,慢慢走,欣赏啊,做快乐真实的自己。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苏轼的两首哲理诗,一首写儿子,一首被后人当做警示名言!
苏轼最有哲理的一首诗,小时候看不懂,长大后觉得醍醐灌顶!
苏轼临终前给儿子写下一首诗,四句里有两句重复,却是他的终极生命体验
15句哲理成长的宋词,用词人智慧读懂人生经验
苏轼最神奇的千古奇诗《庐山烟雨》/《观潮》,普通人只能读出三句,能读出四句才是高手
苏轼在弥留之际为儿子写了一首诗,短短的28个字,每句都充满禅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