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见壶如见人

图片|物道 ©

物道君语:

见壶如见人。

明代李渔曾言:“茗注莫妙于砂,壶之精者又莫过于阳羡。”品茶最妙是用紫砂,最精湛的紫砂壶来自阳羡。

何为阳羡?即江苏宜兴。

此刻,物道君正走在宜兴丁蜀镇的路上,北风冷冽,前方的山顶落了一层矮矮的白,那是今冬的初雪,我们抵达宜兴那一天下的雪。

图片|物道 ©

明朝初年“废团茶兴散茶”之后,中国人喝茶的方式,也从煎茶、点茶变成了泡茶。到了明朝中后期,壶泡法已经流行,紫砂壶也深受文人雅士的喜爱。

文震亨赞它:“既不夺香,又无熟汤气”。张岱亦说:“一砂罐、一锡注,直跻之商彝、周鼎之列而毫无惭色,则是其品地也。”

可以说,紫砂,是为泡茶而生的。

图片|物道 ©

宜兴也在这数百年间涌现无数名家、名壶。远至明朝的供春、时大彬,清朝的陈鸣远、惠孟臣,曼生十八式,近至当代的顾景舟,皆如高山,令无数后来者仰望而追寻。

为什么那么多人喜欢紫砂壶?用紫砂泡茶究竟有何不同?如何才能欣赏紫砂之美?怀揣这些困惑,我们来到这座小城,一路寻访,步履不停,方知见壶如见人。

图片|物道 ©

〈 吴界明 〉

· 壶中岁月长 ·

1973年出生的吴界明,做壶已有三十多年了。

儿时,他就喜欢跟随叔叔吴群祥到紫砂工艺厂玩耍。到了十六七岁时,虽然家中祖母反对,但他还是入了行,正式拜叔叔为师。从此,做壶的岁月是一个又一个七年。

第一个七年,他埋头苦练基本功,寻着老祖宗的脚印一步步前行。接着,他到了当时的中央工艺美术学院进修雕塑系。第二个七年,他开始踏出了创新的步伐,创作了轨月提梁、祥龙提梁等等。第三个七年,他又一次回到传统中。

这时候,他做的壶是既有古意之韵,又有当下之美。尤其是他的明式小品,造型简洁,气韵清逸。

  轨月提梁

  四方明炉

  六方静乐

提起过往的岁月,他笑着说道:“做壶就像写书法,是一段从摹帖、临帖到出帖的过程。”

这一个是他的爱好,这些年他每天都要练字,雷打不动。一个是他的手艺,用一生不断精进的所在。在他看来,两者之间有太多精妙的相通之处。

吴老师说,壶要做得好,要看上去是“硬”的,不可以软趴趴。什么是“硬”?是为壶要有精气神。

这让我想起了,书法中讲究要“骨法用笔”,一提一按,有血有肉,才能气韵生动。

这世间的美,大抵都是殊途同归的。可是当你从“知其然”走到“知其所以然”,往往一回首,已是岁月悠长。

当年的少年郎,如今已是两鬓微霜,只叹壶中岁月长。


〈 王强 〉
· 美是一种风格 ·

在没有见到王强之前,听得最多的是用他的壶泡茶:“出水如油,入水无声。”

待相逢,谈起此事,他哈哈一笑,眉眼之间皆是骄傲。若是再与他聊起收藏的曼生壶,更是眼里有光,侃侃而谈。
图片|物道 ©

他收藏了一把壶,虽圆似方,沉稳大气,是曼生十八式里的井栏壶。

何为曼生十八式?它是指由清代书画家陈鸿寿(字曼生)所设计,交与杨彭年兄妹制作,再由他自己篆刻铭文的紫砂壶款式。样式繁多,统称为曼生十八式或曼生壶,被誉为“万壶之宗”。

王强老师告诉我们,每一只曼生壶都有出处,或是陈曼生遇见了谁,或是看见了某个事物,从而有了创作灵感。比如井栏壶,是看见有人去井边提水。井深栏高,那个人的腰弯了下去,就像一个壶把,井栏则化成壶身。

“造物的方式无非三种,第一种是单纯地造物,第二种是为了某些功能而造物,第三种就是在前者的基础之上,通过材质、器型等来抒发自己对人生的情感、对事物的认知。”在王强看来,陈曼生就是最后一种。

紫砂不过是载体,曼生十八式承载着的是陈曼生对万物的感受,对美的认知,更是一种美的风格。
  曼生十八式石瓢壶(右图)物道拍摄

图片|物道 ©

这也是王强的追寻。从做第一把壶开始,他就要做出自己的风格。

比如,造型做得更精巧,将内推球孔做到极致的薄,让壶把的位置调整到刚刚好,泡茶时才能出水利落,茶汤的表现更为极致。因为他相信,一把好壶是懂茶的。

何为风格?相信自己的相信,乘以时间与数量,便能成就你自己。

〈 蔡翔 〉
· 热爱有无尽宝藏 ·

这几年,国风当潮。可是紫砂对不少年轻人来说,还是有点老气、陌生。但如果你看过蔡翔泡茶谈紫砂,会发现:美的事物,其实没有年龄界限,只看你愿不愿意去了解。

镜头里,这个帅气的年轻人,一个人一边泡茶,一边讲述紫砂故事,从历史讲到当下,从工艺聊到审美。每一把壶,他都如数家珍,出自哪位陶手、什么器型、什么泥料、有哪些特点……皆了藏于胸。

有人说,翔子是最懂紫砂的90后。

十二年前来到宜兴,从此他便爱上了紫砂。“我为什么热爱紫砂?因为它最复杂又最简单。”

复杂,因为它能揉进所有文人的敏思、匠人的技艺,饱含各种美的表达。简单,因为它不过是一捧土、一壶茶、一人饮。

刚认识翔子时,很惊讶于他好像有无限的精力。无论前一晚几点休息,第二天都能准时起来,拜访制壶名家,读资料,做设计,拍视频,上直播……事事连轴转,人却不急不慢。
图片|物道 ©

直到那天,他见到一把珍藏的紫砂老壶,高兴地端详、摩挲起来,还不忘喊伙伴一起来看看。那时候的他,眼睛有光。

那一刻,突然明白,热爱可使人生有无尽宝藏。
图片|物道 ©

此刻,当你看到这些文字时,这个冬天物道君的宜兴之旅也行将结束。

但是我们都知道,追寻紫砂之美的路,才刚刚开启。

“有中国人的地方,就有茶。”
紫砂之美,只有中国人最懂。
如若喜欢,可预约今晚6点的直播
带你寻访最懂得茶的紫砂。

愿和你在追寻中国美的路上,紫气东来。

文字为物道原创,部分图片由蔡翔拍摄,转载请联系作者。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PP162 宜兴紫砂陶-提梁壶
65款紫砂壶经典器型图例及名称由来
87当代紫砂艺人及作品68:朱丹作品1
紫砂壶器型100式,喝茶叫不出壶名?不存在的。史上最全赶紧收藏
茶器|史上最强紫砂壶图鉴!
紫砂壶常见壶型欣赏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