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孟頫也学过他!
持续长达八年的“安史之乱”,让盛唐之梦一去不复返,生灵涂炭、赤地千里。这几年里,出现了不少直面安、史叛贼仍气节不改的忠臣良将,如颜杲卿父子、颜真卿;而那些归附安禄山、史思明者,都遭到了后人的唾弃,他们生平的成就也几乎被一起抹杀。
颜真卿一门忠耿不屈,先后被叛军所害,他的书法也被冠以“气节之书”的赞誉,更加为世人所推崇。与他相反,有一位盛唐书法大家却因依附安、史,被后人唾弃,他的字也被“因人废书”,此人就是苏灵芝。
苏灵芝此人现在已无甚名气,连他的生卒年也不可考,他曾应史思明邀请,镌刻了一通歌颂安禄山的石碑,据说现在还藏于北京法源寺悯忠阁内。
虽然后人不再提起他,但在古代书法史上,他也是有赫赫威名的,与颜真卿、李邕、徐浩等人可以分庭抗礼。
明代书法家安世凤在《墨林快事》中认为:“今观其《悯忠寺无垢净光宝塔颂》字,淹有李、颜二家风流,而视北海(李邕)则加庄,视太师(颜真卿)则又多隽,诚足述也。” 在他看来,苏灵芝不仅能与李、颜二人并列,甚至还要胜过他们!
苏灵芝传世作品较多,天宝年间他担任易州录事参军时所作的《易州铁像颂》,是其颇为精妙的一件作品。
此碑立于唐开元二十七年(739年)五月,碑高2.8米,宽1.2米,厚21厘米,以行楷书写就,共计290余字,单字大小约4厘米,现藏河北保定市易县文物保管所。
苏灵芝笔法得之于二王、虞世南、褚遂良等人,又受盛唐丰腴圆润美学风尚和唐玄宗、徐浩等人风格影响。其书既有晋人风采,又兼唐人法度,浑厚宽绰的特征极为明显。
黄庭坚曾说:“苏灵芝《北岳碑》字法清劲,笔意皆到,但不入俗眼耳……以风樯阵马为痛快,以插花舞女为姿媚,殊不知古人用笔也。”
此碑起笔藏锋、以中锋行笔,笔画浑厚而凝绝,提按分明,刚健中不失圆转,浑厚中亦有灵动;结字端严肃整、宽博大气,但不疏离,波磔收放自如,欹正皆有,肥润壮阔,难怪被欧阳修称为“写碑圣手”。
清代书法家梁巘认为:“赵文敏榜书,结体遒紧,笔力古劲,绝似苏灵芝《铁像碑》。”可见赵子昂也曾学过苏灵芝。
苏灵芝《易州铁像颂》笔法丰富、结体严谨、用笔酣畅,大有可学之处!现在,我们将苏灵芝这件作品进行了博物馆级别的超高清1:1复制,点画笔触纤毫毕现,装帧精美,特向您推荐,期待您的喜欢!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
点击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