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太极门内秘传的弓步守桩练法

【太极】中国最受欢迎的太极文化类公众号

文 | 陈雄

编辑 | 鹿鸣

守桩是推手的学前对练功课,以此对练熟习“下有落地生根”之法与“上有不倒翁”之术,体现“上虚下实中间活”的技术要求,练出我守我疆、以静待动的守桩功夫。相传在武术界享有盛名的太极拳宗师陈长兴,被称为“牌位大王”,意思就是平日练拳姿势端正,久而久之,不管走路还是站立,都立身中正。他无论是在看戏还是赶会,站立千万人中,任凭众人如何拥挤,他脚步丝毫不动。如果有了守桩功夫,就能在推手中增强“舍己从人”和“引进落空”的信心,就会提高推手的技术水平。守桩练法被不少的民间拳师视为门内秘传的功课,只传授给徒弟,不公开教门外之学生,正是所谓“内外有别”的练功习拳。我的恩师林墨根是较为重视站桩单练与守桩对练之训练功课的。

守桩训练分为定步守桩和活步守桩,定步守桩是初级阶段的入门练法,在此介绍一种弓步定步守桩的练法。如图1所示,守桩时,以垂直的松沉劲为主,前腿松腰落胯,后腿松腰塌胯,松开的落胯、塌胯把腰腹部都掉入了两腿之间,腰胯部分的肌肉不用力了,就有了重力自然下沉的动态之势,如能气沉丹田则更好。前脚根劲相对为虚,后脚根劲相对为实。以斜向的支撑力为辅,意念后脚借助地面反座力一撑胯二撑脊背,同时前脚意念借助地面反座力一撑胯二撑胸膛,也是前脚撑力相对为虚,后脚撑力相对为实。虚领顶劲的同时胸掤微挺接劲。

为了把弓步定步守桩尽快练到位,可按以下图示分解的更细练法去学练。我的“二大爷”老师说过:“传统太极拳功夫是来源于细节练法的积累”,实践经验证明确实如此。图2所示是让对方用手在后腿髋骨尖喂劲推按,以裹裆、松腰挺胯练出胯脚通根守中的功夫。裹裆是为了实腿更有力,腰胯既松沉到脚底,要有俗称的“下沉劲”,松沉到脚底是太极拳初学者追求松沉的第一个目标;又以地面反座力撑胯,要有俗称的“上传劲”,这是太极拳初学者追求松沉的第二个目标。注意体悟的是:挺胯不宜横力前挺,而是要在塌胯的沉势中挺,还要是恰到好处的挺胯,挺少了功效不够,挺多了可能失重,挺合适了就是守中的内涵技术。

图3所示的是让对方手掐前腿腹股沟处喂劲推按,以松腰落胯练出胯脚通根守中的功夫。腰胯既松沉到脚底,又以地面反座力撑胯。注意体悟的是:落胯不宜硬顶对方的推按力,而是要把胯松开成为口吞之势,既能柔性的吞下对方的推按力,又能沉稳的长腿力生脚根。练功习拳的实践告诉我们:拳势下盘的桩架单有脚下生根还不够,还得腿膝够有力才好,先贤所说的腰腿功夫是含腰、胯、腿、膝、脚的松沉功夫。

图4所示的是让对方一手掐前腿腹股沟处喂劲推按、另一手在后腿髋骨尖喂劲推按,以松腰落胯、塌胯、挺胯、合胯练出协调沉胯通根守中的功夫。在此着重说一下合胯,就是把前腿落胯、后腿塌胯与裹裆挺胯整合一起,合胯之“合”的真义在于顺着松沉之势合住劲,合不了劲的是假合胯,“二大爷”老师指明:“太极拳的好东西在内不在外”,所以协调、平衡能力功不可没。

图5所示的是让对方喂劲手扒肩背,以松腰沉胯撑脊练出脊脚通根守中的功夫。既要腰胯松沉到脚底,又以地面反座力一撑胯二撑脊。这里的沉胯是指前腿落胯和后腿塌胯,前脚吃劲大约七成就相对为实,后脚吃劲大约三成就相对为虚。撑胯撑脊都是一种以意念引导贯通的支撑劲力,是下、上两点的支撑劲路。这个练法对于训练前腿脚的沉劲、撑力都有明显的功效。

图6所示的是让对方用手喂劲推按胸膛,以折叠劲练出胸脚通根守中的功夫。既要腰胯松沉到脚底,又要借助地面反座力用后脚一撑胯二撑脊和用前脚一撑胯二胸。所谓“折叠劲”就是有向前往上撑的劲力又有向后往上撑的劲力,相合对应,使“沉中撑”稳而能中定。守桩时,要虚领顶劲的同时胸掤微挺接劲。胸掤是内在掤劲显现的感觉,微挺是脚撑脊背而带动胸膛外在姿势的变化动作,要尽量追求内外相合。初学对练守桩时,较难练出恰到好处的接劲功夫,需要一段时间的训练才能把接劲练上身,初练不久的守桩接劲有点顶有点丢是正常的过渡性阶段,只要意识到下功夫去磨合调整为“不顶不丢”的状态就行了。当然,学生如得到老师言传身教其练法与要领的话,那是最好了,省心又少走弯路。

弓步守桩的核心技术是“沉中撑”三个字,啥是“沉中撑”呢?沉中撑的技术要求是以垂直的松沉劲为主,以斜向的支撑力为辅。为何说松沉劲是垂直方向的?沉肩坠肘也好,气沉丹田也好,松腰塌下也好,尾闾下垂也好,落胯沉下也好,塌胯沉下也好,以上松沉诸势都是垂直塌落的才显得自然安舒,也只有是垂直塌落的松沉架势才拱好开胯圆裆,也只有是垂直塌落的松沉架势才有利于边沉边转的圆弧运动,也只有是垂直塌落的松沉架势才有助于守住下盘重心中线,也只有是垂直塌落的松沉架势才好带动两腿两脚斜向支撑力的吃劲。

弓步两腿两脚斜向支撑力的吃劲要找对支撑点才行,以对方推按我胸膛为例说明:一是以意引导后脚与胯、后脚与脊背贯通形成根劲,相对应的两对支撑点分别是后脚与胯、后脚与脊背;二是以意引导前脚与胯、前脚与胸部贯通形成根劲,相对应的两对支撑点分别是前脚与胯、前脚与胸部。值得在对练中注意体悟的技术是:一是合胯,就是把前腿松腰落胯与后腿松腰塌胯、挺胯整合一起,重在合住中下盘的沉劲,得花时间练出合胯的合劲功夫。二是以折叠劲掤接住对方推胸的来力,有身后的斜撑力就有身前的斜撑力来平衡协调,有身前的斜撑力就有身后的斜撑力来平衡协调,这就是折叠劲的应用之一,也得花时间练出折叠劲的平衡协调功夫。

以上所述都是打基础的初级练法,是身势几乎不变、只接劲、收劲于脚而化劲层次较低的守桩,老练家俗称为“推不动”的守桩功。待上下贯通有根了,能较好的接劲了,身上练出了守桩的一些中定功夫,下一步进阶学练的是边沉边转、边接边化之守桩功课了,身势会随着虚实而有所变化,一边接劲一边化劲的层次相对较高,较大程度上体现了 “上虚下实中间活”,老练家俗称为“推不着”的守桩功。正所谓“一层功夫一层理”啊!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图文详解!快速掌握秘传的弓步守桩练法!
【干货】太极步习练五要:屈、碾、弧、伸、抓
武术大讲堂之六十---技击步型步法论(1)——中国武术文化研究前沿代表学者张立钢
【陈雄聊太极拳 36】杨式太极拳的步型和手型
拳势下盘的“承重”与“吃劲”是同一个意思吗?
太极拳的真言实话(转帖)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