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高考的影响:学会承受坏的生活

来源:耕叔说钱(RichuncleGeng)

作者:耕叔

高考对一个人的影响几何?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答案。

一种观点是,较为公平的程序与实质正义,通过高考上一个不错的大学,能够提升一个人的视野,结识更优秀的人,拿到人生更多的砝码。优秀是一种习惯,优秀的人会更优秀,它会不断增大不同高考分数的同学之间的差距。

另一种观点是,高考只是一个敲门砖,且它的敲门砖作用在不断降低,人生的路那么长,年轻人时间还很多,还会面临很多改变人生的拐点和机会,高考远远没那么重要,成绩不好的人最终在人生的马拉松混得好的人有很多。

因为样本不是足够多,每个人都可能面临幸存者偏差,都能举出足够多的例证,证明高考的重要与不那么重要。

对于社会来说,高考是沧海一粟,微不足道,但对于每一个个体来说,高考在某个时点、某够阶段可能是全部,是宿命。


一、接受自己是一个普通人的现实

对绝大多数人来说,高考只是一个鉴定结论,一个时间戳。

因为在此前三年、六年甚至更长的时间,他的成绩、排位基本上是恒定的,最终能够上到哪一个层级的学校,心里基本上是有一个大致的位阶。高考只是一次对过程的最终确认,很少有突然的逆袭。

高考的魅力在于,在这次排位赛中,除了各省市县巅峰人员的荣耀以外,还会有大量的失意者,和此前的期望形成强烈的反差,这大概是一群更值得关注的人。

很不凑巧,耕叔大概是其中的一位,在早前求学的很长一段时间,耕叔的求学阶段基本没有故事可讲,较为稳定排名、不错的成绩,如果按照剧本,基本上顺利上一个大家都认可的TOP级学校,没有太多的悬念。

最终的落差特别大,耕叔属于那种对重要事情反应经常慢半拍,需要过很长时间才反应过来的人,当年拿到成绩后也没觉得有多大的沮丧,直面了糟糕的结果。

但后来慢慢的发现,高考其实更大的影响是来自对家人的影响,家里人要提前四年,接受你过往那么优秀,但终究是一个普通人的现实,你连一所牛逼的大学都上不了。

原本这个“你不过是一个普通人的现实”,是可以推迟四年,或者更长一段时间之后,才让他们接受的——即便你上一个牛逼的学校,成为政府高官、商界巨贾、名企中坚的可能性其实微乎其微,但至少可以让这泡沫破灭的更慢一些。

在尔后上大学的四年,你同时会不断接受亲戚、朋友、熟人社会的乡亲们对你的追问,为什么上了这么一所不知名的学校,当年如何如何的往事,会不断接收他们的惋惜、失望、叹息或鄙夷的神色,家人也同时会受到同样的煎熬和诘问。

你意识到自己原来还承载了那么多的目光和期望,如果你在人生的开始阶段,原本并不优秀,可能会少了很多的心理负累。但如果你在人生的每一个阶段,都相对比同行更优秀,他们可能对你终究只是一个普通人会不那么容易接受,需要更长的时间去消化这个现实。

高考影响的其实不是自己,可能更多的是家人,如果原本是一个预料之外的结果,你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二、学会过坏的生活蛰伏前行

如果拉长时间轴,高考的不理想,对更长人生去应对工作、生活、情感的不如意,学会面对人生的低谷,是有益的。

耕叔在大学阶段,意识到了自己如果放任不努力,挥霍天赋,就可能过上更坏的生活,开始奋起直追。

养成良好的作息、快速搜集信息处理信息、潜心学习专业知识、观察研究业界、尽可能多的参与实践,可以说大学四年,基本上是蛰伏修炼的四年。当内心足见充实之后,就会变得更自信,内心也会更强大。

进入社会之后,也难免会遭遇一些波折,无论工作还是生活、情感,在逆境的时候,基本上给自己定的是:锻炼、看书、努力工作三件事,做好这三点,一旦拥有了机会,就会有爆发性的生长和进步。

耕叔这几年,在公司面试过数百人,有过往非常优秀的小朋友,甚至曾经是所在县市的高考状元,但因为大学或者走入社会后的一两年,有的在大学四年遇到过较为强大的竞争,放弃了自己的努力,挥霍了自己的才华和时间,导致大学四年无所建树;有的在找工作的过程中遭遇过不公正对待,抱怨和负能量满盆,思维和言论变得很极端;有的偏向于更安逸的生活,放弃了更多的努力。

经常也会有媒体报道,极其个别北大、人大的学生,在生活中成为了需要帮扶的对象,媒体最终追根溯源,去还原过去他们的经历,多是因为曾经遭遇了挫折之后选择了逃避或自暴自弃。

你不仅需要过好的生活,还需要能够承受可能的坏的结果。


三、社会的竞争本质是个体自信心的竞争

很多年以后,在观察我每一个阶段的同学近况后,耕叔逐渐意识到,高考对一个人的最大影响,是对其自信心的影响。

一所排名靠前的学校带给人的最大影响是自信心更加强化,一所排名靠后的学校,可能会最大时间内影响一个人的自信。

而自信可能会对一个人的视野与格局,选择与行动产生决定性的影响。

即便在重点大学不那么认真学习,混得有点渣的同学,他有一种盲目自信和优越感,也许他自己并没有意识到,但给外人就是有这么一种印象;而在普通大学的同学,在更高层次的竞争中,偏向于主动放弃,比如说申请国外的名校、考部委和省直的公务员、投递门槛要求较高的名企的简历,更多的流向了中小企业或者被迫创业。

这种自信还会不断的在人生各个阶段去扩大或被无意识打压,比如说耕叔朋友圈的那些北大本科毕业的朋友,每年都会有意或无意提到北大,提到北大校友、北大同学动向、北大动态,不断强化自己的标签,在业务竞争、职位提升、圈子人脉积累更自信并占据优势;而普通高校的同学,在各类面试、业务拜访,被不断的被人问及毕业学校,显得底气不足或不愿详谈,不够理直气壮不够自信。

如果认识到这一点,意识到自己的问题的根源是不够自信,然后有意识的去弥补,用专业的积累、熟练的交谈、充分的准备,去释放和展示自己的自信,去反思自己的视野是不是不够开阔,格局是不是不足,考上一所排名靠前与靠后的学校,差别就会缩小。因为社会的竞争,最终是数据、结果、成绩说话,如果没有这些,只能变得更糟。

愿大家永远拥有直面现实的勇气和自信。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一个36人的班级,32人考上清华北大,其中的猫腻又有谁知道?
我国第一位“高考疯子”,放弃北大复读8年考清华,如今怎样了?
当前教育的最大问题,是不承认大多数孩子是普通人
考上清华北大的孩子,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努力的?初中是关键阶段!
喜报!河北省已有114名学霸被保送至清华北大,均来自这所高中
18年前轰动全国的网瘾少年,复读4年2次考上清华,最后毕业了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