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宋朝加强中央集权的具体措施
军事:

  1、宋太祖赵匡胤就是由于掌握了禁军的统帅权才夺取天下,登上皇位的,他最清楚控制军队是巩固统治地位的先决条件。为了防止出现唐末藩镇割据的重演,避免成为五代十国之后的第六个短命的王朝。“杯酒释兵权”解除了高级将领的兵权,由皇帝本人直接统帅禁军,并把禁军分为殿前司,侍卫马军司,侍卫步军司三部分,提拔一些资历浅、易控制的将领为都指挥使分别统军,使其分别听令于皇帝本人。又设枢密院,行使调兵权,使“三帅”有统兵权而无调兵权,形成互相牵制的作用。

  2、为防止将帅专兵,实行“更戍法”使得将士常加以易置和调换,使其达到“兵无常帅,帅无常师”,“兵不知将,将不知兵”的目的。宋太祖下令把各地的精壮骁勇者充实禁军,以加强中央军事力量。宋初年的约20万禁军,10万屯戍各地,10屯戍京师,目的在于“内外相制”。这些措施彻底消除了唐末五代军事将领以武力称雄一方并威胁中央朝廷。

  政权:

  1、在中央削弱相权。宋虽沿唐朝制度设中书、门下、尚书三省,但其主要职权被置于内庭的政事堂所控制;并设参知政事为副相。设枢密院为最高军事机构,凡军机大事,直接对皇帝负责,宰相无权过问。设三司行使财权。其结果“中书主民,枢密院主兵,三司主财,各不想知”。又设谏院,以弹劾大臣,使宰相难以在处理朝政中施展作为。

  2、在地方下令节度使在管辖其藩镇所在州府之外不得兼领支郡,用文官担任地方一级长官,并“州郡设通判,本与知州通判一郡之事,知州有不法者,得举奏之”,以限制知州。在任用制度中采取“官与职疏”、“名与实分”的制度,防止了官员长期掌握某一职权可能出现的专权行为。这些措施虽然加强了中央集权,但造成了中央到地方的各个部门重叠,官僚机构臃肿,使许多官职虽享有厚禄却不理政事,形同虚设。

  财权:
宋太祖下令各州税收初地方“支度给用”为一律送交朝廷。后又在诸路设转运使负责各地税收,使节度使和地方官没权过问地方财政。使藩镇没有了割据地方的经济基础了。但也给地方造成积弱的状况,使金军南下没受到有力的阻击。

  司法权:
宋还在诸路设提点刑狱司掌司法,并规定凡死刑需报刑部复审执行,有时皇帝还派专使到各地巡视刑狱,处理案件。宋朝的法制是“继唐之后成就最辉煌的时代”。

  选官用人:
通过科举入仕得官的人数大大增多。宋严格了考试程序,创行了“糊名”和“誊录”之制。举人礼部试之后,必须通过皇帝亲自主持的“殿试”才算合格,成为“天子门生”。提高了被录取人的待遇,一旦登第即授官职。这措施扩大了统治基础,使庞大的地主阶级知识分子成为皇帝的忠顺仆臣和统治人民的得力工具。宋代还重文轻武,宋代名将多无很好的结局:杨家将的悲惨结局、岳飞的“莫须有”、狄青的被贬、宗泽的忧愤而死。这种文官政治虽然防止了武将的专权,但文武的过分失调,导致了宋对外表现的无能,多数战争失败,即使宋在军事上取得胜利,但在外交上是被动语无能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杯酒释兵权
宋太祖杯酒释兵权就解决藩镇割据隐患了吗,背后其实没那么简单
2016部编版:七下第6课《北宋的政治》
“杯酒释兵权”
北宋中央被斩首的教训
杯酒释兵权背后的北宋基本法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