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袁枚和沭阳



袁枚和沭阳


2018年江苏语文高考试卷,居然考到我的家乡沭阳——清代文学家袁枚写的《重到沭阳图记》。这让我十分惊讶,高考总是竭力避免地标性内容,因为可能会产生不公平。

这是个喜事,沭阳人奔走相告,欢呼雀跃,几乎刷爆了屏。沭阳的考生和家长更是欢喜得要命,似乎那是一道送分题。其实,大概除了沭阳两个字,这道题目的答案,你依然还是那么的陌生,沭阳的考生,并没有讨到半点好处。真要是道送分题,出题人岂不被外地人骂死?要火的,可能不是沭阳,而是袁枚。

高考与沭阳这个话题,沸沸扬扬两三天,现在一片寂静,人们该吃吃、该喝喝。按理讲,有话则长,无话则短,我的文章应该到此结束。可是,沭阳人嘴里左一个袁枚、右一个袁枚,城区这里一个雕像、那里一个简介,但对袁枚,以及袁枚和沭阳的渊源,很多人不甚了了。我的文章,还是继续吧,简单说三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袁枚是什么样身份的人?


汪曾祺说,“袁子才这个人我不喜欢,他的《食单》好些菜的做法是听来的,他自己并不会做菜。”这个袁子才,就是袁枚,号简斋,自号仓山居士、随园主人、随园老人。随园,地点在南京师范大学本部,故称随园校区,是我的母校。

袁枚,很有才。是个神童,7岁入私塾,12岁与师傅史玉瓒同中秀才,同进县学,赋《铜鼓》诗立就,脑瓜子好使。

24岁考取进士,300多人应试,袁枚名列第五,春风得意马蹄疾,成为翰林院庶吉士,相当于中央办公厅正处级秘书,虽吃的七品俸禄,但作为皇帝近臣,位置不可小觑。皇帝看中的苗子,放在翰林院学习两三年,搞个结业考试,就可以上岗,将来都要做国家栋梁的,前途可谓一片光明。

袁枚不争气,翰林院学两年满文,乾隆面试,满文成绩列下等,被外派为官,先后于江苏溧水、江浦、沭阳、江宁任县令七年。可见,熟练掌握一门外语,那是相当重要啊。这件事情,全赖袁枚自己,不好好学习满文不说,还讥讽满文像“蝌蚪”一样,这不是自找的嘛。

从皇帝身边来到京外为官,对袁枚是个不小的打击。特别是那时的沭阳,“民好诉讼,性懒惰,思赌博,好争斗。”这样一个县穷人刁的地方,谁想待呢?沭阳人不用生气,是不是如此,心里有数。我们以沭阳人的身份为傲,但不能以沭阳人的缺点为荣。

袁枚是什么身份?清朝有名的诗人、散文家、文学评论家和美食家。但我说,袁枚更像一个“网红”,人生经营得红红火火。



经营的主要基地,就是南京随园。

乾隆十三年(1748),袁枚在江宁知县任上,以300两银子在江宁(今南京)购置隋氏废园,改名随园。乾隆十四年(1749年),袁枚借口有病,辞去江宁知县职务,归居随园养病。后来,父亲去世,上书朝廷专心赡养母亲,获得批准。从此,袁枚一面居家守孝,一面修葺随园,开始了近五十年的辉煌文学创作生涯,更是一段难得的快意人生。

随园,原为曹雪芹祖父曹寅所建,后归于接任江宁织造的隋赫德,故名“隋织造园”、“隋园”。袁枚修修整整,大概花了两年时间,当官那几年挣的3000多两银子所剩无几。曹家被抄家,随园归隋家,隋家被抄家,随园破败,被袁枚买下,就这么个过程。

随园打造好以后,袁枚宣布,全面对外开放!门联上题:“放鹤去寻山鸟客,任人来看四时花。”不但开放,还大造舆论,《随园诗话》云:“雪芹撰《红楼梦》一部,备记风月繁华之盛,中有所谓大观园者,即余之随园也。”

一说是大观园原型、曹雪芹曹大V的家,随园立即就火了,火到什么程度?各级官员无论出差还是路过,到南京一定要去随园,地方官常常在随园设宴款待。甚至乾隆下江南,都指名要去随园,但是,但是,袁枚居然给拒了!而且最后还真的没有去成!袁枚是想出口气吗?有可能吧。袁枚与曹雪芹年龄相当,也就差个一两岁吧,远在北京苦苦度日的曹雪芹听说后,不知会怎么想呢。



一个园子,光看看是不行的,必须要有特色,中国人个个都是吃货,美食这个切入点,袁枚抓得很准。

袁枚自己就是个美食家,只要听说谁家有好吃的,就把自家的厨子派过去学艺。他有一个厨师,叫王小余,二人虽是主仆,却是知己,袁枚赞叹他厨艺高超,厨德高尚。后来王小余过世,袁枚更是“每食必为之泣”。在沭阳任职,袁枚最喜欢吃的是豆腐宴,曾为请教海州(连云港)一道芙蓉花豆腐的做法而三折腰。

美食吃多了,自然见识就高,袁枚写了一部《随园食单》。他说,读书如吃饭,善吃者长精神,不善吃者生疾瘤。他还说,豆腐煮得好,远胜燕窝;海菜若烧得不好,不如竹笋。你想想看,要吃多少美味,才能写出如此真知灼见。《随园食单》,共记载饭菜茶酒326种,大多以简洁的笔法记录制作方法和心得,非常实用。

他在随园开办的餐厅,属于高档私密厨房,接待的都是达官贵人、巨商豪贾,一句话,你要就很有地位,要就很有钱财,要不就是文化名人。每有客来,他都叫人将餐桌摆到景致极美的亭榭,还安排自养的美女为之唱歌跳舞,随园的餐饮生意非常火爆。你想想,这些客人,谁是缺钱的人呢?

在那时,南京随园已成为官场、生意场、文化界的交际中心。这是个圈子,不是随便哪个人都能挤进来的,袁枚,就是这个圈子的组织者。

单单投资餐饮,袁枚还不满足。

出书。各个阶层,统统拿下。高雅人士,我有《随园诗话》,诗歌美学和诗歌理论著作,一般人看不懂的;小小百姓,我有通俗小说集《子不语》,类似现在的《琅琊榜》、《射雕英雄传》,其中就有沭阳的奇闻异事;世俗人家,我有《随园食单》,买一本回家照着菜谱做菜,酷啊,相当于电视栏目《跟着袁枚学做菜》。你不服不行,人家笔杆子硬啊。

做“包租公”。随园300亩地,袁枚把一些田地、山林、池塘租给13户人家,坐收地租。

办培训班。袁枚24岁中进士,又是美食界第一、文化届数得着的名人,和礼部尚书纪晓岚合称“南袁北纪”,收的学生很多,其中三分之一是女学生(社会风气很开放嘛)。

接受馈赠。对活动邀请和软文撰写工作,袁枚来者不拒,只要给足银子,一定周到服务,类似于现代名人参加各种活动和综艺节目,往那一站,随便说两句就来钱,收入可不得了!袁枚文集中,替人写的人物传记、神道碑、墓志铭、墓表、行状行略等,占有很大比重。

袁枚的一生,除了官员外,以地主、文人、出版商、教师、名人的多重身份经营人生,获利丰厚。80多岁去世,家里有好几万两银子、价值无数的古玩珍宝,以及一个300亩的园子和房产。

人脉横跨商、学、官三界,名利双收,是个了不起的成功人士!



第二个问题,袁枚这个人到底怎么样?


袁枚有才华、有头脑,文学成就巨大,自不必说。他写的《祭妹文》,情词恳切,还有他的《哭三妹五十韵》、《哭阿良》诗作,都是动真情的好作品,我非常喜欢。

今天说些你不一定知道的。

喜欢拍马屁。26岁外派县官,和老师尹继善告辞,尹继善说,你小子准备怎么做官啊?袁枚说,弟子准备了一百顶高帽子。尹继善是德高望重的国宝级大咖,有些不悦:年纪轻轻不务正业,会浪费你的大好才华啊。袁枚说,老师啊,您有所不知,现在社会都喜欢戴高帽子,像您这样不喜欢戴高帽子的人,真是凤毛麟角啊。尹继善很高兴。袁枚出来说,一百顶高帽子,现在就剩下九十九顶了!这马屁拍的,属于踏雪无痕、落叶无声、行雨无纹型,是高手中的高高手。

同时代的历史学家章学诚,曾讽刺袁枚:“权贵显安,无不逢也;声望巨公,无不媚也。”达官显贵、巨商豪贾,袁枚都喜欢谄媚逢迎、拍人马屁。话有点重,但并非捕风捉影。比如,袁枚与皇亲国戚福康安、与和珅的弟弟和琳,都交往颇深。福康安自不用说,和琳历任兵部侍郎(国防部副部长)、工部尚书(建设、交通、水利部长)、四川总督(四川省委书记兼军分区司令),都是位高权重的人。

风流成性。一生纳妾众多,有姓氏记载的就有十人,八十大寿还纳一妾。70多岁,看上一位小姑娘,人家曾祖父和袁枚同年参加科举……他做老师,就收了很多女弟子。任沭阳县令时,纳了一妾,叫陶姬,是不是沭阳人不清楚,十二年后病逝,袁枚写《哭陶姬》:“十二年来凉月色,照人春梦尽今宵。”陶姬,是他一生最喜欢的两个女人中的一个。

但这并不算什么,袁枚还是个双性恋!他对龙阳之美心向往之。《随园轶事》中载:“先生好男色,如桂官、华官、曹玉田辈,不一而足。而有名金凤者,其最爱也,先生出门必与凤俱。”有各种李郎、庆郎、桂郎、曹郎、吴郎、陆郎……过了60岁,收了一个叫刘霞裳的男弟子,每次出游登山,一定要带着。

对好色,袁枚自己毫不隐讳。他曾在文章中说,“惜玉怜香而心不动者,圣也;惜玉怜香而心动者,人也;不知玉不知香者,禽兽也!”在他看来,惜玉怜香,是人之本性,无可厚非,不知道惜玉怜香的人,绝对是禽兽。给他这么一说,你不惜玉怜香都不好意思。

这样的人,自然有人看不顺眼。当时,章学诚最讨厌袁枚,说他这样的人渣,应该被凌迟。时任江宁知府,也就是南京市委书记的刘墉刘罗锅,也觉得这个人“伤风败俗”,决定搞掉他,大概归于除黑打恶之列吧。刘墉比袁枚小2岁,但人家是官二代,父亲刘统勋当过宰相。袁枚不傻,立刻给刘墉写马屁诗吹捧,又找到大咖朱筠出来求情,才保住了脑袋。

“通天老狐,醉辄露尾。”这是清代文学家洪亮吉对袁枚的评价。

袁枚讲自己:“好味,好葺屋,好游,好友,好花竹泉石,好珪璋彝尊、名人字画,又好书。”其诗中说,“有目必好色,有口必好味。”实话实说,乃性情中人。



第三个问题,袁枚在沭阳干了些什么?


乾隆八年至十年(1743~1745),袁枚任沭阳知县,那时只有28岁,是个青年才俊。

沭阳一直是个穷地方,其时尤甚,灾害频仍,万户萧疏,百姓穷苦,“饥口三十万,饿毙者不计其数”。袁枚这样描述:“百死犹可忍,饿死苦不速,野狗衔髅髑,骨瘦亦无肉,自恨作父母,不愿生耳目。”我们沭阳人总是津津乐道袁枚做沭阳县令,如果你仔细读读袁枚的诗文,一定会很沮丧,因为袁枚笔下的沭阳,基本就是水灾、旱灾、蝗虫、瘟疫、穷苦、饿殍什么的,这也不怪袁枚,当时的沭阳就这样。

袁枚到任后,的确干了不少实事。一到沭阳,便将灾情上报朝廷,请求减免沭阳多年农业税,喜获批准,及时开仓赈济灾民,大力扶持蚕桑业,恢复农业生产。同时,严厉管束下属衙役,不准扰民害民。据史载,他“为政,终日坐堂”,凡“吏民百事,有小讼狱立判无稽留”,大案也从速结案。治理县政,袁枚很有一套,勤勤恳恳,任劳任怨。

最大的政绩,是兴修水利。袁枚诗中写道:'朱提数挺田千顷,为少如金水数湾。'意思是,有钱人光知买地,却不修水利,既导致水患,又导致旱灾。他这样描写:“浮天水失东西路,入境蝗如早晚潮”、'十载花封烟浪里,可无遗恨六塘河'。发大水,在那时的沭阳是常事,百姓苦不堪言。袁枚一到任,便发动百姓修渠治水,率人浚河筑堤,整治六塘河、沭河,加固子堰,做了一件大好事。

沭阳兴修水利,是朝廷引水入海工程的一部分,政府统一部署,财政拨款为主,单凭当时沭阳的财力,是无法独立完成的。经过袁枚争取,六塘河沭阳地段,国家拨帑银4800余两。这件事,实实在在造福沭阳百姓,袁枚功不可没。

客观地说,袁枚在沭阳,只有大概两年时间,你说能干多少事情呢?估计多不了。把袁枚说成是沭阳人的大救星,不是唯物主义者。历史上,为沭阳人谋幸福的县官多的是,袁枚只能算是比较突出的一个吧。

袁枚在沭阳,很注重培养人才,最典型的是吕又祥。

吕又祥老家韩山大吕庄,后到县城忠武街购置两处宅田,建起吕府大院,原来的城北公园,即现在的虞姬公园,就是吕家的后花园,里面的逍遥厅,是吕家的遗存建筑。沭阳县城的吕巷,因吕家而命名。那时的沭阳,吕家是名门望族。

吕又祥17岁时,在沭阳县衙练习簿书,也就是在县委办搞搞文书、做做服务工作。当时的县委书记是谁?就是袁枚!吕又祥聪明能干,袁枚很器重,“倚恃如左右手”。整治六塘河,袁枚交给吕又祥全权负责。

袁枚回到南京,吕又祥跟随而来,几年后,在袁枚推荐下,吕又祥北上,因治水有功,授都水属官,分管东河水利,后补滕县主簿。乾隆二十九年(1764),治理定河有功,被提为曹州府同知,因政绩卓著升任常德知府,也就是地级市市委书记,是袁枚栽培出来的沭阳籍官员。

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73岁的袁枚,受沭阳知名人士吕峄亭的邀请,到沭阳作客,吕峄亭率人趋前30里迎接,“延候于十字桥”,地点就在今天的十字街道。吕峄亭是谁?就是吕又祥的长子。袁枚与吕又祥师生见面,“彻夜叙旧,饮酒赋诗,相得甚欢。”

此次回沭阳,袁枚写下了情意真挚的《重到沭阳图记》。文中说:“视民如家,官居而不能忘其地者,则其地之人,亦不能忘之也。”江苏语文高考试卷文言文阅读,就是这篇文章。

吕又祥因病于70岁时去世,袁枚闻之痛哭不已,奋笔撰写《常德府知府吕君墓志铭》。

至于袁枚手植藤,沭阳人都知道,我就不说了。

有个传说,真假难辨。袁枚任沭阳知县时,一次审案前暗示原告、被告行贿,再在堂上将双方贿赂公开,斥曰:“尔兄弟擅敢贿嘱长官,玷我清名。”当堂据理宣判,双方口服心服,可将“原银带回”,“归启视之,则原包内并非银,乃斤两相等之细碎沙砾也。”到底是为了显示公正,还是顺带着受点贿,说不清楚,专家们研究去吧。


最后总结:袁枚,文学大家,很有才华,也很有经营头脑;个人品行有瑕疵,不怎么样;在沭阳,还是为老百姓做了不少实事的。这就是我的看法,实事求是。


2018年6月13日



      一个有温度的公众号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厉害了!这么多历史名人都与沭阳有关,你都认识吗?
江苏省沭阳县吕氏四杰
袁枚简介
开销巨大的袁枚真是大贪官吗?
袁枚的“生意经”
正义如此迟到,到底有什么意义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