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小石潭记》详解

《小石潭记》详解

1.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成林的竹子),闻水声,如鸣珮环(珮、环,都是玉制的装饰品),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清澈)。全石(用,把)(作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水中高地),为屿(小岛),为(不平的岩石),为岩。青树翠蔓(翠绿的茎蔓),(覆盖)(缠绕)(摇动)(连结),参差披拂(随风飘荡)。(1.段意:写发现小石潭。用先闻其声,后见其形,移步换景的写法)

2.潭中鱼(大约)百(上下,左右)头,(都)(好像)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愣住的样子)不动;俶尔(忽然)(向远处)逝(消失),往来翕忽(轻快敏捷),似与游者相(逗乐)。(2.段意:写潭中景物。用特写镜头、侧面描写、动静结合的写法)

3. 潭西南而望,斗折(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北斗星那样)蛇行(像蛇爬行那样弯曲。,像蛇爬行那样。),明灭(或隐或现)可见。(它的)岸势犬牙(像狗牙那样)差互(互相交错),不可知其源。(3.段意:写小潭源流。写法:运用形象的比喻。)

    4.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 (空虚寂静)无人,(使……清凉)神 (使……寒冷)骨,悄怆(寂静得使人感到忧伤。怆,悲伤)幽 (深)。(因为)其境过(凄清),不可久 (停留),乃记 (指代小石潭的景物。)而(离开)。(4.段意:写潭中气氛。运用寓情于景写法,抒发在寂寞处境中的悲凉凄苦的情感。)

5.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随从)而(跟随)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5.段意:记录同游者。)

一、识记

1.《小石潭记》本文选自《柳河东集》。作者是 柳宗元,字 子厚。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代中期杰出的 文学 家、思想 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他和韩愈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他擅长于写散文,本文是他《永州八记》的第四篇。

    2.《小石潭记》的“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 要是记叙事物,往往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即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可 记叙描写,也可 抒情和议论。

3.作者借景写情(寓情于景),描绘了小石潭的石、水、游鱼、树木,着意渲染了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的气氛,抒发自己在寂寞的处境中的悲凉凄怆的心绪。(或抒发了作者被贬后生活的清寂苦闷、抑郁忧伤之情。)

二、用原文填空:

1.写小石潭是如何发现的句子: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

2.描写小石潭石头的句子: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3.文中描写游鱼静态的句子是: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文中描写游鱼动态的句子是: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4.写潭水清澈的句子: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 。和“皆若空游无所依”相呼应的一句是:佁然不动

5.写潭的水源的句子: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6.写小石潭是人迹罕至的地方的一句话:寂寥无人。

7.衬托作者抑郁忧伤心情的句子是: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8.文中高度概括小石潭的氛围,同时抒发作者政治受挫遭贬后忧伤心情的句子是: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9.写作者感受的句子: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10.离开小石潭原因的句子: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

三、问题:

1.课文是按游览的顺序来写,条理十分清楚,具体说说本文写作思路。

    答:本文写作顺序是:发现小石潭、潭中景物、小潭源流、潭中的气氛开头写小石潭,先写“声”(水声),后写“形”(潭中景物),写潭中景物又先写“近观”(水、石、树、鱼),后写“远望”(水源),最后概写环境,引发感触。

2.第一段描写了哪些景物?作者写发现小石潭的经过?用了哪些准确的动词?请找出来,写发现小石潭的经过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答:写了篁竹、水声、小潭和潭边的青树、藤蔓。用“隔”、“闻”、“伐”、“取”、“见”等动词,写出了发现小石潭的经过,同时也点出小石潭位于人迹罕至的荒僻幽静之处,为下文写环境的“寂寥无人”、“其境过清”埋下伏笔。

3.第一段写景用了什么写法?

答:用的是先闻其声,后见其形,移步换景的写法。

4.小石潭的全貌是怎样的?用自己的话说说。(先找出原文是哪几句)

答:一整块石头做为潭底,靠近岸边,有一圈从潭底周围突出水面的石头,成为坻、屿、嵁、岩各种不同的形状。

5.第二段写了哪些景物,用的是什么写法?

答:描写了潭水、游鱼,用的是特写镜头。

6.游鱼和潭水有什么特点?

答: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没有什么依靠似的。阳光直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散在石上,静止不动;忽然向远处游走了,往来很快。

7.潭水有什么特点?作者是怎样描写的?

答:清澄。作者用动静结合侧面描写的写法。从游鱼、阳光、影子等角度描写潭水。

8.我们再看看,作者是怎样写鱼的?这段描写渗透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答:作者采用动静结合的方法,先描出生动的画面,再加上拟人化的手法。作者把自己快乐的心情加到鱼儿身上,好像鱼儿也像人那样会感到快乐似的。

9.第三自然段描写小潭源流,依次抓住溪身岸势的什么特点来描写?运用什么修辞方法?

答:抓住溪身的曲折、蜿蜒,岸势的参差不齐的特征来写,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

10.如何理解小溪的明灭可见?

答:因为小溪是那样曲折,所以望过去一段看得见,一段看不见。看得见的一段水面反映着天光云影,所以明亮;看不见的一段光亮就灭了。一明一灭,非常精确地写出了作者所看到的特征。

11.作者是怎样描写潭上景物的?作者描写寂静幽清的环境有什么作用?

答:潭的四面被竹子和树木围绕着,寂静寥落,没有人家,使得心神凄凉,寒气透骨,感到悲哀深沉作者描写小石潭景物的幽清美,与作者心境的凄清美形成了强烈的比衬,有力反衬出作者那种无法摆脱的悲凉凄怆的压抑心情,也含蓄地表露了作者对冷酷现实的不满。

12.第四自然段写作者在潭上所见到的景物和自己的感受,描写了小石潭中怎样的气氛?反映了作者怎样的心情?(“凄神寒骨,悄怆幽邃”八个字高度概括了小石潭的什么氛围,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情?仿此答案作答即可。)

答:作者极力描写小石潭的幽静,甚至浸透到人的心灵里去,把景物跟心情结合起来,写出了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的气氛。透露出作者自己在寂寞的处境中的悲凉凄怆的心绪。(或抒发了作者谪居生活的清寂苦闷、抑郁忧伤之情。)这是作者被排挤、受迫害的身世遭遇的反映,我们可以从中体会到封建社会中进步文人的痛苦心情。

13.“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一句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答:这八个字,不仅高度概括了环境清幽、潭中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的氛围,的特点,也含蓄地表达了作者悲凉凄怆(忧伤悲凉)的心境,是全文的点睛之笔。

14.“似与游者相乐”写到了“乐”,与后文的“凄神寒骨,悄怆幽违”是否矛盾?为什么?(在游小石潭时,作者的心情有什么变化?结合你对作者的了解,说说是什么原因导致他的心情变化的?参照此作答。)

答:不矛盾。因为作者被贬心中愤懑凄苦被贬,心中愤懑凄苦,只好寄情山水,获得暂时的快乐,所以,开始听到水声“如鸣珮环”,看到鱼儿“似与游者相乐”,开始是怡悦的。但看到石潭周围的环境寂静凄凉,不禁触发心绪,联想到自己政治上的失意,感到悲凉凄怆(忧伤悲凉)

15.透过观鱼时和游览到最后所描写的景物可看出作者的心情发生了变化,你认为作者的心情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可结合作者当时的处境理解分析)

答:作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在对景物描绘中结合着作者自身的遭际,渗透着作者自身的感受和情怀。他寄情山水,是为了摆脱抑郁心情。因此当他听到水声时,当看到鱼儿“往来翕忽”的游态时,他感到自然间的乐趣,心情也变得欢快起来,但却无人赏识。小石潭四周被竹围抱,其幽清无闻与自己的遭遇相同,触景伤情。过于清冷的环境更容易激起他“凄神寒骨,悄怆幽邃”的情感,作者不禁联想起自己政治上的失意,不禁产生悲凉凄怆的心情。

16.文中开头提到“乐”字,这跟全文的情调协调吗?说说你的理解。

答:作者寄情山水,正是为了摆脱他政治失意生活中的抑郁心情,因此当他听到水声时,当看到鱼儿“往来翕忽”的游态时,他感到自然的乐趣,心情也变得欢快起来,成为作者当时的心情的反衬,跟全文的忧伤凄苦的基调形成了对立的统一,从而更有力地揭示了痛苦的深度

四、赏析

1.试找出文中你认为描写最精彩的句子,说说它的精彩所在。

答:如:开头写小石潭的发现,行文曲折,引人入胜。未见小潭,先闻水声;因闻水声,即觅小潭。短短几句,既点出小石潭的环境,有表现了发现小石潭的喜悦心情。

2.联系上下文,再结合你的生活经验,说说看,为什么小石潭的水声“如鸣佩环”?

答:因为“叮叮咚咚”泉水声跟人身上佩带的玉器玉佩、玉环相碰发出的声音,所以,作者在没见到小石潭时,听到这种声音,就觉得“如鸣佩环”。我们到五桂山国防基地参加军训时,听到不远处的山涧上叮咚的流水,也如柳宗元写“如鸣佩环”的那样。

3.本文写作上最突出的特色,是善于抓住景物的特点进行生动细致的描绘。

请举例说说。

答:如:第2段对潭水的描写,整段文字没有一个“水”字,但无一处不在写水。作者善于抓住事物特征,用鲜明生动的语言写景状物,既肖其貌,又传其神。作者运用动静结合、侧面描写的写法。从游鱼、阳光、影子等角度描写出潭水的清澄  “潭中鱼可百许头”也暗示了潭的范围不大。“皆若空游无所依” “怡然不动”不仅写出水的清澄,又清晰地写出鱼儿的静态。“傲尔远逝,往来翁忽”写鱼儿的动态,而且“似与游者相乐”,又把鱼儿的那种闲适、轻快、灵敏、活泼的神态写得维妙维肖。

再如:写潭西南边的小溪,作者连用了“斗折”“蛇行”“犬牙差互”三个比喻,把小溪的曲折、蜿蜒,岸势的参差不齐的特征特征形象生动地再现出来,非常真切。

五、翻译:(苏教版)

从小丘向西行走一百二十步,隔着竹林听到水声,好像人挂在身上的玉珮玉环相碰的声音,(我)心里很喜欢它。(于是)砍伐竹子,开出道路,向下看见一个小潭,潭水特别清澈透明。(潭)由整块石头形成底部,靠近岸的地方,石底有些部分翻卷露出水面,形成小石礁、小岛屿、小石垒、小石岩等各种不同的形状。青葱的树木,翠绿的藤蔓,覆盖着、缠绕着,摇动着、连结着,参差不齐,随风飘荡。

石潭里的游鱼大约有一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靠都没有似的。阳光向下直射潭底,鱼的影子映在石上,呆呆地一动不动;忽然间向远处游去了,来来往往,轻快敏捷,好像在跟游人一起娱乐。

向石潭的西南方向望过去,(溪身)像北斗七星那样曲折,(水流)像长蛇爬行那样弯曲。有的地方露出来,有的地方被掩没了,隐隐约约看得出。那溪岸的形势像狗的牙齿那样相互交错,不能知道溪水的源头。

坐在石潭边上,四周的竹子和树林围绕着,静悄悄的没有人迹,使人感到心神凄凉,寒气透骨,真是太寂静幽深了。由于这地方太凄清了,不能长时间地停留,于是就记下这番景致便离去了。

同我一起去游玩的,吴武陵、龚古,我的弟弟宗玄。我带着一起去的,有姓崔的两个年轻人:一个叫恕己,一个叫奉壹。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小石潭记
综合能力测试题 - 寂寞梧桐的日志 - 网易博客
小石潭记ppt
小石潭记教学设计
《小石潭记》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唐--柳宗元《小石潭记》赏析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