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第二章 认知偏差——认知偏差的定义

真实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破除自身的幻觉,需要的是彻底的批判!

                                                                                                   ——题记



认知偏差的定义:


所谓认知偏差是指人们根据一定表现的现象或虚假的信息而对他人或者事物作出判断,从而出现判断失误或判断本身与判断对象的真实情况不相符合。


受限于人类自身的生理局限与思维局限,人类无法认知到真实的世界,只能看到世界的一部分。


认知偏差一定存在。原因在于认知的结构里说的,我们认知判断的事物,其实是被对比参照这个算子映射改变过的。是64卦这种程式中的某一种,而不是所谓的真实的事物。

可以这样定义:


知偏差——人类对世界的认知与真实世界运行的差距。




认知偏差是人类无法避免的,只能用尽全力减少与真实世界的认知偏差。


人类历史上获得极大成功的人,他们的共同点是“认知偏差”很低,经常做出与真实世界的运行规律相同的判断与决定,每一次符这样的判断与决定都会为他们带来极大的回报,(比如10年前你就能看到房价的趋势,从而加大杠杆干,现在早就财富自由了)。


股神巴菲特就是这样的榜样。普通人恰恰完全相反,他们的“认知偏差”极高,经常做出与真实世界的运行规律违背的判断与决定,不断地为他们带来无止境的损失,在股市中不断被个韭菜的股民就是现实的例子。


在时间的复利效应下,双方的差距会慢慢的拉大到难以置信的地步,贫富差距就是如此产生的。



承认自己的无知,并且努力去改变!


附篇:从历代土地政策推演和你想知道的房价到底怎么走


这篇文章核心思想,在我2010年的时候,就已经形成 。 这些才是最有趣,也是最有价值的财富。当时,在天涯怒对唱衰党,快8年过去了,事实证明我作对了。当然,我也比同龄人,获得了更高的台阶。这就是认知的财富。




中国的24史读完,要抓住三个词语,最核心 的词语 : 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和土地兼并。


前两个词语是多少很好理解的, 因为各种古装剧都在前两个词语上下文章,但是第三个词语, 基本上很少人接触, 更别说,深入了解其产生背景,演化,影响等。


在历史书上,王朝灭亡的原因里,都会有一条 : 王朝末年 ,土地兼并严重,贫富差距巨大,阶级压迫严重,民不聊生......基本都是这个套路。 但是事实上,犯了逻辑上的归因谬误。 


土地兼并是利出一孔,中央集权基本核心制度和人口大量繁殖扩张下,人地矛盾尖锐的结果,真正原因是土地兼并,人地矛盾严重以后,王朝核心始终不愿意放弃利出一孔的核心政策,从而导致货币政策出现问题,也就无法通过创造新的财富增量从而摆脱马尔萨斯陷阱,陷入王朝周期律。


马尔萨斯陷阱:

  人口增长是几何级数的增长,而生存资料仅仅是算数级数增长的,多增的人口必须要以某种方式被消灭掉,人口不能超出相应的农业发展水平。


一般简单说来是这样的:


(1) 集权国家的核心,是土地。 利出一孔是中央集权的核心制度, 而基础就是土地,24史里历代王朝的更替都是以土地的争夺开始,以土地的争夺结束,围绕土地的一系列政治制度,是王朝政权的核心制度。 


(2)土地兼并从王朝初期就存在,而并不是王朝末期才有的。从王朝初期开始就有。只是,在一个王朝建立初期,经过长年战争,经济衰退严重,人口大量减少, 这时候为了发展生产,都会采取轻徭薄赋的政策,鼓励大量繁殖人口,鼓励民众积极性,政策制度较为宽松,这种政策下,是中央集权制度最好的时候,因为集权能够调动各种大量社会资源,从而以较快速度完成社会的改造,生产力发展和财富积累,这也是历史上的统一王朝都会出现的盛世,在王朝的第五个皇帝,第六个皇帝的时候出现。大概也就是王朝建政40年左右开始出现,具体情况可能不同,大概是这样。


(3)随着时间推进,人口大量繁殖, 财富累积到一定程度,也就是财富增量陷入瓶颈,这时候阶层开始分化,政府也变得臃肿,需要更多的财政收入, 所以开始增加收税,各种各样的税,最典型的就是收鱼鳞册的税。


鱼鳞册:

鱼鳞图册是旧时为征派赋役和保护封建土地所有权而编制的土地登记簿册。册中将田地山塘挨次排列、丘段连缀地绘制在一起,标明所有人、四至,因其形似鱼鳞而被称为“鱼鳞图册”。亦称“鱼鳞册”、“鱼鳞图”、“鱼鳞图籍”、“鱼鳞簿”。鱼鳞图册对于中国土地制度史等领域的研究有着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4)民众发现自己的固定财产,比如土地产出还不够交税,于是就将土地卖给地主,没有土地等固定资产,就不用交税,这时候,就会选择从地主手里租地来种,这时候人地矛盾加剧。


(5)但是随着财政的入不敷出,这时候,自上而下会进行改革,把前期地主凭借各种手段隐瞒的财产重新挖出来,重新丈量,统计,这样许多地主也变得艰难,地主没办法,就只有涨地租,底层佃农连地租也付不起,又没有新的财富增量的时候,于是一部分底层就变成流民。


流民问题,是历代王朝崩塌的点火索。


比如, 唐中期为增加的中央财政进行的两税法改革,但是末期土地兼并还是走向了极致——各地节度使割据,中央集权大大削弱。从而爆发黄巢起义,明朝末期则是土地兼并导致李自成农民起义。


一般来说,理解到这个程度,就是很好了,但是事实上,真实的情况,比这个要复杂的多。



黄仁宇在《万历十五年》里讲到,海瑞把退休首辅徐阶的 24 万亩土地都给没收,于是动了众怒,得罪了以徐阶为代表的大地主阶级的利益。海瑞这种解决土地兼并的办法是根本没有办法推行的,因为,土地制度,涉及政权的基本经济制度,也就是货币制度的背书,或者叫锚。


土地制度,是中央集权的历代王朝货币发行的锚,或者叫信用背书


人地矛盾紧张,地价飞速上涨,为了保证自己的社会阶级地位,或者叫财富,大量有钱人会把货币资产转化为土地资产。这样流通到其他行业和社会上的货币就会减少,只要中央发货币,买地就是最佳选择,既定路径。因土地是政权的核心,不放弃利出一孔,购买土地,就是最好的保值手段。政权会动用一切可以动用的手段,维护土地的稀缺,这样,就会出现很奇怪的一幕,货币供应不断增加,但是除掉土地及其相关的行业,大部分社会行业陷入通缩,从而其他行业就更惨,其他行业越来越难,交不起税,就开始自然死亡,无法创造增量的就业岗位,从而引发更严重的社会和经济危机。直接感受就是通胀和通缩的冰火两重天。


本质上,货币的发行,是政权向全体民众的负债,后期,地主手里的土地越来越多, 货币的存量也越来越多,中央的财政危机也越来越重。但是,面临的却是民众越来越穷........

晋商把白银铸成银冬瓜,然后存至地窖,方便存储和防止偷盗


后来就是王朝周期律的内容。


“王朝周期律”是指中国历史上的政权经历兴衰治乱,往复循环呈现出的周期性现象。极端的不公导致社会的崩溃,从而达到新的相对公平,周而复始。



简单说来,就是利出一孔的中央集权创造了王朝前中期的盛世,但是因为路径依赖,也导致了后面王朝的倾覆。里面的核心,就是人地矛盾。



关于房地产的故事,也在里面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从经济学角度解读秦朝都是怎样衰亡的?
历史大发现:为何中国王朝大多数逃不掉300年灭亡的诅咒?
超稳定”的中国封建社会——再评金观涛《兴盛与危机》
古代中国为什么老是改朝换代?
朝鲜中古史资料简介 朝鲜中古史历史文化介绍
从金融的角度看北宋是如何走向灭亡的(二)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