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秦始皇就是马斯克
——不尽江河万古流

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解读,要重返历史现场,设身处地,从当时当地、此情此景出发去考量,更要有系统演化观念。一味从今人角度、今人标准出发,攻其一点,不及其余,不仅不能做出客观评价,还会南辕北辙,与实际情况大相径庭。

1】

秦始皇寻找长生不老药,以今人角度看无疑是很荒唐的,很多人就是把它作为反面典型的故事,来证明中国文化自古就很愚昧落后的。

如果重返历史现场,以进化眼光去看,你就会发现,它实质上是人类自主自为意识觉醒的一个进步事件。

春秋战国是一个战争频仍年代。但与此相随的,是我国医学技术持续不断的快速进步。很多过去治不好的病慢慢可治好了,很多过去医不好的伤可以医好了。过去必死的一些伤病,现在可以存活了,甚至还能好好的。由此带来的是人的自然寿命不断延长。这一点,是有大量考古材料可证明的。

没有这样的时代背景,孔夫子说“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岂不无的放矢?

医学的快速进步极大激发了人们对未来憧憬和想象力。既然过去医不好的病现在可以医好了,人的自然寿命也在不断延长,那会不会出现这样一种药,吃了能长生不老?这种憧憬和今天人们谈的“移民月球”,“移民火星”等,其实是一个道理。

秦始皇就是马斯克啊。

医学进步还带来人文思想进步。过去人们把生老病死看作神灵左右的,所谓生死有命。得病,是神灵在惩罚我。去世,是神灵把你召去了。除了打卦问卜,祈求神灵保佑,别与他法。一句话,人是神的附庸。但医学带来的进步,唤醒了人的自我意识,使人逐渐从神的附庸独立出来,变成自立、自为的人。用今天流行的话说,“我命由我不由天”。

秦始皇寻找长生不老药就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如果说这是愚昧、落后,那么此后一千多年,欧洲人还认为洗澡是对神的不敬,是对身体不利的行为——欧洲人发明香水的初衷就是为遮盖体臭,又该如何评说?

2】

还有“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也一样。很多公知是把它作为中国制度文化历来不行的证据讲的。殊不知,它的建立乃是人类历史的一次跳跃式进步。

商的天下堪称“族天下”。商是最大部族,也是统治部族,商王是商部族利益代表,天下秩序全靠武力维持。作为统治部族的商,以大压小,以强凌弱,予求予取,不服就揍你,若想反抗就灭你,各部族均仰赖它的鼻息生存,行的是霸道。

所以周代商,实质是一场部族解放战争,是各被压迫部族联合起来,打倒帝国主义,推翻帝国主义的反动统治。所以在取得天下后要建立新的制度,倡导天下为公,天下一家——“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没有统治部族。周王不再是周部族利益代表,而是天下各部族的总代表,是天子,代天行事。溥天之下,无论国之大小,都是王土;各个诸侯,无论爵位高低,都是王臣。所以要一视同仁,公平对待,各安其位,各循其道,下不能犯上,大也不能欺小。追求以德治国,以礼治国,行王道,施仁政。

举例讲——

“兴灭国,继绝世”。把过去曾经有的,被商或其他部族灭掉的国重新恢复起来。有些世系已断了,找到它的最直系后代,让这个世系接续起来。

“不时不饮”。无论地位多高,饮酒都要“合时”——有重大日子,重大事件,才能饮酒。相反,民间超过60岁的老人,每年朝廷都要送40斤酒,表达尊老之意,体现酒是敬神之物、养老之物。

诸侯犯了错,不是派兵灭他,而是派某个诸侯,出兵到他国门前,代表周王,数落他的过错,问他认不认这个错。

……这都是德政、仁政表现,代表了那个时代人的政治理想和社会理想。

总之,周人以他们那个时代所能想到的最好的管理办法,最好的政治理想和社会理想,建立起一套家天下制度,把人们理想中家庭的家人相处原则,复制到天下治理中。“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你说,这是不是一个了不起的历史进步?

要知道,那是3000年前啊,3000多年前中国人就有这样的情怀,难怪孔夫子由衷赞叹,“周监(鉴)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周借鉴了夏商二代,建立了多么繁盛灿烂的文明啊,我就服周。

从这2个故事我们可以看到:历史的演化、时代的进步、对传统的扬弃、对故旧的否定是一回事。重返历史现场,从系统演化的角度去看待历史,是又一回事。没有前者,就没有进步。但没有后者,就会陷入民族虚无主义、历史虚无主义的泥淖。

曲学虚荒小说欺,

俳谐怒骂岂诗宜?

今人合笑古人拙,

除却雅言都不知。

除了“普世价值”4个字,其他一概不知,元好问的诗大概就是这意思。

3】

再讲一例。“宁停三分,不抢一秒”,这是毛泽东时代交通安全宣传口号。有人评价说,因为那个时代不讲效率。

真的不讲效率,怎么能在30年内建立起一个基本完整的工业体系,一个完整的农业水利系统?

毫无疑问,那时也是讲效率的,只是条件不同,讲效率的角度不同。

马克思有个观点,这观点至今还是对的。所有产品,最终都可以简化为劳动时间。而劳动有简单和复杂之分,复杂劳动以其复杂程度,可以是简单劳动的数倍,乃至数十倍至N倍。

对一个工业化基础还比较薄弱,制造业还不发达的国家来说,一辆汽车所包含的劳动时间可以是简单劳动的天文倍数。提出“宁停三分,不抢一秒”,就是以牺牲少量的简单劳动时间,来减少出车祸的几率,减少车毁人亡的可能性。多停一万次的三分钟,损失的时间也就500个小时,而一次小小的车损,就远远不止500个小时的劳动时间损失!所以,减少车辆损毁几率,就是最大的效率!

同样,那时交通规则是“行人让车辆,非机动车让机动车”,它同样包含了效率考量。即使今天,车辆避让行人成为规则,我老婆还经常要我尽可能让车辆。她的观点是,你等几步,不费啥事,人家一刹一开,都要费油的。把这道理和简单劳动、复杂劳动概念结合起来,去衡量当年这个交通规则,就能知道,这个今天来说已过时的规则,当年恰恰是包含了效率思想、效率原则。

今人尽笑前人痴,

留待后人笑今人;

前人痴里多有思,

今人笑中只见蠢。

以一首打油,作结。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今人应该怎么评价秦始皇的功与过?仔细听听太精彩了!
马斯克关于提升效率的建议:1.避免召开大...
练字练到一定程度就没法进步了,这是为什么?
老挝老龙族、老听族、老松族怎麽来的?有哪些习俗?
【子曰随笔】:闲说年味
古调虽自爱 今人多不弹(听弹琴121首)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