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国画的美学内涵和传承与转型

国画的美学内涵和传承与转型:文化精神为体,笔墨技巧为用。

作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画在发展的过程中一直求新求变,成就了民族文化精神的传承和文化基因的塑造。

主客观关系是中国画学中极其重要的问题,“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是这一关系的高度概括。中国画学中实际存在着一个独立的美学体系,这一体系包含着传写性(写实性)与倾泻性(写意性),二者互制互动,构成中国画民族审美特质的核心支柱。

  陆俨少国画作品:江深草阁

传写性偏于客观、写实,倾泻性则偏于主观、写意,二者之间和谐互生,才能达到中国画的至高境界,正如齐白石所说:“妙在似与不似之间”。

空间观念和笔墨问题同样是中国画的本质要素。“以大观小”是中国式的独特的空间思维智慧,由《周易》而来的这种“观”的思维方式,是中国画特有的“游观”智慧的体现。

  吴湖帆:盘庐教化图手卷局部

传统山水时空是用笔墨组合的、主观化的时空。但笔墨的提炼和主观化的表达,发展到一定的程度容易模式化。这种时空的虚拟性和模式的产生,在一定程度上遮蔽了中国画从现实时空中吸纳、丰富艺术形象的种种通途,中国画在向现代的转型中无法回避这个问题。

  祁昆国画:秋崖幽居

中国画的笔墨问题历来争讼不断。文化精神为体,笔墨技巧为用。从这个观念出发,笔墨没有独立自主性,是精神、境界为笔墨提供了精神基础。也就是说,中国画的笔墨所具有的文化根源断然不能忽视,用传统的笔墨表现新的时代精神,借古开今,不仅有着诸多成功的历史经验,也为中国画的发展提供了一条值得选择的道路。

国画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国画——画竹尽显国画之美!玩转于笔墨水色字里行间之中
这些中国画才是美学的高境界,笔墨简但意无穷!
中国画吸纳文化特质,究其内涵,其实充斥三大精神
拓展国画语境,深化国画内涵
中国山水画留白的内涵意义
时空水墨画的精神内涵与艺术形式创造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