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三十六计》----第24计 假途伐虢(混战计)

第二十四计 假途代虢

两大之间,敌胁以从,我假以势,困,有言不信。

译:对处的两个强大敌人中间的国家,敌人胁迫它时,我方却作援求它,立即出兵。《易经·困》卦说:“对处在困迫状况下的国家,光空谈而没有行动,是不会被他信任的。”

引申:以借路为名,实际上要侵占该国(或该路)。虢,诸侯国名。也作“假道灭虢”。

假道春秋缘伐虢,之奇三劝老虞公。
唇亡齿落凉初透,晋献围城不倒翁。


  假道伐虢计。莫伸手,伸手必被捉!
诗说蠢虞公贪财丧国一例。
       通篇谋章布局中规中矩,感慨中多有警戒世人之意。窃以为“老虞公”莫若改“蠢虞公”,貌似更贴切到位,凡事都有根缘,虞国君若非贪得无厌,也不至亡国。唇亡齿寒,这老虞公不是一般的鼠目寸光。另,转结处“不倒翁”三字遣词用句不够精炼,不知所谓,当酌。诗不怕起的平,就怕结的弱,起的平可以叠峰顿起,时见高原,结的弱则会丢盔弃甲,大打折扣了。

第24计 假道伐虢 两大之间,敌胁以从,我假以势。困,有言不信。 

假道伐虢:以借路为名,实际上要侵占该国(或该路)。虢,诸侯国名。也作“假道灭虢”。 

假道伐虢 

       孙膑来到韩国申大夫家,申大夫要将他引见给韩王,孙膑不愿让自己来到韩国的消息传到魏国,因此不愿去见韩王。申大夫还是将孙膑来到韩国的事告诉了韩王,韩王立即召见孙膑,拜孙膑为军师。 

       庞涓得知孙膑在韩国,故作不知,派使者来到韩国,邀请韩国在成周会盟,对付共同的敌人秦国,请韩王允许魏国参加盟会的人路经韩国成皋。 

       孙膑向韩王进言,说魏国肯定另有所图,并向他讲了当年晋献公假道伐虢的故事。韩王只答应盟会,未答应借路。 

       盟会之时,魏王假作劳累过度,旧病复发,庞涓再次提出借路韩国的北方重镇成皋,从近路回国。韩王以为盟约以定,魏国不会与之为敌,答应了庞涓了请求。庞涓回国途中,乘韩国不备,突然占领了成皋。然后向韩王提出:以成皋换孙膑。 

                                           三十六计之二十四:假道伐虢

       假道伐虢用于军事上,其意在于先利用甲做跳板,去消灭乙,达到目的后,回过头来连甲一起消灭,或者借口向对方借道为名,行消灭对方之实。出自《左传》。

 
1. 原文注释;

原文:

  两大之间,敌胁以从,我假以势①。困,有言不信②。
 
注释:

①两大之间,敌胁以从,我假以势:假,借。句意为:处在我与敌两个大国之中的小国,敌方若胁迫小国屈从于他时,我则要借机去援救,造成一种有利的军事态势。

②困,有言不信:语出<易经>.困卦。困,八卦名。本纷为异卦相叠(坎下兑上),上卦为兑为泽,为阴;下卦为坎为水,为阳。卦象表明,本该容纳于泽中的水,现在离开泽而向下渗透,以致泽无水而受困,水离开泽流散无归也自困,故卦名为“困”。“困”,困乏。卦辞:“困,有言不信。”意为,处在困乏境地,难道不相信这基吗?

       此计运用此卦理,是说处在两个大国中的小国,面临着受人胁迫的境地时,一方若说援救他,他在困顿中会不相信吗?

译文:

       处于两大敌对势力的第三者,敌方用武力强迫它屈服,一方针对这种形势表示支持,就会取得它的信任。但处于这种困境的第三者,是不会单纯相信嘴巴所说的。


2. 计名由来;

    “晋荀息请以屈产之乘与垂棘之壁,假道于虞以伐虢。公曰:'是吾宝也。’对曰:'若得道于虞,犹外府也。’公曰:'宫之奇存焉。’对曰:'宫之奇之为人也,懦而不能强谏,且少长于君,君昵之,虽谏,将不听。’乃使荀息假道于虞,曰:'冀为不道,人自颠转,伐鄍三门。冀之既病,则亦唯君故。今虢为不道,保于逆旅,以侵敝邑之南鄙。敢请假道以请罪于虢。’虞公许之,且请先伐虢。宫之奇谏,不听,遂起师。夏,晋里克、荀息帅师会虞师伐虢,灭下阳。”(<左传>.僖公五年) 处在敌我两大国中间的小国,当受到敌方武力胁迫时,某方常以出兵援助的姿态,把力量渗透进去。当然,对处在夹缝中的小国,只用甜言蜜语是不会取得它的信任的,一方往往以“保护”为名,迅速进军,控制其局势,使其丧失自主权。再乘机突然袭击,就可轻而易举地取得胜利。

3. 按语;

       古人曰:假地用兵之举,非巧言可诳,必其势不受—方之胁从,则将受双方之夹击。如此境况之际,敌必迫之以威,我则诳之以不害,利其幸存之心,速得全势,彼将不能自阵,故不战而灭之矣。如:晋侯假道于虞以伐虢(《左传·僖公二年》),晋灭虢,虢公丑奔京师,师还,袭虞灭之(《左传·僖公五年》)。

       这条按语讲了一种情况,说是处在夹缝中的小国.情况会很微妙。一方想用武力威逼他,一方却用不侵犯它的利益来诱骗它,乘它心存侥幸之时,立即把力量渗透进去,控制它的局势,所以,不需要打什么大仗就可以将它消灭。

       其实,此计的关键在于“假道”。善于寻找“假道”的借口,善于隐蔽“假道”的真正意图,突出奇兵,往往可以取胜。

4. 赏析;

    “假道伐虢”是以借路渗透,扩展军事力量,从而不战而胜的谋略。其关键在于:对处于敌我两个大国中的小国,当敌人胁迫它屈服时,一方要立即出兵援救,借机把军事力量扩展出去。对处在窘迫状况下的国家,光空谈而不付诸行动,是不会被其信任的。应抓住其侥幸图存的心理,乘机渗透,以便控制局势,将其吞并。 企业经营者应用此计,关键在于“假道”。当竞争对手的力量较强大时,依靠其他强者求得生存发展;当弱小的企业面临危机,可以通过技术援助控制或兼并他人的企业;也可以通过别的渠道,迂回发展,最后达到战胜对手、夺取市场的目的。

核心内容:

1.

a)为攻打与他相邻的第三国虢国而请求虞国允许行军通过,得到了许可之后不仅攻打虢国,而且接下来占领虞国。借行军通过实行吞并的计谋。

b)在不让对手意识到其行动最后结局的情况下,促使他为自己掘墓/为实现与本来的意愿相反的目的创造有利的条件/为做到与本来打算完全相反的事创造有利的条件;先许诺只要一个小指,然后却抓住整只手。

c)通过一个诱人的目标赢得对方,为的是引对方进入他浑然不知、不符合其意图的另一个目标;实现先明后两个目标之计。

2.

a)声明军队借道通过一个国家,事实上却有意占领它。

b)用不引入怀疑的方法/提出有说服力的理由,找借口诱导对方放开其领土,目的是接着占领它;掩饰占领意图的计谋。

5. 探源


 
       假道伐虢,假道,是借路的意思。语出《左传.僖公二年》:“晋荀息请以屈产之乘,与垂棘之塑,假道于虞以灭虢。” 

  处在敌我两大国中间的小国,当受到敌方武力胁迫时,某方常以出兵援助的姿态,把力量渗透进去。当然,对处在夹缝中的小国,只用甜言蜜语是不会取得它的信任的,一方往往以“保护”为名,迅速进军,控制其局势,使其丧失自主权。再乘机突然袭击,就可轻而易举地取得胜利。 

       公元前658年,晋国士大夫荀息向晋献公提出请求:以屈产之乘与垂棘之璧假道于虞以伐虢。公曰:“是吾宝也。”对曰:“若得道于虞,犹外府也。”公曰:“宫之奇存焉。”对曰:“宫之奇之为人也,懦而不能强谏。且少长于君,君昵之;虽谏,将不听。”(晋国的荀息请求用屈地出产的马匹和垂棘出产的玉璧虞国借路以攻打 虢国。晋献公说:“这是我的宝贝啊!”荀息回答说:“如果向虞国借到了路,东西放在虞国就好像放在外库里一样。”晋献公说:“宫之奇在那里。”苟息回答说:“宫之奇的为人,懦弱而不能坚决进谏,而且从小就和虞君在宫里一起长大,虞君对他亲昵,虽然进谏,虞君不会听从。”) 于是晋献公派荀息去虞国借路(乃使荀息假道于虞)。荀息向虞公呈上礼物,并对他说:“冀为不道,人白颠岭(虞坂),伐冥三门。冀之既病,则亦为君故。今虢为不道,保于逆旅,以侵敝邑之南鄙。敢请假道,以请罪于虢。”(冀国无道,从颠岭入侵,攻打虞国冥邑的三面城门。敝国伐冀而使冀国受到损伤,也是为了君王的缘故。现在虢国无道,在客舍里筑起堡垒,以攻打敝国的南部边境。谨敢请求贵国借路,以便到虢国去问罪。)虞公许之,且请先伐虢。宫之奇谏,不听,遂起师。晋里克、荀息帅师会虞师,伐虢,灭下阳。(虞公答应了,而且自己请求先去攻打虢国。宫之奇劝阻,虞公不听,就起兵攻打虢国。晋国的里克、苟息领兵会合虞军,攻打虢国,攻陷了下阳。)

         三年以后,即公元前655年,晋侯复假道于虞以伐虢.宫之奇凍曰:“虢,虞之表也;號亡,虞必从之。晋不可启,寇不可狎。一之谓甚,其可再乎?谚所谓辅车相依,唇亡齿寒,者,其虞,虢之谓也。”公曰:“晋,吾宗也,岂害我哉?吾享祀丰洁,神必据我。”弗听,许晋使。宫之奇以其族行,曰:“虞不腊矣。在此行也,晋不更举矣。”,乙月甲午,晋侯围上阳。冬十二月丙子,朔,晋灭虢。师还,馆于虞,遂袭虞,灭之。荀息牵马操璧而报献公。献公说曰:“壁则犹是也,虽然,马齿亦益长矣。”(晋侯再次向虞国借路去攻打虢国。宫之奇劝阻说:“虢国是虞国的外围,虢国灭亡,虞国必定跟着完结。晋国的野心不能开启,引进外国军队不能玩忽。一次已经过分,难道还可以来第二次吗?俗话所说的辅车相依,唇亡齿寒”说的就是虞国和虢国的关系。”虞公说:“晋国是我的宗族,难道会害我吗?我祭祀的祭品丰盛而清洁,神灵必定依从我.”虞公不听,答应了晋国使者的要求。宫之奇带领了他的族人出走,说:“虞国过不了今年的腊祭了。就是这一次,晋国用不着再次发兵了。”八月某日,晋侯包围上阳。冬十二月初一日,晋国灭亡虢国。晋国军队回国,住在虞国,乘机袭击虞国,灭亡了它。荀息牵着马匹,拿着玉壁去向献公汇报。献公高兴地说:“玉璧还和从前一样,虽然马的牙齿已经长长了。”)


 6. 典故

6.1 三国典故 刘备入川

      刘璋开门揖盗,让刘备入川,结果自己丢了老命。像刘备这样用“假道伐虢”之计取胜的战例,古代战争中还有不少。当然,所谓,假道”的方式,必须根据当时的情况灵活掌握。 

 
6.2 典故二;

       春秋时期,晋国想吞并邻近的两个小国:虞和虢,这两个国家之间关系不错。晋如袭虞,虢会出兵救援;晋若攻虢,虞也会出兵相助。大臣荀息向晋献公献上一计。他说,要想攻占这两个国家,必须要离间他们,使他们互不支持。虞国的国君贪得无厌,我们正可以投其所好。他建议晋献公拿出心爱的两件宝物,屈产良马和垂棘之壁,送给虞公。献公哪里舍得?荀息说:大王放心,只不过让他暂时保管罢了,等灭了虞国,一切不都又回到你的手中了吗?献公依计而行。虞公得到良马美璧,高兴得嘴都合不拢。
 
       晋国故意在晋、虢边境制造事端,找到了伐虢的借口。晋国要求虞国借道让晋国伐虢,虞公得了晋国的好处,只得答应。虞国大臣宫之奇再三劝说虞公,这件事办不得的。虞虢两国,唇齿相依,虢国一亡,唇亡齿寒,晋国是不会放过虞国的。虞公却说,交一个弱朋友去得罪一个强有力的朋友,那才是傻瓜哩!

       晋大军通过虞国道路,攻打虢国,很快就取得了胜利。班师回国时,把劫夺的财产分了许多送给虞公。虞公更是大喜过望。晋军大将里克,这时装病,称不能带兵回国,暂时把部队驻扎在虞国京城附近。虞公毫不怀疑。几天之后,晋献公亲率大军前去,虞公出城相迎。献公约虞公前去打猎。不一会儿,只见京城中起火。虞公赶到城外时,京城已被晋军里应外合强占了。就这样,晋国又轻而易举地灭了虞国。
 

7. 战争案例

       东周初期,各诸侯国都乘机扩张势力。楚文王时期,楚国势力日益强大,汉江以东小国,纷纷向楚国称臣纳贡。当时有个小国叫蔡国,仗着和楚国联姻,认为有个靠山,就不买楚国的帐,楚文王怀恨在心,一直在寻找灭蔡的时机。

       蔡国和另一小国息国关系很好,蔡侯、息侯都是娶的陈国女人,经常往来。但是,有一次息候的夫人路过蔡国,蔡侯没有以上宾之礼款待,气得息侯夫人回国之后,大骂蔡侯,息侯对蔡侯有一肚子怨气。

       楚文王听到这个消息,非常高兴,认为灭蔡的时机已到。他派人与息侯联系,息侯想借刀杀人,向楚文王献上一计:让楚国假意罚息,他就向蔡侯求教,蔡侯肯定会发兵救息。这样,楚、息合兵,蔡国必败。楚文王一听,何乐而不为?他立即调兵,假意攻息。蔡侯得到息国求援的请求,马上发兵救息。可是兵到息国城下,息侯竟紧团城门,蔡侯急欲退兵,楚军已借道息国,把蔡侯围困起来,终于俘虏了蔡侯。

       蔡侯被俘之后,痛恨息侯,对楚文王说:息侯的夫人息妫是一个绝代佳人。他这话是刺激好色的楚文王。楚文王击败蔡国之后,以巡视为名率兵到了息国都城。息侯亲自迎接,设盛宴为楚王庆功。楚文王在宴会上,趁着酒兴说:“我帮你击败了蔡国,你怎么不让夫人敬我一杯酒呀?”息侯只得放夫人息妫出来向楚文王敬酒。楚文王一见息妫,果然天姿国色,马上魂不附体,决定一定要据为己有。第二天,他举行答谢宴会,早已布置好伏兵,席间将息侯绑架,轻而易举地灭了息国。

  息侯害人害已,他主动借道给楚国,让楚国灭蔡,给自己报了私仇,却不料,楚国竟不丢一兵一卒,顺手将自己消灭。 



8. 商场案例

       图德拉是委内瑞拉一位自学成才的工程师,他一开始想做石油生意。可是他与石油界既无联系又没有一事实上的资金做基础,只好采取间接而进的办法。

       通过调查,他打听到阿根廷需要购买两千万美元的甲烷,又打听到阿根廷的牛肉过剩。于是,他飞到西班牙,探知那里的造船厂正为没有订货而发愁,便告诉西班牙人说:“如果你们收购我手中的两千万美元的牛肉,我就在你们的造船厂订购一艘造价两千万美元的超级油轮。”

       由于西班牙牛肉销量大,西班牙人便愉快地接受了他的建议。这样,图德拉就把阿根廷的牛肉转手卖给了西班牙。同时他双找到一家石油公司,以购买对方两千万美元的甲烷为交换条件,让石油公司租用正在西班牙制造的超级油轮。

       利用这种迂回发展的战术,图德拉单枪匹马,杀进了石油海运的行列,开始了前途远大的经营。经过几年努力之后,图德拉积累了雄厚的资金,并创办了自己的石油公司。

 

        第二十四计   假途伐虢 两大之间,敌胁以从,我假以势。困,有言不信。 一、计名:“假途伐虢”从历史故事中概括而出。春秋僖公二年,晋侯向虞国借路去攻打虢国,并把他消灭了,虢国公丑逃奔到周朝的首都洛阳。僖公五年,晋军从虢国回军,经过虞国时,乘其不备,发动突然袭击,轻而易举地把虞国消灭了。 二、解语:对处在敌我两个大国之间的小国,当敌方胁迫它屈服时,我方要立刻出兵援救,借机把军事力量扩展进去。按照坤卦的原理,此计只能由大国强国来施用;弱小卑微的国家,说什么“出兵援救”是没有人会相信的。 三、易解:1、“困,有言不信”,是泽水困卦的卦辞,困卦的卦画是(010 110)。即以卦辞为占,以彖辞解释卦辞。2、困卦卦辞为:“困:亨;贞,大人吉,无咎;有言不信。”意思是说:困卦象征困穷,能求得出困之道,则必亨通。大人占得此卦,虽处困境,但能坚守正道,所以吉利,没有灾难。处于困境时,所说的话不会见信于人。“彖曰:困,刚  也。险以说,困而不失其所亨,其唯君子乎?贞,大人吉,以刚中也。有言不信,尚口乃穷也。”意思是说:困穷,是因为刚健被掩蔽。陷身于危险之中,仍能快乐,最终达到亨通的,不是只有君子吗?大人占问吉,是因九二、九五刚爻都居中位,有刚毅中庸的德性。说话不被人相信,是因为多言巧辩无补实际,只会使自己更加困窘。3、困卦何以象征困穷:从卦形上看,上卦为兑(110),下卦为坎(010),兑为阴卦,其爻却阴少阳多;坎为阳卦,其爻却阴多阳少;象征阳被阴掩蔽,有受困之象。又,九二阳爻,被初六、六三阴爻包围;九四、九五阳爻,也被上六阴爻覆盖;象征君子被小人所困。再从经卦所象征的性格性质看,下卦坎为险,上卦兑为悦;身处险境仍然自得其乐,只有坚守正道的君子大人才有此胸襟。有大胸襟者必能成大功业,所以君子大人历困境也能履险如夷,吉祥而没有灾难。只不过眼下毕竟受小人之困,说话不能见信于人,所以应当隐忍,保持沉默。4、困卦的本义为困穷,其对立义便必为脱困。是始终困穷还是始困终脱,主要在于是否遵循易道——用现代话说就是指导思想和方式方法是否正确。正因为这样,“困”这个不太吉利的字眼,才会是个亨卦。5、困卦上兑下坎,坎为己,兑为敌。处于多国之战中,兑之三个爻可分别象征不同的国家。此卦大人占吉,大人指九五、九二两个居中刚爻。大人又可引申为大国,九五与九二两阳不相应,表明两个大国之间争权夺霸,互不相容。可是,卦名之为“困”,是因为兑为阴卦,坎为阳卦,刚伏于下,柔覆于上,刚被柔掩,所以为“困”。既然刚为我方,处于困境之中的必是自己。而且五爻为君位阳位,九五居之,中正而当位;二爻为臣位阴位,九二居之,虽居中而不当位;臣不敌君明矣。幸而,兑毕竟是阴卦,九五乃阴中之阳;坎为阳卦,九二乃阳中之阳,其阳气较九五更盛。再者,正因为九二不当位,其奋发之气便分外凌厉,其盛阳之气也必然要朝上升腾,越来越旺。这就提醒占卦人,不要因眼前的困境而气馁,应当积极采取行动,先发制人,促使阳气上升。只有这样,才能改变阳被阴掩的局面,解脱困境。6、战略方针既定,就要考虑具体的战术了。外卦九五、上六相比,阴阳和谐,没有冲突,而且,九五也不敢贸然登上第六位,否则便成阳亢了。九五与九四两阳不相比,可见外卦中直接受到九五爻霸王之气威胁的,便只有九四阳爻了。九四与六三阴阳相比,与初六阴阳相应,表明九四本来就有与我交好之心。此时要抓紧机会,向九四表白双方如何的同仇敌忾,应当结为联盟。但九五与我,他强我弱,光是口头表白,解决不了九四的恐惧心理;必须全力出兵相助,才能使九四与我倾心与我交好。我军进入九四,便意为着我方盛阳之气上腾。等到九四醒悟过来,已是羊落虎口,悔之晚矣。九四成了我方的地盘后,集九二、九四二阳之力攻打九五,那九五之位,也就指日可待了。7、“假途伐虢”是个典故。春秋时,虞、虢二国比邻,都靠近晋国。晋国久有吞并此二国的野心,于是采用了荀息的战略,先用名马、宝玉买通了虞公,让晋军借道虞国去攻取虢国。晋灭虢后,回军途中,住在虞国,顺手就把虞国也给灭了。这个典故,说的是春秋五霸之一的晋国,如何用计灭掉两个小国的事,不存在“两大之间”这种关系,所以与解语之意不尽相符。作为计名的“假途伐虢”,在这只是象征一箭双雕,用一计灭两国。然而,原来意义上的“假途伐虢”,也能从困卦中推演出来,只不过要用困卦的象辞来占。“象曰:泽无水,困;君子以致命遂志。”意思是说:上卦兑为泽,下卦坎为水。二水并流,泽中的水都漏到下面的坎中,泽中缺水,草枯鱼死。因而名“困”。君子处此困境,应当舍弃性命以行其志愿。8、按照彖辞的解释,困境是由于下卦的刚被上卦的柔所掩蔽而造成的;按照彖辞,困境是由于上卦的泽水漏到下卦坎中造成的。如果是后一层含义,那么处于困境之中的就是敌人,而不是我方,九二、九五两阳不共处。表明我方想登上霸位,急于吞并九五。九四与初六阴阳相应,与六三阴阳相比,表明九四会不顾唇齿相依之利害关系,而与我方亲近。初爻象征自己的根基,引申为国库,阴爻则象征女色财帛,暗示要用国库中最珍贵的东西去买通讨好九四。九四、初六原本相应,自然一拍即合。此时我假道九四去攻九五,盛阳之气直贯而上,势不可挡,等灭了九五,回头收拾九四,不过举手之劳。 四、按语:       借别的国家的道路去打仗,不是靠花言巧语所能欺骗成功的。除非这个国家处于这种状况:不是受到一方的威胁,就是受到双方的夹击。在这种情况下,敌人必然用武力来逼迫他,我方则用不侵犯他的利益来诱骗他,利用他侥幸图存的心理,迅速地把力量扩展进去,控制整个局势。这样他势必不能够保住阵地,所以不需要进行战斗就能把他消灭。三十六计故事之二十四——假道伐虢     这是讲的晋献公一箭双雕的故事。     假道伐虢,向虞国借路去攻打虢国,然后再来消灭虞国。虞国和虢国都是春秋时期的诸侯国,意思是说,像一个国家的地方借路,实际上是要侵占这个国家或地方。这个故事发生在春秋时期的一个春天,     这天,春暖花开,阳光明媚,晋国的国王晋献公,正在野外兴致勃勃的打猎,忽然,一个人骑着快马跑到晋献公面前,晋献公一看,是自己派到虢国的使者。     原来,晋献公听说虢国有一件宝贝,就仗着晋国比虢国强大,派使者去跟虢国要那件宝贝。晋献公得意的问:“他们把宝贝给你了吗?”使者叹了口气:“唉,虢国国王根本不见我,别说什么宝贝了。”     晋献公听了,把手里的弓箭往地下一扔:“哼,小小的虢国竟敢这样对待我的使者,不行,我一定要去攻打虢国出出这口气。”     这时候,大臣荀息作了个揖:“大王,别生气,攻打虢国是可以,但是我们和虢国中间还隔着虞国啊,只有向虞国借路,才能攻打虢国。”“那,怎么才能向虞国借路呢?”     “大王,您不是有块金贵的玉石和一匹千里马嘛?只要您把这两样东西送给虞国国王,这路,就好借了。”“嗯,好吧”晋献公同意了。     就这样,公元前655年,荀息带着玉石和千里马来到了虞国。他把这两样东西往虞国国王面前一送,虞国国王捧着玉石惊讶的说:“哎呀,这不是天下闻名的纯极宝玉嘛?太好了太好啦。”然后,虞国国王又端详起千里马来,高兴的差点没蹦起来:“哎呀,瞧它的鬃毛,乌黑油亮,看它的两个小耳朵,直愣得多精神啊。哎,荀先生,这玉石和千里马....”     荀息笑着说:“是晋献公送给您的。”“哦?太好了太好了。”荀息趁机说:“大王,我们晋国想向您借一条路,去教训教训虢国,两个月之内,我们就把道路还给您,行吗?”虞国国王连头都没抬就说:“行啊行啊。”     虞国大臣宫之奇立刻站了出来:“大王,这路千万不能借给晋国啊,我们和虢国紧挨着,就像嘴唇挨着牙齿,嘴唇没了,牙齿就会寒冷,要是虢国被晋国消灭了,我们虞国恐怕就不保了。”     可是,虞国国王早就被玉石和千里马迷住了,他一摆手,不耐烦的说:“罢了罢了,人家晋国送来这样的宝贝,跟咱和好,难道咱们连一条路都不愿意借?荀先生,我借给你们道路。两个月以后,可要还给我啊。”荀息连忙说:“是,大王。”     荀息回到晋国,把这件事情一说,晋献公立刻命令荀息和里克当大将,带领几万晋军出发了。     晋军走着虞国借给的道路,气势汹汹的来到了虢国,包围了虢国都城,晋军兵强马壮,小小的虢国哪打得过他们啊。没用几天,荀息和里克就指挥晋军占领了虢国的都城,虢国灭亡了。     过了一个多月,晋军回来了,路过虞国都城的时候,荀息命令士兵们驻扎在城外,他拿了很多从虢国抢来的金银珠宝,去拜见虞国国王。     虞国国王看到这么多的金银珠宝,高兴的眼睛眯成一条缝。不过,他担心晋军留在城外不走,会发生意外,就问荀息:“荀先生,你们什么时候回国呀?”荀息忙说:“大王,我们休息两天,立刻就回。”虞国国王就放心了。     谁知道啊,两天过去了,晋军没撤走。到了第三天早晨,虞国国王被城外的一阵嘈杂声惊醒了,他急忙穿好衣服,登上城楼一看,城外到处都是晋军,朝着城门走来了,当中有一个人像是晋献公。虞国国王有点害怕了,对手下的人说:“快去问问,是怎么回事?”     不一会,那个人回来了:“晋献公担心荀息攻不下虢国,亲自带领人马来帮助荀息,现在荀息已经打败了虢国,他想来向大王道谢。”虞国国王一听,脸上露出了笑容:“好,打开城门,迎接晋献公。”     没想到,虞国士兵刚一打开城门,晋献公用力把宝剑一挥,晋军立刻像潮水一样涌进城里。朝着虞国士兵就是一顿猛杀乱砍,功夫不大,虞国士兵就被打的落花流水,举手投降了。     虞国国王呢,这才知道,上了晋国的当,可后悔有用吗,他觉得脑袋嗡的一下,眼前乱冒金星,普通一声倒在地上,昏了过去。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假道伐虢
春秋·虞国篇
第二十四计 假途伐虢
致道绝学:领悟假途伐虢之计,看春秋晋国如何吞并虞、虢两国?
晋献公“假道伐虢”与“骊姬之乱”(中)
假道灭虢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