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人死后为何要摔盆子?摔盆子有哪些讲究?
userphoto

2022.11.04 安徽

关注

       我国历史文化源远流长,使得各种文化习俗的发展得到了广阔的土壤。其中结婚生子,生老病死更是牵动着每个中国家庭的心弦。

       红白之事的操办与流程,在我国生活文化中更是重中之重,这其中关于丧葬方面的白事的规矩,更是件十分严肃的事情。

       作为一个礼仪之邦,除了寻常白事身着素衣,亲属披麻戴孝,给逝者穿上寿衣并以灵柩,牌位,香火供奉之外,我国的白事文化在各个地区,也有其地区的特点。


      “摔盆子”作为白事仪式文化中的重要一环,又是什么时候开始兴起的呢?“摔盆子”又是如何一步一步发展成今天的模式呢?以下两种说法流传最广。

一 、寻根溯源,百善孝为先

神话起源说:我国传统文化对于往生世界有着非常清晰具体的描述。

       逝者首先经过忘川河矗立的黄泉路,尽头有一土丘名为望乡台,上面立一块三生石历数逝者的身前过往。


       最后逝者带着此盆,通过奈何桥,准备渡船进入往生世界,桥上有我们非常熟悉的孟婆,为逝者盛起碗孟婆汤,喝下后会忘记生前种种过往,从此阴阳两相隔。这也是瓦盆被称为“阴阳盆”的来历。

       根据民间解释,瓦盆为什么钻洞实际上就是从这里出发的,瓦盆有孔是希望汤水可以顺着孔流下来,这样就不会忘记生前至亲,有些地区则会钻上七个孔,这是我们对“人有七窍”的理解。

       不难看出,我们害怕逝者忘记了我们,这是一种对逝者难以割舍的思念,经由先辈继承下来。也是我们对孝德的深刻理解与诠释。


       范蠡说:范蠡帮助越王勾践成功灭吴后便激流勇退,依靠着其出众的商业头脑富甲一方。相传他就是发迹于瓦陶罐生意的,范蠡在临终前召集门客询问:“我死后谁来继承我这些瓦罐?”

      只听众门客立即涌上前,卖力推销着自己,这时范蠡听到这样一个不同的观点:“这是您辛苦一辈子的财物,并不属于任何人,请您打碎一起带走吧。”范蠡听后大喜,最后把遗产留给了这位门客。

       作为一个流传民间的故事,这样的说法虽然真实性存疑,但是其中把“摔盆”这一立意非常清楚,摔盆之人,就是继承逝者家产之人,无不体现着我国宗法制度的传承。


      其中“摔盆子”的习俗,在北方农村中还是个非常常见的白事风俗,十分具有寓意。那么“摔盆子”流程是怎么样的呢?这里面又包含着什么样的讲究呢?

二 、斩断现世,出发往生路

     “摔盆子”不难理解,这其中的“盆子”就是烧纸钱用的盆子,其材质以瓦陶为主,中间钻一个小孔使得纸钱充分燃烧。也有“吉祥盆”,“老盆”,“阴阳盆”之称。

     “摔盆子”就是字面意义上,把烧纸钱的瓦盆摔碎,这实际上是出棺之前的一个重要仪式。

       摔盆由家族长子(无长子则由长孙,次子的顺序;无后则由家族侄子进行)独自跪于盆子之前,白事执事人大喊“起棺”之前,将瓦盆举过头顶重重摔碎,从而进行出棺与哭丧。


        随着瓦盆四分五裂,其他亲属一字排开围在草席上哭丧,伴着白事执事人“头顶金盆跪于尘埃,护驾将军两边排开,孝子孝女灵前跪下,护送亡人登上瑶台”之词,与逝者做最后的告别。

    “摔盆子”一个简单的仪式,却是十分考究的,取自谐音“碎碎(岁岁)平安”,将瓦盆举过头顶象征青天为鉴;家中丧父用左手摔碎,家中丧母则用右手,是我国“男左女右”的传统观念。

       有些农村会将此瓦盆的部分残留一起下葬,也有少部分地区将此埋在自家后院,这样是它称之为“吉祥盆”的原因,老人相信这样做会得到庇护,甚至还有“固财”的用途。

       瓦盆需要摔得越碎越好,而且对没摔碎,重新再摔的行为非常忌讳,老人会觉得这是逝者的怨念。这个时候需要抬棺者用脚再踩一踩,真正使得逝者斩断与世界的联系与不舍,安安心心地上路。


       那么“摔盆子”这一行为的背后,又蕴藏着我们什么样的情感?又抒发着我们对生活怎样的希望呢?

三、长路漫漫,满怀深情意

     “家有长子,国有重臣。”发扬与继承一直渗透在我国文化上的方方面面,这其中“孝”不仅体现在生前赡养父母,死后也是在尽心尽力的照顾,这样你才会称为“有品行之人”。

       这其中“摔盆”更是寓意深刻,正如上文所言,我们希望逝者不要忘记我们生前一起走过的路,而摔盆,无不表达着生死两相隔的眷恋与不舍的情感。


       其次,正如“人走茶凉,人死如灯灭”所言,生老病死乃是人生的常态,失去亲人固然痛苦,但是生者为大,这一声清脆的摔盆声也预示着生者不会沉浸在悲痛之中太久,开启新生活的信号

       最后,我国作为礼仪之邦,这一声摔盆也是向亲戚邻里意味着家里有了新的当家主事的人,摔盆在此时更像是一个将前人“旧盆”送走,迎接新当家人的“新盆”,呈现出新的面貌

四、结语

       中华文化发展至今依旧保持着澎湃的生命力,这其中离不开一个“情”,正如文中“摔盆子”体现对逝者追忆之情一样,我们对于一些人情,事物,规矩,习俗的重视,更是影响着每一代的中华儿女。


      “摔盆子”仅仅作为白事文化中的冰山一角,体现着我国“死者为大”的伦理理念,是我国白事文化中非常具有内涵的文化风俗。同时也是一种强烈的思念逝者的情感释放。

        这一摔得粉碎瓦盆,也表明着生者永远不走回头路的决心,死者为大,但活着的人应该节哀顺变,只有将那悲痛之情狠狠摔碎,振作起来过好余下的人生,才是对逝者最好的安慰。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农村出殡时,家中长子手持瓦盆摔碎,为啥要和瓦盆过不去?
农村怪现象:丧事出殡摔瓦盆,而且必须要摔碎,很多人不知道原因
起棺前为什么要摔盆
冷知识:出殡时为何要摔盆子?其中忌讳你知多少?
老北京独具特色的传统葬俗:摔盆子
办丧事出殡前为啥要摔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