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江西九江庐山,道教第八小洞天,第四十七福地
userphoto

2022.11.22 安徽

关注

       庐山,又名匡山、匡庐。作为我国的十大名山之一,道教南天师道发祥地,中国道教完成由民间走向殿堂的地方,中国南方道教中心之一,太虚观(简寂观)代表了中国道教由民间走向殿堂的大趋势,道教第八小洞天、第四十七福地所在地。

       由于道教人物、建安三神医之一的董奉(220年--280年)隐居庐山,庐山也是中医“杏林”文化的发祥地,“杏林春暖”、“杏林春满”、“杏林满园”、“杏林高手”、“誉满杏林”等赞美一个人医德高尚、医术高明的成语均出自庐山。

       也因为陶渊明(352或365年--427年)本就是浔阳柴桑人,辞官隐居庐山,慧远(334年--416年)驻锡庐山,建东林寺,陆修静(406年--477年)常住庐山十年,建简寂观,“虎溪三笑”的文化典故也出自庐山,他们三人分别代表儒、释、道,三教合一、和谐共处的思想也发源于庐山。

       庐山不仅自然风光秀丽,而且文化底蕴深厚,集教育名山、文化名山、宗教名山、政治名山于一身。其中,庐山的道教传统悠远。在道教的洞天福地理论中,庐山是三十六小洞天之一,即庐山洞,曰洞灵真天。

       庐山洞——周回一百八十里,名曰洞灵真天,在江州德安县(江西省),真人周正时治之。在庐山修道的最著名的人是南朝的茅山上清派第七代宗师陆修静。

       《庐山志》中就记载了彭祖垂钓、老子成仙、匡俗修道、灵溪武士等关于道教的传说故事。相传,早在周代,有一位匡俗先生在庐山学道求仙。据说匡俗字君孝,有的书称匡裕,字子孝,也有称为匡续。匡俗在庐山寻道求仙的事迹,为朝廷所获悉。于是,周天子屡次请他出山相助,匡俗也屡次回避,其后便无影无踪。后人将此事称为“神仙之庐”。据说,庐山之名,就来源于此。因为“成仙”之人姓匡,庐山又称匡山、匡庐。至汉朝,汉武帝还封匡俗为“南极大明公”。

       《庐山志》又载:东周春秋时,老子李耳骑着青牛来游庐山,同行的还有一位骑白驴的方辅先生。老子在庐山,参天地之造化,悟自然之规律,将山的静穆、水的清柔、雾的玄虚融会贯通,便有了“五千言”的腹稿。老子后来与方辅一起成仙升天,只留下修炼之“庐”。后人便将他们修炼的山称为“庐山”。

       至东晋,葛洪(284-364,葛玄之侄孙,世称小仙翁),隐居庐山南麓观音崖下,苦心孤诣,冶炼仙丹,著成《抱朴子》一书。至今,庐山山南中仍有葛洪炼丹井的遗迹。

       当佛教在庐山蓬勃之时,南朝名道陆修静也来庐山开辟道场,建简寂观,并于此整理道教大典《道藏》,观内有拥有当时最完备的道家藏书。唐玄宗封庐山道教为“九天使者”,敕建与五岳真君并列的“九天使者庙”,使庐山成为中国道教的重地。

简寂观

       唐咸通年间,吕洞宾游庐山归宗寺与九天使者庙,留下《题归宗寺壁》诗:“一日清闲自在仙,六神和合报平安。丹田有宝休寻道,对境无心莫问禅。”后隐居庐山仙人洞修炼成仙。至此,道教与佛教争占庐山八百年。

仙人洞

       北宋太宗时,高道陈抟游庐山白鹤观,受《易经心法》于异人,创《无极图》。1071年,理学家周敦颐知南康军,后隐居庐山莲花峰下,得陈抟《无极图》,推演而成《太极图说》。南宋淳熙年间,道士刘虚谷隐居庐山修炼,著有《还丹篇》。朱熹知南康军时,常与之谈论《易经》。

无极图

太极图说

       元、明、清三朝时,统治阶级扬佛抑道,庐山上的道观也惨遭破坏。清代戏曲家李渔游览简寂观,目睹荒凉之状,触景生情,作对联一幅:“天下名山僧占多,也该留一二奇峰栖吾道友;世间好语佛说尽,谁识得五千妙谛出我先师。”

庐山上的道观

      庐山洞——周回一百八十里,名曰洞灵真天,在江州德安县(江西省),真人周正时治之。在庐山修道的最著名的人是南朝的茅山上清派第七代宗师陆修静。

简寂观,庐山金鸡峰下,曾有座宏大的道观,名大虚观。它由道教宗师陆修静建于南朝大明五年(公元461年),陆修静死后谥为"简寂先生",太观虚遂称简寂观。

陆修静在简寂观研经传道达7年之久,观内道藏阁拥有当时最完备的道家藏书,是道教最大的经库。

简寂观已废,但现存大量遗迹,如演经礼斗石、炼丹井、捣药臼、洗药池等,还有陆公安葬之地布袋崖。

说起庐山道教的福地洞天,当数庐山仙人洞,其实庐山仙人洞只是一个由砂崖构成的岩石洞,由于大自然的不断风化和山水长期冲刷逐渐形成的天然洞窟,这里不仅是历来最为游人喜爱的胜景,而且是道教的福地洞天。相传唐代名道吕洞宾曾在此洞中修炼,直至成仙,后人为奉祀吕洞宾,将此洞窟更名为仙人洞。洞内有一石制殿阁--纯阳殿,两旁有两副对联:"称师亦称祖,是道仍是儒","古洞千年灵异,岳阳三醉神仙",洞旁苍色的山岩下,依山临壑建有一栋斗拱彩绘,飞檐凌空的殿阁,名老君殿,殿为歇山式单层建筑,整个建筑显得庄重而又轻巧,内供太上老君李聃骑牛雕像。

仙人洞又名佛手岩,位于锦绣谷侧。洞为砂岩构成的天然岩洞,高6米,宽12米,纵深14米。因洞头岩石参差,形态如手指,故名佛手岩。原为佛家之地,曾建有佛手寺。相传唐代名道吕洞宾在此洞中修炼成仙,清代嘉庆年间(公元1796--1820年),易佛为道,建纯阳殿,祭祀吕洞宾,将佛手岩改名仙人洞。光绪三十一年( 1905年)长安道士静阳子又在岩左创建老君殿,并重修纯阳殿,增建藏经阁,始称仙人洞道院 。1951年,仙人洞住持张理松在政府帮助下,对老君殿进行了修葺。"文化大革命"中,仙人洞被交给园林部门管理。1988年 ,仙人洞交还道教界管理,重新作为道教活动场所开放。1998年,仙人洞住持叶至明募资重建老君殿。如今的仙人洞道院殿宇典雅壮丽,香炉钟鼎焕然一新 。

仙人洞内有乳泉一滴,浮空而落,故名"一滴泉"。泉下有池,围以石栏。石壁上有"天泉洞"、"静善泉"、"洞天玉液"等石刻。洞旁建有老君殿,内供太上老君 。仙人洞东侧有仙路,访仙亭等,西侧有蟾蜍石、石松等名胜。

庐山,一座被诗仙李白情有独钟的文化景观的千古名山,是一座将风景名山、文化名山、政治名山融合一体的天下名山,又是一座将地质文化、生物进化、历史文化的综合大观园。

庐山地处江西省北部的鄱阳湖盆地,九江市庐山区境内,滨临鄱阳湖畔,雄峙长江南岸,为三山五岳中三山之一。相传周代有匡氏兄弟七人上山修道,结庐为舍,因名庐山。又称匡山、匡庐。庐山有着悠远的道教传统,相传匡俗在3000多年前曾上山学道成仙,历朝皇帝对庐山各有封号,使庐山成为中国道教的重地。

庐山以雄、奇、险、秀闻名于世,素有“匡庐奇秀甲天下”之誉。自古命名的山峰有171座,主峰大汉阳峰海拔1474米。五老峰位于庐山的东南侧,为庐山著名的高峰,海拔1436米,山顶苍穹,下压鄱湖,削辟千仞,绵延数里,山峰受岩层垂直节理的影响,形成了既相互分割又彼此相连的五个雄奇的峰岭。群峰间散布冈岭26座,壑谷20条,岩洞16个,怪石22处。水流在河谷发育裂点,形成许多急流与瀑布,瀑布22处,溪涧18条,湖潭14处。最为著名的三叠泉瀑布,落差达155米,有“不到三叠泉,不算庐山客”之美誉。

1982年,庐山被国务院颁布为首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1996年12月6日,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2003年,庐山成为中华十大名山之一。2007年3月7日,被评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此外,庐山还是世界地质公园,中国最美十大名山、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国四大避暑胜地、首批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示范点。2022年5月,庐山云海入列中国气象服务协会公布的中国首批15个“天气气候景观观赏地”。

庐山宗教文化的独特性则在于“一山藏六教,走遍天下找不到”。天师张道陵,一度在庐山修炼;道教禅师之一的陆修静,在庐山建简寂观,编撰藏道经1200卷,奠定了“道藏”基础,并创立了道教灵宝派。四世纪,高僧慧远在庐山建东林寺,首创观像念佛的净土法门,开创中国化佛教;禅师竺道生在庐山精舍,开创“顿悟说”。清光绪十二年(1886年),基督教传入庐山;民国三年(1914年),天主教开始在庐山传播;民国十四年(1925年),穆斯林在庐山建起了宗教活动圣所。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世界佛教联合大会在庐山召开。

“庐山到处是浮图”的题咏正是对庐山千余年来宗教形象的概括,从四世纪至十三世纪,庐山宗教兴盛,寺庙、道观一度多至500处。至今,庐山仍存有:东林寺、西林寺、黄龙寺、诺娜塔寺院、仙人洞道院、基督教堂、文殊塔等具有较高文物价值和观赏价值的宗教建筑。

20世纪初,庐山兴建了25个国家风格的别墅群。到20世纪中叶,庐山成为国民政府的“夏都”,到庐山作为政治名山地位的体现。2009年,庐山植物园荣膺中国世界纪录协会中国最早的亚热带山地植物园。中国地质学家李四光提出第四纪期间庐山有冰川发育,引起国际学术界瞩目。因而庐山又是自然科学研究的重要场所。

庐山名胜古迹遍布,千百年来,无数文人墨客、名人志士在此留下了丹青墨迹,有唐寅《庐山图》中的观音桥;周敦颐写出《爱莲说》的爱莲池等。歌咏庐山的诗词歌赋有4000余首。

庐山道教的福地洞天,当数庐山仙人洞,其实庐山仙人洞只是一个由砂崖构成的岩石洞,由于大自然的不断风化和山水长期冲刷逐渐形成的天然洞窟。相传唐代名道吕洞宾曾在此洞中修炼,直至成仙,后人为奉祀吕洞宾,将此洞窟更名为仙人洞。高6米,宽12米,纵深14米。因洞头岩石参差,形态如手指,故名佛手岩。

“天生一个仙人洞,无限风光在险峰”。毛泽东于1961年题咏的诗名,使仙人洞名扬四海。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话说庐山
庐山—神仙之庐
三十六洞天,七十二福地解密第八洞天之庐山洞
文化名山之六:道教名山王屋山
蓬莱仙境的夏天,应该是凉爽的吧
修道圣境十大名山,十大洞天,三十六小洞天,七十二福地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