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如何让“诉讼时效超时”的案件起死回生?送你4个大招!


所谓诉讼时效,是指民事权利受到侵害的权利人在法定的时效期间内不行使权利,当时效期间届满时,人民法院对权利人的权利不再进行保护的制度。换言之,在法律规定的诉讼时效期间效期间届满之后,权利人行使请求权的,人民法院不再予以保护。


日常生活中,债权人常常由于轻信债务人或疏忽等种种原因,错失诉讼良机。当想起来通过人民法院诉讼的途径来主张合法权利时,却发现诉讼时效已过,于是对此满怀懊恼,认为自己的权利失去保障。


民法总则第一百八十八条明确规定了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即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


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但是自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有特殊情况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权利人的申请决定延长。


新的民法总则实施后(10月1日起实施),如果案件符合新法规定的条件,则按照新法计算诉讼时效。但是,债权人不要因为诉讼时效改为3年,就在时效尽头再起诉,这样不利于维权。


值得注意的是,诉讼时效届满后,义务人虽可拒绝履行其义务,但权利本身及请求权并不消灭。


那如果诉讼时效中断或者超时,怎样才能维护债权人的合法权利呢?对此,本文整理了4个方法供大家可以参考。


1、若时效中断,及时搜集中断证据


一般来说,超过诉讼时效的法律后果是丧失胜诉权,但不影响法院受理。法院受理后,如查明无诉讼时效中止或中断等情形,判决驳回诉讼请求;如查明存在诉讼时效中止或中断情形的,则支持债权人诉讼请求。


因此,关键是在诉讼之前收集中止或中断方面的证据。如果在2年之内出借人向借款人主张过权利、或对方同意履行、或提起诉讼仲裁等,而且有证据证明,诉讼时效自中断之日起重新计算。


常见的可以造成诉讼中断的催告方式有:公告、邮局特快专递、信函、挂号信、电报、主张债权的调查表和政府文件、作审计报表之用的询证函、主张抵销等。当然,实践中对于中断效力的认定还需要其他证据的配合,例如对下落不明的债务人的公告还需要该债务人下落不明的证据等。


如果债权已经超过诉讼时效,债权人又应如何处理呢?


如果无法找到诉讼时效中断的证据,只能寻找其他的救济方式。一般来说,债权只有在法律规定的诉讼时效期限内主张,才会得到法律的保护。在债务人及时行使时效抗辩权的情况下,无论是公力救济还是私力救济,已无适用之意义。因此,下文如无特别说明,均以债务人不行使时效抗辩权为前提。


一方面,尽量考虑通过友好协商,争取债务人自愿还款或达成还款协议。


2、争取债务人自愿还款


按照我国《民法通则》的理论,超过诉讼时效的债权,消灭的仅仅是债权人的胜诉权,权利并没有丧失。超过诉讼时效后如果债务人自愿履行债务,债权人便可接受债务人的清偿而使债权得到满足;债务人在清偿债务后,不得以债权已过诉讼时效为由,要求债权人返还财产。


当债务人偿还部分债务后又停止履行债务,应将债务人的履行视为诉讼时效重新计算的事由。债务人履行部分债务意味着债务人对此笔债务的认可,债权人可以要求债务人履行未完成的部分债务,债权人也有权请求法院强制债务人履行债务,而不论债务人是否意识到债权是否已过诉讼时效。


3、争取债务人与债权人达成还款协议



最高人民法院在【法释(2008)11号】第十六条中指出,义务人作出分期履行、部分履行、提供担保、请求延期履行、制定清偿债务计划等承诺或者行为的,应当认定为民法通则第一百四十条规定的当事人一方“同意履行义务。”双方当事人在超过诉讼时效后达成还款协议的,视为对此笔债务的重新确认,债务人的还款意思表示可以导致诉讼时效的重新计算。


同时,若让债务人同意履行,需要求债务人立字据、签订清偿债务的协议或制备忘录。债务人不愿立字据的,可邀请无利害关系的第三方或有关单位见证,保存债务人同意履行的电话记录、录音磁带、信件、电报和电传等。未经对方允许的偷录证据,亦可作为有效证据。


▌4、另一方面,无法协商的,债权人可考虑向对方发出催收到期款项通知单



法释[1999]7号批复认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四条、第九十条规定的精神,对于超过诉讼时效期间,信用社向借款人发出催收到期贷款通知单,债务人在该通知单上签字或者盖章的,应当视为对原债务的重新确认,该债权债务关系应受法律保护。


本批复实际上确认了诉讼时效期间届满后债务人在债权人催款通知单签章的法律,即认为债务人的签章行为是对原债务的重新确认。实操中可效仿信用社的相关做法,向借款人发出催收到期贷款通知单,债务人在该通知单上签字或者盖章的,可以视为对原债务的重新确认,该债权债务关系应受法律保护。


建议

实践中,双方达成还款协议、债务人在催收单上签章和为原债务提供担保均构成对原债务(权)的承认。但通过分析可知,超过诉讼时效后可采取的救济方法并不多,且具有很大的风险。因此,债权人要重视诉讼时效问题,采用定期催收(要求借款人在催收通知书上签章)、宽限期(不超过3个月为宜)等手段延续时效,做好一切准备。



运营人员:李海仟、张容丹

本文编辑:张容丹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最高人民法院民二庭吴庆宝:《诉讼时效中断的司法认定》
诉讼时效催收方式的裁判规则
一个诉讼时效超过二十年的典型案例(汪兴平)
最高法院奚晓明主编《<关于民事案件诉讼时效司法解释>理解和适用》
关于农村信用社超时效贷款管理的再思考
借款合同的诉讼时效规定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