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旅顺最早海防城堡可追溯到公元前

  旅顺,一个充满人们美好愿景的名字,在辽南顶端,像一只翩翩起舞的蝴蝶。特殊的地理位置令这只蝴蝶成为古今中外军事家眼中的战略要地,早在西汉初年,旅顺已兴建辽南最早的海防城堡,扼守中国北方海上通道,直至近代仍硝烟不断。如同涅槃凤凰,在千年磨难中,旅顺一次次绽放出夺目光彩。
远古时期:辽南海边的“物流中心”
   在这处遗址上发现了隔海相望的中原文化风格,又出现了千里之外的玉料,足以说明旅顺口在千年前已成为连接中原与北方的枢纽之地。
   一艘独木舟在海面上漂泊了不知多少天,突然在眼前隐约出现陆地的轮廓,绕过一条狭长悬崖,人们踏上这片海滩时欢呼雀跃……在5000年前,渤海海峡一艘艘木筏跨越大海,从南向北跨海而来,抵达了一个外形像老虎的海岸,继而向更深的腹地进发。
   在旅顺口区老铁山脚下郭家村至今仍能看到5000多年前先人们留下的足迹,农耕时常有村民从地头发现带有花纹的陶片。郭家村遗址是大连最著名的史前文化遗址之一,较之广鹿岛的小珠山遗址更为宏大壮观。早在20世纪20年代就曾引起不少海外学者的关注,前来旅顺发掘。1976年、1977年,中国考古专家对这里进行了系统发掘。
   郭家村新石器遗址分为上下两层,跨度从5000年前到4000年前近千年历史。在众多发现中,专家注意到一个奇怪的现象。郭家村遗址中出土的大量陶器,器型包括罐、壶、鼎、碗等器具,明显带有山东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风格。
   在上层遗址中,专家还发现了玉器。在众多考古发掘中,出土5000年前玉器的遗址当属凤毛麟角,在大连其他地区仅营城子文家屯遗址发现过玉器,而其精美程度略逊于郭家村遗址。有专家认为,郭家村玉器主要是岫岩玉,应该是用岫岩玉料制作或者交流得来。
   在这处遗址上发现了隔海相望的中原文化风格,又出现了千里之外的玉料,足以说明旅顺在千年前已成为连接中原与北方的枢纽之地。进入商朝,这里商业流通更为发达,在老铁山下出土的铜器证明大量的物品集中于此向四周发散,可称之为千年前的“物流中心”。
秦汉王朝:兴建辽南海防第一座堡垒
   至西汉初年,旅顺境内建起辽南第一座海防城堡——牧羊城。到隋唐时期,朝廷多次用兵于辽东半岛,旅顺成为中原军队渡海的第一落脚点,其军事价值尽显无遗。
   古时,旅顺被称之为“将军山”,这里似乎曾发生过多次战役,因而孕育了不少战争天才。进入战国时代,旅顺隶属于燕国辽东郡,秦国一统六国,在旅顺燃起战火,最终将疆土扩展到整个辽东半岛及辽宁省。从此之后,旅顺逐渐展示出重要的军事价值,成为中国北方海上交通要道和海防战略要地。
   至西汉初年,旅顺境内建起辽南第一座海防城堡——牧羊城。牧羊城,位于旅顺口老铁山西北麓刘家屯以东的丘陵上,距海约500米。经实地勘察,城池呈长方形,东西宽约82米,南北长约133米,周长430米。
   当时牧羊城已是这里沿海的一个重镇,城内外的居民很多,如今在城池周围仍可发现大量汉代贝墓和砖墓以及居室遗址。同时,在城南的大坞崖发现有汉代水井、铁镢和战国时代的墓葬等。
   公元前140年,汉武帝派船东来,曾停泊于将军山(即老铁山)下,开辟了从山东半岛通往朝鲜的航线。当时旅顺口是海上必经的中途港口,随着海上交通的发展,从山东、河北等地移来辽东半岛从事垦拓的汉人越来越多。因此,在汉开国百年之后,旅顺口一带便成为人烟比较稠密、经济和文化比较发达的地区。
   此后数百年,旅顺的军事、经济价值愈加重要,一直成为兵家争夺之要地,晋朝时这里商贾繁多,被称为“马石津”,是北方的重要港口。随着中原政权的更迭,旅顺一度繁华不再。到隋唐时期,朝廷多次用兵于辽东半岛,旅顺成为中原军队渡海的第一落脚点,其军事价值尽显无遗。至开元盛世,旅顺又重现繁荣,唐玄宗派遣鸿胪卿崔忻出使震国,册封大祚荣为渤海郡王,当时崔忻即在旅顺登陆,并于黄金山下凿井、刻石,留存至今。
   此后百年,辽南战火重燃,各个王朝在旅顺留下了无数堡垒,其中尤以辽代三涧堡城堡最为著名,当时旅顺亦更名为“狮子口”,滨海小城难现昔日的平和悠缓。
明清两代:军事重镇扼守中国门户

明末,为抵挡清军,兵部右侍郎熊廷弼提出“三防布置策”的建议,实行海陆联防,控制辽宁广宁、天津、山东登莱等三方,在这条链条上,旅顺南接登莱、西守京津门户、东联朝鲜、北阻清军,可谓战略枢纽。
   旅顺真正成为中国历史舞台重要角色始于明朝。根据旅顺口区志记载,在洪武四年(1371年),明朝派马云、叶旺为定辽都指挥使,率10万大军自山东登莱渡海,抵达“狮子口”。有感于大军渡海顺利,马云二将连呼“军旅平顺”,遂将狮子口定名为旅顺。
   此后百余年,虽屡有海贼、倭寇骚扰,但旅顺大体如其新名字一样平安风顺。直至明末,努尔哈赤崛起,旅顺再次担负起保卫疆土的重任。在名将袁崇焕的战略构建中,从山海关至锦州、兴城,沿海岸线打造出一条防御锁链,被誉为“关宁防线”。各地兴建防御工事,宛如明长城一样的战略重镇将清军挡于东北腹地。
   兵部右侍郎熊廷弼提出“三防布置策”的建议,实行海陆联防,委派朝廷大员镇守山海关,控制辽宁广宁、天津、山东登莱等三方,在这条链条上,旅顺南接登莱、西守京津门户、东联朝鲜、北阻清军,可谓战略枢纽。
   在这个节点却发生了一件影响后世的事情。1629年6月,时任明辽东督师的袁崇焕在旅顺双岛斩杀皮岛总兵毛文龙,而此事亦成为“关宁防线”的一道裂缝,并越来越大,最终袁崇焕获罪被赐死。毛文龙死后,辽东失控,4年后,毛文龙旧部孔有德、耿仲明等人降清,导致经营多年的“关宁防线”功亏一溃。
   进入清朝,旅顺又重新享受一段平静期,然而此时人们已意识到旅顺重要的军事意义,早于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清廷即在旅顺口建起水师营。
   1860年,5艘英国军舰驶入旅顺口、羊头洼,再次将战火拉到这片土地。近代中国屡受外敌凌辱,旅顺逐渐走上历史舞台的中心,依然没有脱离军事要地的历史宿命。1879年,光绪年间洋务运动最大的举措在旅顺悄然开启,李鸿章受命创办北洋水师,在山东刘公岛和旅顺口兴建军港、筑造战略防务,经过10年打造,旅顺建起北洋海军基地,鼎盛时,舰船多达35艘,其中战舰7艘,号称世界最强的海军力量。
   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旅顺附近海域战火弥漫军舰游弋,结果北洋水师全军覆没,十载苦心经营顷刻间灰飞烟灭。旅顺被迫割让给日本侵略者,成为国人心中之痛。
百年洗礼:现代设施发轫 开创诸多先河
   1900年,旅顺地区商贾穿行,商铺林立,俨然成为辽南的政治经济中心。公路、铁路、教育、供电、邮政等等现代设施在旅顺一一发轫,其中很多都开创了东北乃至全国的先河。
   百年悲情留给旅顺无数创伤,而百年洗礼亦留给旅顺丰富的遗产,在近代,旅顺一度成为辽南的中心,在短暂的平静中,旅顺一次次绽放出夺目的光彩。
   1884年,东北第一条电报线路经山海关、营口架设到旅顺。次年,中国第一条国际电报线路自旅顺经凤凰城架设到朝鲜。1900年,俄国从旅顺铺设海底电缆到烟台,这是东北最早的海底电缆。其后,南满铁路建成,旅顺成为线路的终点。这一年,近千艘各国商船抵达旅顺,使得这里千年之后再次成为中国北方的物流中心。彼时,旅顺地区商贾穿行,商铺林立,俨然成为辽南的政治经济中心。公路、铁路、教育、供电、邮政等等现代设施在旅顺一一发轫,其中很多都开创了东北乃至全国的先河。
   如今,人们把旅顺称之为“露天博物馆”,在这里,人们可以查找到从远古时代到近代中国所有文化遗产。历经洗礼的旅顺承载着千年文化向更遥远的未来进发。

“旅顺”一名由来
   在洪武四年(1371年),明朝派马云、叶旺为定辽都指挥使,率10万大军自山东登莱渡海,抵达“狮子口”。有感于大军渡海顺利,马云二将连呼“军旅平顺”,遂将狮子口定名为旅顺,这一名字沿袭至今再未变更。
相关链接
旅顺拥有中国最早的城市自来水工程
   旅顺日俄博物馆专家孙桂翠告诉记者,旅顺拥有中国最早的城市自来水工程。早在1879年,清政府创建北洋水师,为解决官兵饮水,朝廷耗时近10年,修建了总长6180米的一条地下管线,将龙引泉水引入旅顺军港,供给港内官兵及沿途居民。“比慈禧还早喝上自来水。”这是大连人颇为引以为荣的说法。龙引泉是中国第一个城市引水工程,而正因慈禧,龙引泉也经历了百年沧桑。时隔数十年,孙桂翠于2005年发现这个最早自来水工程竟然重新喷涌。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旅顺的九大自然奇观
说说旅顺
看着手机走天下(29) 旅顺口的风
美丽的旅顺
旅顺太阳沟历史街区的历史背景
旅顺老铁山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