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内镜操作并发结肠穿孔镜下缝合后的处理体会


结肠穿孔,如何处理?


来源:华亭论镜(htlj2016)

作者: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  陈达凡  宛新建


结肠穿孔是内镜操作的常见并发症,尤其是肠镜下粘膜切除技术广泛开展后,穿孔的发生率进一步增高。按传统方案,结肠穿孔后多采取外科手术或腹腔镜下修补治疗,但其创伤相对较大,且患者满意度低。近年来随着内镜技术的进步,内镜下粘膜缝合技术取得巨大进展,主要包括:组织夹缝合、尼龙绳辅助荷包缝合、OTSC技术等。其中组织夹直接缝合和尼龙绳荷包缝合技术因操作简便、器械要求低,深受广大内镜医师的欢迎,并逐渐成为内镜下粘膜缝合的主要武器。内镜下缝合后如发生感染,仍面临是否手术的选择,下面我们结合几个病例,谈这方面的相关体会。


病例介绍:


病例1:患者,女性,36岁,因发现距肛门12 cm处直肠一0.6×0.8 cm大小粘膜下隆起行ESD术,术中见长约0.6 cm的局部穿孔,即予组织夹及尼龙绳行荷包缝合,术后4小时患者发热至38.3度,查体腹部软,下腹部压痛明显,无反跳痛,查血 WBC:19.75×10^9/L,N:92.1%,即行CT示:直肠壁增厚,周围筋膜肿胀、积气,腹腔内及腹膜后较广泛游离气体影,未见局部渗出影。予动态密切观察其腹部体征,发现无明显加重。术后第二天,复查CT未见明显变化,结肠镜示局部伤口缝合良好。予加强抗感染治疗,患者数日后恢复良好出院。(见图1)


图1:A1为术前发现的粘膜下隆起,A2为发现穿孔后的局部缝合,B1及B2为术后1天复查结肠镜表现,C1为术后4小时CT表现,C2为术后1天CT表现


病例2:患者,女性,67岁,于结肠镜检查中出现穿孔,于乙状结肠处见一长约1.2 cm穿孔灶,即予组织夹及尼龙绳行荷包缝合。术后患者发热至38.0度,腹部膨隆,查体左下腹部腹肌紧张,伴压痛及反跳痛,查血 WBC:15.11×10^9/L,  N:84.2%,术后8小时CT示:乙状结肠手术区附近未见渗出,腹膜及系膜未见增厚征象,盆底少量腹水,气腹。予行腹腔镜探查见:腹腔内少量渗液,乙状结肠中段局部肠壁增厚、水肿,附有少许脓苔,未见坏死及穿孔灶,予局部浆膜层缝合加固。患者抗感染治疗数日后,恢复良好出院。(见图2)



图2:A1及A2为发现穿孔后的局部缝合,B1及B2为术后8小时CT表现,C1及C2为腹腔镜下探查所见病灶浆膜面表现


病例3:患者,男性,68岁,行乙状结肠多发息肉摘除术,术中局部用组织夹封闭创面。术后第二天中午出现左下腹痛,查体腹部软,左下腹压痛明显,轻度反跳痛,查血 WBC:13.1×10^9/L, N:73.4%,急诊腹部CT示:局部组织未见明显肿胀及渗出改变,约4小时后发热至38.2度,查体左下腹局部腹肌轻度紧张,伴压痛及反跳痛,复查腹部CT示:乙状结肠手术区周围系膜肿胀,伴数枚游离小气泡影,右侧结肠旁沟少量渗出,局部盲肠壁模糊。考虑迟发性结肠穿孔,予行腹腔镜下探查,术中见腹腔内脓性液体约100 ml,乙状结肠约2 mm大小穿孔,予穿孔部位行缝合及大网膜覆盖治疗,留置引流管。患者数日后恢复良好出院。(见图3)


图3:A1及A2为息肉摘除后局部封闭伤口,B1及B2为息肉摘除后发热首次CT检查表现,C1及C2为第二次CT检查表现


分析


以上三个内镜操作并发结肠穿孔病例,均在内镜下行局部缝合术,术后出现发热、血白细胞升高等感染表现,经治疗后均恢复良好出院,但处理方案各有不同。其中,病例1虽有感染表现及腹部局限压痛,但动态观察腹部体征、腹部CT及结肠局部伤口缝合情况,无明显变化,予行保守治疗;病例2有局部腹膜炎表现,按传统方案,予行腹腔镜探查,但并未见坏死及穿孔灶,回顾分析后,我们认为该患者穿孔部位缝合紧密,也有保守治疗余地,短时间内动态密切观察并非不可行;病例3为迟发性穿孔患者,动态密切观察发现:腹部体征加重,腹部CT有新出现的局部肿胀及渗出改变,即予行腹腔镜下穿孔部位修补治疗。


内镜操作一旦发生结肠穿孔,内镜下处理后保守治疗成功与否受患者自身特点、穿孔部位及大小、肠道准备情况及医师操作经验等多方面影响。针对患者在缝合后出现感染征象时,保守治疗及外科手术如何抉择,如何把握手术时机,一直是我们思考的问题。通过以上三个病例,结合工作中的一些经验教训,我们有几点体会:


(1)内镜操作下发生结肠穿孔,一般均可行内镜下局部伤口缝合术,术后出现感染表现及局部腹膜炎体征,并非均需行外科手术,判断有无继发性肠道穿孔有重要意义;


(2)短时间(数小时)内密切观察腹部体征及影像学动态变化,视情况复查结肠镜检查,在临床决策中有重要价值,如无进行性加重表现,可考虑保守治疗,若有不良表现(如腹部体征范围进行性扩大,CT提示局部新出现的渗出或渗出加重,结肠镜见伤口开裂),应果断行外科手术;


(3)迟发性穿孔,包括内镜缝合后继发穿孔,一般会有腹部体征及CT影像上的动态变化,常需要及时外科干预。上述只是我们的浅显体会,有更多深入的问题需要进一步探讨,如影像学及结肠镜动态观察时机的选择,结肠穿孔朝向对临床观察及预后的影响等。只有多中心协作及大病例数的深入研究,才能为日后的精准治疗提供相关指南。


译者介绍

宛新建  医学博士、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消化科副主任(南部)、临床实训中心主任。毕业于第二军医大学,获医学博士学位。中华消化内镜学会青年委员,全国ERCP学组委员,上海医学会食管及胃静脉曲张治疗委员会委员兼秘书,上海市内镜质控专家委员会委员,上海交通大学胰腺癌诊治中心副主任,《中华消化内镜杂志》通讯编委。曾赴日本九州大学病院、美国Emory大学医院及西北大学附属医院进修消化内镜技术。长期从事消化系疾病的介入诊疗工作,在胃肠道肿瘤内镜下早期诊治、胰胆系疾病的内镜下介入诊疗等方面具有较深的造诣。年均完成各种内镜下介入手术600余例,主要包括内镜下胃肠粘膜及粘膜下病变的剥离切除术(EMR、ESD、ESE等)、内镜下逆行胰胆管手术(ERCP)、良恶性消化道狭窄的扩张及支架术、内镜下食管下括约肌切开术(POEM)等等。近年来开展多项内镜下诊疗新技术,均填补医院空白,部分达国内领先水平。曾承担多项国家及省部级科研课题,已发表科研论著50余篇,主编及参编专著近10部,获取6项授权专利,获得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


陈达凡  医学博士、主治医师



孙智越 硕士研究生,师从宛新建教授,从事消化道早癌的临床研究工作。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结肠穿孔的诊断及手术治疗原则
外科急腹症系列--小肠穿孔(粘连性肠梗阻)
结肠穿孔病情危重,术后反复 4 次休克,环环相扣的一例急腹症!
体外冲击波碎石术致肠穿孔1例
七旬老人遭遇「死神之征」,我们来看看诊治过程
误吞枣核,图钉,绣花针,十二指肠异物穿孔该如何处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