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UC头条:习惯养成不简单 孩子心理特点说了算

俗话说:“三岁看到大,七岁看到老。”孩子如果能养成好习惯就等于家庭教育成功了一半。0-3岁是孩子习惯养成的重要阶段,可是要养成好习惯又谈何容易?

“父母若想帮助孩子养成好习惯,应先从了解自家宝宝的年龄与心理特点入手。”上海市教育委员会教学研究室学前教育教研员黄琼在“幼有所育——十六区十六讲”第十四讲中谈到,孩子的好习惯与父母怎么做“脱不开干系”。

早期教育过程更重要,好习惯的养成需家长“呵护”

叶圣陶曾说过:“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来说,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习惯分为生活习惯、文明习惯和学习习惯。但对于很多家长来说,学习习惯才是他们关注的焦点。对此,黄琼表示,在早期养育的培养中家长往往存在一个价值取向:更关注结果而非过程。

她认为,就孩子未来的发展而言,学习的品质与习惯才是最重要的。“比如在成人看来习以为常的事上,孩子总爱问‘为什么?’因为对孩子来说这些事情是新奇的,问问题是他们了解世界的过程,家长应该选择简单易懂的词语来解释。”黄琼指出,如果家长能与孩子一起寻找答案,这个过程既是高质量的陪伴,也能让孩子学到如何搜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技能。

相反,若家长以沉默拒绝或不耐烦的态度应对孩子,往往会很轻易“摧毁”孩子的好奇心。甚至在未来上学时,孩子在课堂上即便有问题也不会轻易举手,因为大多时候他们已经失去了发现问题的敏感性。黄琼强调,对于孩子的“好奇心”,成人要保护、尊重与理解。同样,学习习惯中“安静专注地倾听与阅读”“动手操作尝试”亦是家长需要倍加呵护的好习惯。

孩子心理特点决定好习惯的引导方式

黄琼认为,2-3岁是孩子的第一反抗期,自我意识独立性在增长,家长在孩子学习表现自我的时候,与其直接对着干,不如尝试转移孩子的注意力引导孩子养成好习惯。等孩子再大一些,有了一定的逻辑性,便可“晓之以理”了。

“培养孩子的好习惯前,父母应先了解自家娃的年龄与心理特点,做好相应的引导才是关键,”为此,黄琼分享了孩子心理的四个主要特点:

第一,从具体到抽象。孩子的思维特点是直觉行动思维,不能够理解抽象的概念。如“礼貌”对0-3岁的孩子过于抽象,家长应将其分解为具体的行动,如进门时喊“爷爷好”,接过别人的东西说“谢谢”。以言传身教来帮助孩子明白父母想表达的意思。

第二,注重孩子的行动,别讲道理。与成人相反的是,孩子应该是先导之以行,再动之以情,最后晓之以理。如吃饭时,不要给孩子讲挑食的危害,而应直接用行动表明到点了就要坐下吃饭,要自己吃,要养成安静吃、不挑食等好习惯。

第三,容易反复。好习惯的养成不是一蹴而就的,要在孩子的大脑皮层上建立好的条件反射和自动化的行为需要一个过程。比如玩具物归原处,自己的东西自己放好等习惯,父母坚持要求,让孩子在相同情境下,做出自动化的行为。家长要耐心等待,给予孩子反复、犯错的机会。

第四,习惯养成中存在个体差异。不能用“别人家的孩子”来比较。不仅如此,孩子自身习惯的形成也有快慢,家长要尊重个体差异,不要用比较来伤害自己的孩子。

从教育本身的意义来看,好的习惯能让孩子形成好的个性,对其未来的成长成才有积极意义。从孩子的年龄特点来看,学前教育是“根”的教育,所以早期在孩子行为习惯形成的重要时期,让孩子养成一些好习惯十分重要,若此时没有形成好习惯,甚至反过来形成了坏习惯,那么将来长大后进行的改造型教育往往会事倍功半。 晨报记者 杨 虹 吴婉莹 实习生 包艺池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不同年龄段孩子的心理特点(0-7岁)
临近开学特级教师又开课啦,好习惯如何让孩子一生受益
四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
为了孩子,优秀的家长会这么做
初中生心理发展特点及家庭教育策略
萤火虫-文章-亲子阅读心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