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回眸老通辽一之卓王出放巴林爱新荒

按语:1913年,距今已经整整一百年,就在那一年,我们脚下这块土地第一次有了一个新的名字——通辽。如今一百年过去了,这片昔日天苍苍,野茫茫的蒙古王公的牧场,已经建成一座闻名遐迩的新兴城市,一颗令人瞩目的草原明珠。为纪念这一盛事,应科尔沁都市报之邀撰写“百年回眸系列”,力争站在历史的角度还原历史,叙述在这块土地上一百年来发生的重大事件,并将刊登在《科尔沁都市报》科尔沁往事版。在撰写的过程中,参考查阅了有关通辽市地方史志和有关书籍资料,

在此,向资料撰写者致以谢意!


    载一月十一日《科尔沁都市报》

  通辽百年回眸之一

 

卓王出放巴林爱新荒

 

1912年,在中国历史上发生了一件改天换地的大事件——延续了近300年的大清王朝正式退出历史舞台,从而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统治。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的成立,宣告历史掀开崭新的一页。

这一年,在中国发生了太多的大事,以致在北部边陲发生的卓王出放巴林爱新这件事显得那么微不足道。正是这次出放草原,使自明代起一直是蒙古人的牧场,有清以来成为蒙古王公封地的科尔沁草原成为阡陌纵横的沃野农田,从这一年起,昔日这片牛羊成群,牧歌缭绕的草原,渐渐村落相连,鸡犬相闻,并同时崛起一座新城——通辽。

1912年(民国元年)4月16日第十五代卓里克图亲王色旺端鲁布,以“偿债务”由,向东三省总督呈请,要求准许出放“卓里克图亲王牧场”,以荒价收入“筹还京债”。东三省都督赵尔巽将卓王色旺端鲁布的呈文转送给大总统袁世凯,得到批准后,东三省总督遂任命原呼伦贝尔兵备道黄仕福为“巴林爱新荒务局”总办。1912年4月22日着手筹备有关放荒事宜,并拟定了《丈放科尔沁和硕卓里克图亲王所属巴林他拉至爱新庙牧场荒地章程》。这个《章程》明确了放荒的范围是;“东至巴林他拉,西至爱新庙,南至小细河,北至辽河岸。东西长约五十里,南北宽三十里,外加辽河北岸胡家园子一带六千六百一十五垧,约有荒地共计六万七千余垧”。

这里,除了“辽河”一词大家较为熟悉外,其余“巴林塔拉”、“爱新庙”、“小细河”几个名称今天都已不复存在。其实,它们都是今天科尔沁区的一部分。

巴林塔拉又叫白音太来在当时,在今天通辽市主城区南侧南沙坨子附近住着几户蒙古人,这里就是巴林他拉,汉语又叫白音太来;另外,在通辽市主城区东,现建华砖瓦厂一带也有几户蒙古人,也叫巴林塔拉。这些蒙古人据说都是从巴林迁居而来,塔拉蒙语为甸子,即巴林人居住的甸子。这次出放的牧场东界正是位于主城区东侧的巴林塔拉。

爱新庙位于现西六方,原来是科尔沁卓里克图亲王的家庙,据传,庙内供奉着一副铁甲,当地百姓传说,这幅铁甲是杨六郎的遗物,但没有任何依据佐证。据判断,应是卓王先人所用铠甲或努尔哈赤作为赏赐物赠给卓王先人,因此供奉在庙里。如上判断是因为科尔沁部最早与后金结为联盟,在抗击察哈尔进攻等战争中立下汗马功劳,因此,科尔沁部四部十旗首领都被封为亲王等爵位。其中,卓里克图亲王就是被封为“世袭罔替”的亲王。为纪念科尔沁部战死的英灵,努尔哈赤敕命修建“安辛庙”,以悯恤科尔沁部全体参战将士,并御敕铁甲一副供奉寺庙中以示缅怀此次征战中所有捐躯的忠烈。此后,科尔沁卓里克图亲王乌克善经1632年、1634年、1636年、1641年、等多次随努尔哈赤、皇太极出兵作战,安辛庙都作为科尔沁部卓里克图亲王的战争“闵忠祠”进行祭祀和修缮。此后,随着战争频率的减少,安辛庙的“悯忠”功能逐渐隐去,而日常的宗教活动逐渐兴盛。到了晚清和民国期间,名称也由安辛庙演变成了 “爱心庙”。鼎盛时期据说有殿宇百余间,僧侣数百人。是可以与著名的莫力庙比肩的大寺庙。遗憾的是这座盛极一时的寺庙没有毁于战争炮火,却在1958年“大跃进”时期被拆毁,砖瓦木料被运走,修建余粮堡政府。

小细河是此次出放牧场的南界,小细河即教来河下游。教来河发源于赤峰市敖汉旗境内,流经奈曼旗八仙筒以下河道变宽,两岸多沙丘和开阔的草甸子。水流缓慢,泥沙沉积而使河流变清,故下游改称清河。蒙语称尼日郭勒,汉语译为细河。洪河是教来河支流,是一条季节性河流,也是细河的一部份,发源于奈曼旗治安镇南部,经现今开鲁、科尔沁区、在科左后旗乌兰敖道苏木汇入教来河。此河是今天科尔沁区与科尔沁左翼后旗的界河,河南是科尔沁左翼后旗,河北是今天的科尔沁区。

巴林爱新荒北界辽河即西辽河,西辽河自西南向东北,再拐向东,现通辽市主城区就位于西辽河两岸。

在巴林爱新荒出放之前,科尔沁草原已经有大量的牧场变为良田,但在出放之时,均只管按事先批准的草场丈量出售土地,至于村庄、镇的位置不予考虑。在出放之前事先预留村、镇土地,应该是“巴林爱新荒务局”总办黄仕福的首创。《丈放科尔沁和硕卓里克图亲王所属巴林他拉至爱新庙牧场荒地章程》第四项中明确写明:“镇基屯基。查向来放荒不先勘留,听凭各户按照领地,段内盖房凿井,殊嫌散漫。此荒拟先勘镇基、屯基。此段荒内于适中之地应留镇基一处,占地约五方”。在这段记载中明确提出了在这次放荒中,为了避免今后混乱,准备先勘留出一块面积为五方之地,作为建镇之地基。这也是自1791年科尔沁草原首次放荒以来120年的放荒史中,第一次在放荒之前就进行了正式的城镇规划。正是在这块事先预留好的“五方之地”,经通辽人几代人的不懈努力,形成了如今跨西辽河两岸的草原新城。

 

回眸老通辽一 <wbr>之卓王出放巴林爱新荒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清孝庄文皇后故里《科尔沁草原》
雪中,我的辽河
北京的八座清朝蒙古王府—卓王府及末代卓王
比东三省更东北的城市,在内蒙古
我在通辽科尔沁------人民公园
没想到吧?最有东北味的城市,不在黑吉但“通”辽!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