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孝庄文皇后其人其事

         有清一代,在众多皇后中,对清王朝影响最大的有两人:一是清初的孝庄文皇后(初称庄妃,后称皇太后、太皇太后);一是慈禧太后(又称西太后)。她们都经过三朝,辅立过幼帝,都经历过四大臣辅政,都在清宫中生活了六十多年,都以七十以上的高龄病故,死后葬在同一个地方——河北遵化清陵。但她们在清代历史上所起的作用与影响截然不同。孝庄一生经历清初三朝,正是由乱到治的关键历史时期,她始终全力辅佐顺治、康熙二位幼帝主政,呕心沥血。以其聪明才智和特殊地位,调和清宫内部矛盾和斗争,稳定清朝社会秩序,促进国家的统一和巩固,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开创了清朝鼎盛局面。而200多年后的慈禧太后却拼命争权,垂帘听政,使清朝走向了没落衰败之路。本文仅就孝庄的身世及历史上所起的作用略作评述,以飨读者。 
                                    (
)
        
16世纪末至17世纪初的中国政治舞台上,出现了明朝、蒙古、后金(其前身即满洲部)三家鼎立的局面。在刚刚勃兴的后金与日趋衰落的明帝国之间,是雄居朔漠的蒙古,它东接后金,南邻明朝,是一支重要的中间力量。在明、后金的角逐中,无论哪方取得蒙古的支持,都将如虎添翼,否则将陷入腹背受敌的境地。因此,对努尔哈赤来说,能否与明争夺蒙古就成为关乎今后成败的关键之举。正是上述原因,促使努尔哈赤为首的满洲统治者以为蒙古诸部对于自己有重大实际意义,从而采取了联姻通好的亲善政策。正如恩格斯所说:对于骑士或男爵,以及对于王公本身,结婚是一种政治行为,是一种借新的联姻来扩大自己势力的机会;起决定作用的是家世的利益,而决不是个人的意愿。正是这种政治婚姻致使蒙古科尔沁贝勒之女布木布泰走上了清朝政治的舞台。孝庄文皇后姓博尔济吉特氏,名叫布木布泰,是蒙古科尔沁贝勒宰桑之女,第一代达尔罕亲王满珠习礼之妹,生于明万历四十一年(1613)。清顺治皇帝生母,康熙皇帝的祖母。在布木布泰两岁的时候,皇太极就娶走了她15岁的姑姑(名叫哲哲”)为嫡福晋。天命十年(1625),布木布泰只有13岁,由父母专程护送,嫁给了比她大20岁的亲姑父皇太极为侧福晋。9年后,布木布泰26岁的姐姐(海兰珠)也嫁给了皇太极。布木布泰从此在清宫生活了60多年。孝庄文皇后的宫廷生活,可分为三个阶段:入关前封永福宫庄妃,顺治时期尊为皇太后,康熙时期尊为太皇太后。庄妃人虽然在后宫,但一直卷入政治旋涡,为清朝的建立、巩固和发展,作出了他人不可代替的作用。入关前的庄妃,有两件既关系清朝全局,也决定个人命运的大事:一是与皇太极结婚后成为清宫的核心人物;二是皇太极死后,嫡子福临继承皇位。皇太极一生有子女的后妃有15人,其中7人来自蒙古,而7人中又有3人来自科尔沁。地位最重要的是崇德年间封的五宫,称崇德五宫1635年,皇太极加封布木布泰为盛京永福宫庄妃。清宁宫的皇后是庄妃姑姑哲哲,关睢宫宸妃为庄妃姐姐海兰珠。盛京五宫中来自科尔沁的姑侄占了三席之位。而皇后不问政事,只生三女,没有生子;宸妃病故,且生子早夭;只有庄妃生子福临,提高了她在后宫中的地位。 
                                                   (

    
崇德八年(1643),皇太极病故。孝庄痛不欲生,誓以死身殉,诸王大臣合辞坚请,方留此身。皇太极死后,因没有留下继承皇位的遗嘱,宗室诸王、人人觊觎。皇太极长子豪格,皇太极兄代善,弟多尔衮、阿济格、多铎,均紧张地四处活动,不惜兵戎相见,清宫里为争夺皇位出现了白热化状态。但(1643)八月十四日诸王贝勒大臣会议上,年仅六岁的福临出人意外地登上皇帝的宝座。这完全出自后宫庄妃,她凭着自己在后宫旨意举足轻重的作用,笼络各方势力,尤其是关键人物多尔衮和代善。这次事关重大的立嗣会议由大贝勒代善主持。归皇帝直掌管的两黄旗,坚决主张立皇子。两旗巴牙喇兵张弓挟矢,环立宫殿对会议施加压力;会上提名继承皇位者有4人:皇长子豪格,以德小福薄,非所堪当,固辞退出,豪格虽为长子,然是五宫之外的元妃所生,地位不及五宫所生之子;多尔衮犹豫未允,代善以年老辞谢;多铎毛遂自荐,无人响应,均未通过。多尔衮首倡立福临,由他与济尔哈朗共同辅政,立即得到代善支持,被会议通过。拥立福临是一种历史合力的结果,也是满洲贵族间共同利益的需要。1643年,正是清军入关前夕,内部必需团结一致。拥立福临的折中方案,能为大多数贵族接受,正是他们的共同利益发挥作用的结果。福临继位后,代善的儿子与孙子阿达礼和硕托,还图谋立多尔衮为帝,多尔衮和代善揭发了他们,并将其处死。其次,福临能够以六岁幼龄登上皇位,是与孝庄的显赫地位及背后强大的蒙古贵族支持分不开的。蒙古是满族坚定的盟友,也是满族入主中原必须依靠的力量。庄妃家族科尔沁部不仅势力庞大,而且在蒙古各部中荷国恩独厚,列内札萨克二十四部首。况且此时,孝庄的四哥满珠习礼正统率一万蒙古骑兵在疆场上为清廷冲锋陷阵,这是不可低估的一支军事力量。因此,拥立福临也是满蒙联合的需要。福临是庄妃嫡子,也是蒙古科尔沁贝勒的外甥。福临即位,本身就是满蒙联合的象征。母以子贵,福临登基,使庄妃地位也随之提高。时年三十二岁的庄妃与皇后哲哲同被尊为皇太后。 
                                                 (

    
顺治元年(1644)6月,清朝入关,1019,福临进入北京皇宫,十一天后被宣布为中国的皇帝。时国事初定,皇帝年幼,孝庄以太后之尊完全可以垂帘听政,然而她始终无此意,只想辅助幼主,不愿公开临朝。孝庄虽不直接参与朝政,但对朝政的影响和作用越来越大。顺治时期,孝庄皇太后的活动,一是处理皇室婚嫁问题,二是辅佐顺治帝亲政。顺治即位后的七年中,济尔哈郎与多尔衮辅政,以济尔哈朗居首。但不久多尔衮集大权于一身,国家大事就在他本人的府邸中决定,御玺也存放在府中,到了1644年底,济尔哈朗降为辅政王,所得俸禄仅及多尔衮之半。多尔衮言出如法,举国上下,莫不遵行。同时,他毫不留情地对待那些胆敢反对自己的王公们。1647年,他褫夺济尔哈朗的辅政王之职,委其胞弟多铎继任。1648年,济尔哈朗受到种种指责而大遭贬抑。同年,一向与多尔衮不睦的豪格也被加上各种罪名,受到幽禁,后自杀于监所。其他几位王公也同样遭到贬抑。与此同时,多尔衮除了自己原有的正白旗以外,又进而控制了其他旗。首先,接管了原属莽古尔泰,曾一度由皇太极控制的正蓝旗,在其胞弟多铎死后(1649),又控制了镶白旗。这样,他便掌握了三个旗,而皇帝仅仅控制着两黄旗。多尔衮的种种迹象已日益暴露出排斥异己,结党擅权,篡位自立的真面貌。1648年初,多尔衮免除了参谒时的君前跪拜。1648年底或1649年初,多尔衮加上了皇父摄政王的尊号。为了阻止多尔衮夺取帝位,保护幼帝福临,太后下嫁就是在这种形势下发生的政治婚姻。1650年底,多尔衮前往热河狩猎,因身体虚弱,当年除夕,死在长城脚下的咯喇和屯,年仅三十九岁。孝庄文皇后作为后宫的主宰,在处理皇室婚嫁问题上,也表现出比较开明,并尊重男女双方的婚姻自主权,当然其目的仍在维护清朝的统治。顺治九年(1652),反清将领李定国于西南率军北伐,定南王孔有德战死,只有一女孔四贞被救出。孝庄得知此事,破例收为养女,赐号四贞格格。这是清王朝数百年历史上仅有的一位汉族公主。顺治十三年(1656),孝庄打算把孔四贞嫁给顺治帝,礼部奉圣母皇太后谕,定南武壮王孔氏,忠勋嫡裔宜立为东宫皇妃然孔四贞言:自幼父母将她许配给父部下孙延龄。孝庄尊重孔四贞本人意愿,放弃了立为皇妃的打算,召孙延龄入京,皇太后命为夫妇赐第东华门外为了稳住平西王吴三桂,顺治十年(1653),将皇太极第十四女,嫁给吴三桂儿子吴应能为妻。顺治十七年(1660),又将抚育宫中的原承泽亲王硕塞之女,封为和硕公主,下嫁平南王尚可喜之子尚子隆通过这些婚姻,一方面联络感情,以结其心;另一方面也是加强控制,留居京师的额附,实际成为人质。孝庄在自己儿子的婚姻问题上,忠实地执行了满蒙联姻政策。在顺治后宫中,来自科尔沁的有两位皇后。顺治八年(1651),福临册封孝庄皇后侄女——科尔沁右翼中旗卓礼克图亲王吴克善的女儿。这位皇后虽然花容月貌,但十分奢靡,且脾气古怪,嫉妒心强,因而受到顺治帝的疏远。三年后顺治提废后,孝庄不允,满汉大臣都纷纷反对。顺治帝见废后不成,回宫后一病不起。孝庄见状,甚为担忧,皇后侄女固然近,然皇帝儿子更重要,权衡之下,还是舍出侄女,于是孝庄下令群臣再议,群臣见孝庄已同意,不好再谏阻。于是顺治奏闻太后,(将皇后)降为静妃,改居侧室。顺治十一年(1654)五月,顺治帝再娶科尔沁贝勒绰尔济之女(孝庄二哥之女),聘为妃,六月册为皇后。当时顺治帝宠幸董鄂妃。奉圣母皇太后谕董鄂妃相继被册封为贤妃皇贵妃,死后追谥为孝献皇后。在顺治皇帝的婚姻问题上,母子间纠葛不断,但孝庄基本上满足了儿子的要求,表现了开明大度和对婚姻自主的尊重。顺治七年(1650)十二月,十四岁的福临开始亲政。顺治亲政后,孝庄为福临制定了作君之则。顺治八年(1651)二月,诰谕皇帝曰:为天下者,处于至尊,诚为不易民者国之本,治民必简任贤才,治国必亲忠远佞,用人必出于灼见真知,莅政必加以详审刚断。赏罚必得其平,服用必合乎则。毋作奢靡,务图远大,勤学好问,惩忿戒嬉。倘专事佚豫,则大业由兹替矣。凡几务至前,必综理勿倦。诚守此言,岂惟福泽及于万世,亦大孝之本也这份诰谕反映了孝庄对儿子的殷切希望和叮咛告诫。顺治也把它当作自己的座右铭和作君之则。福临亲政初期,很难看懂向他呈递的奏折,由此他深感自己对汉文的无知。他以极大的决心和毅力攻读汉文,因而在短短的几年内已经能够用汉文读、写、评定考卷,批阅公文。他还经常到内三院与汉人文臣讨论历朝治国的得失,总结治国经验;选贤任能,严惩贪官,对朝政进行了一系列改革。福临亲政时所取得的成就与主持后宫的孝庄的辅佐是分不开的。孝庄以婚姻手段笼络了驻镇南方的汉族各藩王,稳定了清王朝入关后的局势,在当时都起了一定的作用。如前文所说孔四贞嫁出后,一直对孝庄感恩戴德,无刻不以太皇太后为念三藩之乱,其夫死后,孔四贞从清平叛,影响着定南王旧部,起了很大的分化瓦解叛乱势力的作用。吴应熊娶了和硕公主,使吴三桂在南方为清朝效命二十年,尽犬马之劳,二十年后方起反叛之意。清初战乱频繁,国库空虚,兵饷不足,孝庄在后宫提倡节俭,常将节余的银两拿出赈济灾民。《清史稿》载十年,上以皇太后谕:发布省银八万两赈兵民。同时,孝庄皇后努力劝阻制止顺治帝的轻举妄动。福临年少,血气方刚,性格急躁,遇事不冷静。顺治十六年(1659)坚持抗清的郑成功率十万大军北伐,攻克长江门户镇江,围困南京,朝野为之震动。顺治帝惊慌失措,想要退守关外老家,受到皇太后的斥责:怎么可以把祖先以勇敢得来的江山,竟这样卑怯地放弃呢?福临从羞愧转为狂怒,要亲自出征,或生或死,孝庄亦给予劝阻,批评此举为轻率鲁莽之举。顺治帝两次遭孝庄批评,心中恼火使他勃然大怒,据说他受到这番阻拦,一怒之下,剑劈了宝座。尽管如此,孝庄还是极力劝阻,还遣福临的乳妈与在京外国传教士汤若望反复劝说,终于使狂怒的皇帝冷静下来,放弃了御驾亲征的打算,留在北京坐镇指挥。郑成功兵败在大陆无立足之地,日后只好渡海,从荷兰人手中收复台湾为其根据地。顺治十七年(1660)九月,福临宠爱的董鄂妃死后,陷入极度的悲痛中,甚至起自杀的念头。后来他削去头发打算出家为僧,也被孝庄和一些高僧劝阻。由于孝庄的尽心辅佐,使顺治帝在清初的政治、军事斗争中取得了一系列重大胜利。 
                                              (

    
顺治十八年(1661)二月,顺治帝染上天花驾崩。八岁的玄烨继位,年号康熙,福临第三子。顺治生前,喜欢二子福全,从小将他养在宫中,准备立福全。也有传说顺治临死前,曾想选立一位成年的兄弟。但孝庄坚持立皇子,并择定玄烨。原因是玄烨已出过天花,有了免疫能力。他在髫龄时已经出过天花,不会受到这种病的伤害玄烨继位后,由四大臣索尼、苏克萨哈、遏必隆与鳌拜辅政。孝庄文皇后由皇太后进而被尊为太皇太后。太皇太后将玄烨扶上皇帝宝座后,仍然坚守问政而不擅权的原则。当时有人上书劝孝庄垂帘听政,《清圣祖实录》记载:甲子,江南桐城县生员周南诣阕奏十款……请垂帘以劝盛治之隆。这个请求被她断然拒绝,而实行四大臣辅政。然而,重大决策必经孝庄同意方可实施。四大臣辅政时期,仍以效法太祖、太宗作为施政纲领,并恢复部分入关前的旧制,他们的思想倾向守旧。但四大臣约康熙四年(1665)开始出现了裂痕。索尼资望最高,居四大臣之首,曾参与拥立福临,最受太皇太后倚重。康熙四年初,议立索尼孙女(长子噶布喇之女)为康熙皇后。鳌拜声称若将噶布喇之女立为皇后,必动刀枪。满洲下人之女,岂有立皇后之理?”并会同遏必隆与苏克萨哈启奏太皇太后。孝庄太皇太后断然回答说:满洲之女如何立不得皇后!我意已定,不必再议。七月,索尼的孙女册立为皇后,成为皇亲。同时,出身镶黄旗的鳌拜权势日张,遏必隆依附之,加强了他们在辅政大臣中的地位。康熙五年(1666),鳌拜借故恢复旧制,对清初圈定的八旗土地,倡议并强行换地,与正白旗的苏克萨哈的利益发生尖锐冲突,因此积怨日深。索尼年老多病,害怕卷入他们之间的矛盾,于康熙六年(1667)三月,会同鳌拜等奏请康熙亲政。太皇太后谕示说:帝尚幼冲如尔等俱谢政,天下事何能独揽?缓一、二年再议。六月,索尼病故。七月,太皇太后决定康熙亲政理事,但仍强调虽亲政,尔等仍同辅政。鳌拜表面赞同康熙亲政,实际上并不愿放弃辅政大臣。这时,辅政大臣已剩下3人。遏必隆依附鳌拜,鳌拜居功自傲,擅权跋扈,排斥异己,结党谋私。康熙三年,朝廷发生新旧历法的争议,鳌拜利用康熙年幼,不把康熙放在眼里,打击新法参与者,并将顺治时期的钦天监汤若望等人逮捕审讯,判决凌尺处死。适逢京师地震,宫中失火,太皇太后亲自出面干预,才将汤若望保护下来。鳖拜还独断专行,滥杀大臣,找借口将向他提意见的户部尚书苏纳德、直隶总督朱昌祚、巡抚正登联等大臣杀掉。康熙十四岁,到了亲政年龄,大臣们上疏要求皇帝亲政,但奏折被鳌拜一再扣压,最后孝庄以太皇太后的身份出面,才使康熙亲政。辅政大臣苏克萨哈自知势孤,疏请经先帝陵寝,鳌拜称旨责问,将苏克萨哈及全家逮捕,定二十四大罪,凌尺处死。康熙坚决不允鳌拜攘臂上前,强奏累曰终于将苏克萨哈处以绞刑。鳌拜专权跋扈,藐视皇帝,威胁了皇族的利益。以孝庄的智略胆识,岂容如此权臣,于是演出智擒鳌拜的历史事件。《清史稿》记载:“……乃选侍卫,拜唐阿少年有力者为扑击戏,是日鳌拜入见,即令侍卫等掊而击之。选少年侍卫以游戏为名捕鳌拜,事不成,只算少年无知游戏过火而已,成功了则假戏真做。就这样没费刀枪血刃,便将不可一世的鳌拜捕获,将其终身监禁,处死了其同党。康熙帝全面亲政后,太皇太后不过多出面参政,然康熙处理国家大事,必先征求她的同意。她虽不预政,朝廷有黜陟,上多告而后行。据《康熙起居注》记载,玄烨每天上朝前或下朝后,都要去后宫向祖母问安请示,有时一天多达三次,聆听祖母面授机宜。康熙帝称颂祖母说:虽然穆处深宫,但常为国家谋划弘纲大政勉以怀保,惕以励精。康熙十一年(1672)末,太皇太后谕示玄烨说:方今天下太平,四方宁谧,然安不忘危,闲暇时仍宜武备训练。又说人君之道,诚莫如虚公裁断。这些谆谆教诲,为康熙一生的文治武功奠定了扎实的治国思想基础。康熙十二年(1673)十二月,吴三桂等发动三藩之乱。在朝廷内围绕撤藩与否发生过激烈的争论,康熙亦曾有过动摇之念,但在孝庄的支持下,力排众议,坚决撤藩,毅然发兵平叛。康熙十四年(1675),驻牧在关外义州的蒙古察哈尔部布尔尼乘清军南下平叛,无力北顾之机,兴兵叛乱,威胁京师。康熙帝束手无策,太皇太后建议派遣大学士图海率兵平叛,康熙认为图海在前朝处理刑事失职被免职而有顾虑,太皇太后谕示:图海才略出众,可当其责。图海八旗家奴之健者数万人。孝庄力主用图海平叛,使清朝摆脱了南北受敌之困境,从而集中全力镇压了三藩之乱 

                                                       (

    
康熙二十六年(1687)75岁的孝庄病重,卧床不起。康熙召天下名医为其祖母治病,自己昼夜守在身边,遍捡方书,亲调药饵,昼夜席地而坐,衣不解带,寝食俱废。当年十二月二十五日,孝庄75岁崩于慈宁宫。她在临终前的遣诏中,写自己盛年丧夫,中年丧子之哀情,并嘱康熙帝勉自节哀,以万机为重。遵照她的遗愿,安葬于河北遵化清陵。孝庄的逝世,对康熙身心的打击极大,康熙陷入极度悲痛之中。文武群臣合疏劝皇上节哀,称颂太皇太后佐太宗文皇帝,肇造丕基。启世祖章皇帝,式廓大业。这是对太皇太后较恰当的历史评说。康熙在祭文中,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称颂祖母说:忆自弱龄,早失怙恃,趋承祖母膝下三十余年。鞠养教诲,以至有成。设无祖母太皇太后,臣断不能致有今日。成立罔极之恩,毕生难报。康熙作为清代最杰出的皇帝,文治武功,大有作为,六十年如一日,勤朝政、慎刑罚、重农桑、肃吏治,天下宁一,四民尊业,名振中外,开创清王朝鼎盛之世,孝庄为之倍注心血乃是一大原因。他能继承皇位,是孝庄太后慧眼选定,并在她的直接抚育、教导和辅佐下成长起来。正如康熙所说:全赖圣祖母太皇太后鞠养教诲以致成立”。
                                                            (
作者单位:通辽市委史志办公室)
注释:【1】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马恩选集第四卷74页【2】《清世祖实录》【3】孟森《孔四贞事考》【4】【5】《清世祖实录》【6】《清圣祖实录》【7】美国人恒慕义《清代西人见闻录》【8】魏特《汤若望传》【9】《明清史料》【10】【11】【12】《清圣祖实录》【13】《清史稿》【14】《康熙起居注》【15】《清世祖实录》【16】《啸亭杂录》【17】【18】【19】【20】《康熙起居注》【21】《清圣祖实录》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孝诚仁皇后——她对康熙初年政局稳定至关重要
清朝唯一拥有两个谥号的皇后,仅活20岁,康熙为她不惜打破祖制
她31岁丧夫,48岁丧子,却带领8岁的孙子开创了一代盛世
【古代】中国古代十个权倾天下的女人3
孝庄75岁寿终正寝,临终留下一道遗命,句句戳心
孝庄疼爱康熙,为何为其选皇后时,却选庶女出身的赫舍里氏|鳌拜|顺治|康熙帝|小说家|化学武器|孝庄文皇后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