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宋代诗论家严羽,不辞劳苦拜访得道高僧,写下一首经典的禅诗《访益上人兰若》

唐宋以来,禅成了中国士大夫们喜爱的哲学,因为他们在禅中找到了心灵的娱乐场所。和僧人的交往,对寺院的流连进入了诗歌的描写,成了古典诗歌中一大题材类型。寺院清幽的环境和诗人闲静的心情构成了空寂而又耐人寻味的意境。如,南宋诗论家、诗人严羽在诗歌理论方面创以禅喻诗之说,由此诗也可见他与禅的关系。

严羽,字丹丘,一字仪卿,自号沧浪逋客,世称严沧浪,生活于宋理宗在位期间。他在其著作《沧浪诗话》中说:“大抵禅道惟在妙悟,诗道亦在妙悟。”这部《沧浪诗话》在历史很有地位,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诗话著作,主张以盛唐的诗学思想为指导,系统性地论述了诗歌的创作,涉及诗歌美学中的一些重大理论问题,回归了诗歌研究与创作的本色,具有哲学高度。严羽在这部书中特别是强调以禅喻诗、强调“别材”、“别趣”,以“妙悟”和“兴趣”为中心。这部《沧浪诗话》曾对元明清三代的文学理论批评乃至绘画等艺术理论批评,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严羽不仅在理论上强调以禅喻诗,还在具体的诗歌创作中积极践行这一理念。如他的《访益上人兰若》:

独寻青莲宇,行过白沙滩。

一径入松雪,数峰生暮寒。

山僧喜客至,林阁供人看。

吟罢拂衣去,钟声云外残。

倡导“妙悟”与“兴趣”之诗说的严羽,深谙禅理,他认为诗的最高妙处在于“羚羊挂角,无迹可求”,在于“透彻玲珑,不可凑泊,如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水中之月,镜中之像,言有尽而意无穷”。本诗便是诗人极为有趣的尝试之作。

这首小诗描写了一个冬日的黄昏,作者经过沙滩,穿越松林,踏遍积雪,步入深山,去寻访一座寺宇,那就是益上人的兰若。益是法名;上人,佛教称具备德智善行的人,这里用作对僧人的敬称。兰若,即寺庙,是梵语“阿兰若”的省称,意为寂静、无苦恼繁乱之处。

首联“独寻青莲宇,行过白沙滩。”交代作者出行的目的和经过的地方,强调禅宗认为的“以真心去直接感受大自然”理念。这里以“独寻”开篇,以“青”、“白”为主色调,也暗喻作者要寻找的这位得道高僧“益上人”青白无染、一尘不着的境界,始终契合禅宗的“无思、无念”的妙晤。

颔联“一径入松雪,数峰生暮寒。”两句,突出一个“寒”字,且以松雪为主要写景对象,象征上人的松雪节操与孤清高峻的禅境。前四句对上人不着一字,“无迹可求”,却“言有尽而意无穷”,不可谓不高妙。

颈联“山僧喜客至,林阁供人看。”两句中,上人以一副乐天安命的觉者面貌出现,他欢迎尘间的隐者达人,与他一起徜徉于林阁间,在美景宝卷中流连。胜境当前,两人抑制不住歌赋之念,俨然林中高士一般诗赋作答。

这是多么快活的一天,诗人独寻独去,饱览了清幽的兰若佳景,领略了上人的方外之情,于是诗人顺其自然地以一句“吟罢拂衣去”,表现了自己的喜悦之心,且用“钟声云外残”句,意在言外地表现了自己对钟声中的禅境悠悠的永恒渴慕。

纵观全诗,诗人踏雪而来,又尽兴而去,不吝情于去留之间。庙宇、沙滩、青松、山峰自在自然。诗歌无一句不在写景,而又无一句不在写诗人从容淡泊的胸怀,“不着一字,尽得风流”,亦尽得禅之三昧。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诗、词、曲名词术语释义及诗词格律作法(3)
严羽的诗歌创作与其《沧浪诗话》面面观
略论宋代诗话
陈广宏 | 严羽诗学著作的生成及其早期传播
古文论辽宁官方笔记6
曹雪芹与唐诗的渊源(名作欣赏·学术版)(陶然  李能知)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