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北宋的汪洙,他9岁写首诗《题孔庙》羞煞许多读书人,诗句流传度堪比李白,却籍籍无名

纵观史书,我们或许发现,许多文人才子的传记中,都被赞誉为神童,均是“六岁能诗”、“九岁能文”之类的言语,但却不见这些诗曾记录流传下来,想必是这些诗文作得并不出彩吧。

北宋时期,也有一位神童,很小就能写诗。有一天,王洙所居之鄞县县令,带着县里的读书人去参拜孔子,万世师表孔圣人,县令自然带着大家上前参拜。

忽然间,站在前面的县令脸色微变,看着墙壁上的一首诗沉吟不语,这首诗只有短短的四句:

颜回夜夜观星像,夫子朝朝雨打头。

多少公卿从此出,何人肯把俸钱修。

(注:经上网查知此诗名为《题孔庙》)

颜回孔门十哲、儒家五圣之一,七十二贤之首,孔子最为器重的弟子,被后世尊称为“复圣”,一般孔庙都会以颜回像陪祀孔子,至于“夫子”,就是孔子了。首句的意思是说孔庙破败,颜回和孔子的雕像被暴露在风雨之中,有失体统。

后面两句则是讽刺那些读书人了。他们自称儒家子弟,孔子门生,尊孔子为至圣先师,读着这些先贤留下的著作,通过科举,最后更有不少成为大官公卿的,他们拖青纡紫、朱门碧瓦,却从来没想过修缮一下这座破败的孔庙,就眼看这一读书人的象征,被风雨侵蚀。

但仔细分析,似乎这首诗还有更深层的含义。

古代许多读书人,最初读书的目的,就像横渠先生说的那样:“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他们时时刻刻把孔子、仁义、天下百姓装在心中,正是怀着这样的信念,他们三更灯火五更鸡,在严寒酷暑中坚持十几年的苦读,最终穿上官袍。

可当他们有能力为民请命的时候,却失去了自己的初心,丢失了曾经的坚定的信念,所谓的孔子、仁义、天下百姓也被抛之脑后。

县令和在场的读书人看到之后,心中皆羞愧不已,打算事后修缮一下孔庙。然而,县令又看到了这首的落款写着:九龄童汪洙。

九岁的孩子能够写出这样的诗?县令心中不信,决定见见这个汪洙,于是让身边的人将他找来。这个神童汪洙的父亲,叫做王元吉,在县衙当小吏,当时他就站在县令身边,听到自己的顶头上司要找汪洙,心中吓得不行。

今人看史书知道的大官也不少,曾经的王侯将相也不过只留了一个名字,在泛黄的纸页上,被人们随意的翻阅,可对于当时的百姓来说,县令可是一个很大的官。王元吉自知没法撒谎,于是站出来告罪,说带儿子过来谢罪。

王元吉回到家中,训斥儿子不知所谓,竟然在孔庙大放厥词,而汪洙却认为自己说得是实情,问心无愧,极为不服气的被老爹揪到了孔庙。

面对威严的县令,汪洙对答如流,不卑不亢,还当场作了一首诗,轻易化解了县令的考较,令人称赞不已。这位县令倒也是个惜才之辈,到处宣扬汪洙的才华,于是其神童之名,远近皆知。

不过很多神童的科考之路都不顺利,汪洙长大后,连考很多次,才考中进士,并任明州府学教授,虽然不是什么大官,但他却教授了许多出色的门人弟子,桃李遍天下,朝廷感念他的教育之功,其去世时,追赠他为“正奉大夫”。

虽然汪洙在历史文坛籍籍无名,很多人没有听过,可是他诗句流传度,堪比李白。比如“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久旱逢甘雨,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特别是这最后几句,很多年纪大没受过教育的老人,李白的诗背不完整,这首诗却背得非常流畅。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文学知识题库大全(1)
曲阜归来诗满袋,不枉戏称读书人
初中古诗词背诵
李白写的这三句诗,太过狂妄,将全天下的人都得罪了
古人发飙咋办?从骂人最狠的5句古诗来看,被骂有时也是一种享受
古代读书人一生的梦想:孔庙大成殿内陆位最高的“四配”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