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三月的最后一天,秦观作了一首富有哲理的小诗《三月晦日偶题》,给人以勉励

秦观是北宋著名的文学家,和黄庭坚、张耒、晁补之等并称“苏门四学士”,与苏轼亦师亦友,深得苏轼赏识,并赞他有“有屈、宋才”。

说到秦观,读者可能马上会想到他是婉约词的代表作家之一,却往往忽略了他的诗歌,其实秦观也极具诗才,王安石就曾盛赞其诗“清新妩媚,鲍、谢似之”。

秦观诗自成一家,感情深厚,意境悠远,风格独特,黄庭坚说他的诗只是尽情挥洒胸臆,未有雕琢和苦心经营,只以清畅流丽之态示人。

宋诗往往流于说理,未免令人生厌,秦观的诗也说理,但是富有理趣,他积极乐观,给人以勉励,从今天分享给您的这首《三月晦日偶题》就可见一斑。

节物相催各自新,痴心儿女挽留春。

芳菲歇去何须恨,夏木阴阴正可人。

——宋·秦观《三月晦日偶题》

简译:

一年中,各个季节的景物不断地递换,变化常新,可痴心的男女总是苦苦挽留春天。

春天去了,那芳草鲜花凋谢又何必感到遗憾呢,夏天的树木,浓密葱绿,正称人心意。

赏析:

诗的题目点明这首诗的写作时间,晦日,是农历每月最后的一天,三月晦日就是三月的最后一天。

春去夏至,这是承前启后的一天,十分有纪念意义,所以诗人题写了这首具有人生哲理的小诗。

节物相催各自新”,诗的首句从节令起笔,节物,就是各个季节的风物景色,一年四季,春夏秋冬,四季依次轮回。

春种,夏长,秋收,冬藏,每一个时节都有它应该肩负的使命,这是自然规律,谁也无法更改。

次句“痴心儿女挽留春”,痴情的人们因为惜春就想把春天留住,因为舍不得,黄庭坚曾词曰:“若有人知春去处,换取归来同住。”而王观的惜春之情更甚于黄庭坚“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一年又一年,岁月更迭,时节交替,从新绿到青翠,从金黄到雪白,而后又是春回大地,万象更新,这就是生命的自然规律,循环往复,生生不息,痴心的儿女们又何苦要对春天如此痴迷呢。

诗的后两句是对前两句的解释和说明,为什么“芳菲歇去何须恨”呢,因为“夏木阴阴正可人”,花褪残红,青杏小小,绿荫渐浓,白昼渐长,天气渐热,这是一年中最热烈的时节,来日可期,蓬勃着无限的希望和美好。

人们之所以伤春悲秋,莫不是惜流年似水,年华匆匆,可是,谁又能青春常驻永远不老呢?既然无力挽留,何不顺其自然,珍惜当下,开开心心地过好每一天。

秦观的这首诗没有悲伤的基调,豁达,通透,积极,乐观,令人振奋,给人以力量,同时,这也是一首富含哲理的小诗,既强调了顺其自然的人生态度,又阐述了自己的处世哲学。

苏轼诗曰“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福祸相依,何必患得患失,从这个地方失去,又会从另一个地方得到,这世间从来就有永远,时节相催,人生也是不断地转换之中。

春天走了,夏天来了,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既然无力挽留,何不顺其自然,以欣赏的眼光看世界,以欢喜的心情过日子,风风雨雨都是人生,逆境顺境都要坦然处之。

写在后面:

秦观,字太虚,又字少游,元丰八年(公元1085年)进士及第,北宋中后期著名词人,其才学深得苏轼、王安石等赏识。

和大多数学子一样,秦观的科举之路也是走得极为坎坷,从神宗元丰元年(公元1078年)到元丰八年(公元1085年),这条路他走了7年之久,经历了两次落第的打击,最终在第三次科考中脱颖而出。

但是,他的仕途并不如意,因为苏轼学生的身份,不觉中就被卷入了朋党之争,从而开始了他屡遭挫折的十年仕宦之旅,最终客死异乡。

但是,秦观有着和老师苏轼一样宽广的胸怀,他豁达乐观,总能以辩证的观点去看待事物,纵是宦海沉浮,也能宠辱不惊,坦然处之。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每一个季节都有它独到的美,“芳菲歇去何须恨,夏木阴阴正可人。”,秦观顺其自然的人生态度,总能给人以启迪和勉励,令人受益匪浅。

秦观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古诗词日历 | ​秦观《三月晦日偶题》
【宋诗】秦观‖《偶题》:芳菲歇去何须恨,夏木阴阴正可人。
秦观最有哲理的一首诗,蕴含处世大智慧,值得一读再读!
秦观偶然写下的一首诗,短短28字却富含哲理,读完令人豁然开朗
每日背诗 | 三月晦日偶题
芳菲歇去何须恨,夏木阴阴正可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