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孟浩然登山赋诗《与诸子登岘山》,语言浅淡而意蕴深厚,下笔"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就是名句

孟浩然是盛唐众多诗人当中少数以布衣终身的隐士之一。然而,求仕未遂的他,却始终无法摆脱传统知识分子建功立业和名垂青史的两大包袱。

他在家乡隐居读书、写诗自娱期间,曾与几个朋友登上岘山游玩,凭吊羊公碑,想起羊祜说过的“自有宇宙,便有此山,由来贤者胜士登此远望如我与卿着,皆湮灭无闻,使人伤悲”的话,正与自身的处境相吻合。由此借古抒怀,写下了这首诗。

与诸子登岘山

唐·孟浩然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

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

水落鱼梁浅,天寒梦泽深。

羊公碑尚在,读罢泪沾襟。

这是一首凭吊古迹的咏怀诗,富有哲理。作者与朋友们登上岘山,读羊公碑后有感古往今来的沧海桑田、人事代谢,于是发为歌咏。言古往今来,时代变迁,江山虽然相同,人事却已改换,同时诗中也蕴含着自己不能出仕以报效国家、达成抱负,终究一事无成的悲叹。

前两联即出抚今吊古之意,寓人生道理于浅斟低唱之中,讲的似乎是很平常的意思,但经诗人一语道破,却使人感到是发他人所未发,变得非常深刻了。

首联之“人事”泛指人的一切活动,概括面甚广,包括朝代的兴衰、个人功名上的成败得失。“往来成古今”,旧去新来,就有了古今之别,这一句强调了上一句的“人事有代谢”。

首联两句凭空落笔,似不着题,却流露出诗人的心事茫茫、无限惆怅,饱含着深深的沧桑之感,谱出了全诗的基调。

颔联紧承首联,以“江山留胜迹”对应“古”,以“我辈复登临”对应“今”。“胜迹”,是指山上的羊公碑和山下的鱼梁洲等。羊祜镇守襄阳颇有政绩,深得民心,他死后,襄阳人民怀念他,在岘山立庙树碑,“望其碑者莫不流泪,杜预因名为'堕泪碑’”。

综观此联,包含三层含意:人事无常,而眼前之景历经数百年依旧不变。此其一。羊祜已逝,只留下江山胜迹,供人们凭吊。诗人藉此哀叹人生的短暂。此其二。羊祜因“德冠四海,道嗣前哲”,襄阳百姓为其建庙立碑,想让他的功业永久留存。此其三。

颈联为全诗枢纽,陡然从虚转实,从抒情而转至写景。登山远望,水落石出,草木凋零,云梦泽广袤无边,一片萧条景象,显示出时光和季节的推移。

此联一方面描摹了岁末襄阳周边的萧条景象,水浅而泽深,营造一个哀伤情境;另一方面,呼应了首联的“人事有代谢”,写江山之千古不变。

诗人登临岘山,深秋的凋零,不能不使他有“人生几何”,“去日苦多”,眨眼又是一年过去,空怀才华却无处施展的慨叹。

尾联点明主题,诗人是见羊公碑而有此感,并因而堕泪。诗人不仅为羊公碑尚在,而羊公已逝而感到悲哀,也为所有在人事代谢中湮灭无闻的人流泪。同时,又因自身一介布衣,恐怕也将随人事代谢,永远湮灭无闻而流泪。

由此也可得见,孟浩然之隐居,多因仕途不畅故,而不是真心实意地无意于世事,厌倦于红尘。

全诗语言平易、晓畅通顺,但意蕴深永、有情有景,可见孟诗“语淡而味终不薄”。沈德潜在《唐诗别裁》论孟浩然诗,说是“从静悟中得之,故语淡而味终不薄”,以此诗来印证,此言诚不虚也。

这首诗也为诗人本人树起了一座纪念碑,后人再登岘山,不仅会想到羊祜,也会想到孟浩然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与诸子登岘山唐孟浩然
孟浩然《与诸子登岘山》赏析原文与诗歌鉴赏
孟浩然最富有哲理的一首诗,寄情于景,平淡深远
《唐诗鉴赏辞典》第六十八首《与诸子登岘首》(孟浩然)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全诗赏析;译文人间的事情都有更替变化,来来往往的时日形成古今。江山各处保留的名胜古迹,而今我们又可以登攀亲临。鱼梁洲因水落而露出江面,云梦泽由天寒而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