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李涉,他靠一首诗《题鹤林寺僧舍》名扬唐朝,写出了现代人的向往,复古也是一种修行(该文内还有李涉《井栏砂宿遇夜客》《葺夷陵幽居》)

舞文弄墨,且看江湖,欢迎关注槐序~

这里有沉香千年的古诗词,亦有最精美的配图

先讲一个故事:

公元822年,时任太学博士的李涉乘船前往九江,去看望自己的弟弟李渤,行至皖口时,突然出现一群响马,有数十人之多。

匪首跳上船头,大声喝道:此路是我开,此花是我栽,若想从此过,留下买路财。

李涉闻言,不慌不忙,平静地与匪首对视。

匪首觉得此人气质不凡,便颇有礼貌地补问了一句:敢问阁下是何人?

此时船夫站了出来,深搭一礼说:此乃太学李博士。

匪首听到这个名字后,赶紧回礼说:早闻李博士大名,固然兄弟们是不敢索要财物的,但能否请李博士赋诗一首?

李涉笑了笑,叫船家取来笔墨,挥笔写下了绝句《井栏砂宿遇夜客》:

暮雨潇潇江上村,绿林豪客夜知闻。

他时不用逃名姓,世上于今半是君。

响马们大喜,反而赠送了李涉许多财物,满意地离开了。

本故事出自于晚唐范摅的《云溪友议》,同时《唐诗纪事》亦有记载,且有诗为证,可见传闻不虚,同时也证明此时的李涉早已经闻名天下。

不过真正让李涉出名的,是他笔下的《题鹤林寺僧舍》:

终日昏昏醉梦间,忽闻春尽强登山。

因过竹院逢僧话,偷得浮生半日闲。

李涉这首诗作于早期,约为唐宪宗年间,诗人被贬谪为峡州司仓参军,后来又被流放南方。在贬官期间,诗人心情忧郁、意志消沉,便前往鹤林寺去求见高僧解惑。

与僧人攀谈半日后,李涉茅塞顿开,题此诗于鹤林寺壁上,此后口口相传,流传至今。

诗中“浮生”二字,本出自《庄子》的“其生若浮”,意为人生漂浮无定,如无根之浮萍,不受自身之力所控。

所以后人常用“浮生若梦”来表达世事变幻不定、难以捉摸,同时也是对岁月的一种感慨。

故“偷得浮生半日闲”则可直译为:在纷乱的尘世中,难得有半日闲暇时光去感受生活,得来不易,当好好珍惜眼下。

而“忙里偷闲”的人生态度,也是现代人所向往的,在喧嚣的都市里,每个人的脚步都走得很匆忙,身边总有无形的压力在鞭挞着自己:今天工作不努力,明天努力找工作。

尤其是自媒体繁荣以后,无数人都在贩卖焦虑,告诉你一定要去做人上人,否则就没有话语权,也会被人瞧不起。

可是这样奔波忙碌的生活,就一定能获得快乐和幸福感吗?

李涉晚年在《葺夷陵幽居》中写:

负郭依山一径深,万竿如朿翠沉沉。

从来爱物多成癖,辛苦移家为竹林。

释义:靠近城市的地方有一条小径,直通葱翠的山中,世人向来恋物成癖,而我辛苦搬家,只因山中有一片竹林,那里才是我向往之地。

所以一个人的快乐,不在于拥有的事物多,多也是一种负担,能让人感到踏实的,反而是计较得少,少非不足,是另一种宽阔。

并且对于大多数人而言,幸福通常是一种“比较级”,我比你富有,我就快乐。可是,你不可能成为天下第一富有的人,所以你就永远也得不到纯粹的快乐。

换句话说,即便把全世界的财富都给了你,你就一定会满足了吗?

根据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物质是人的最基本需求,可视为生理需要,而尊重和实现自我(精神层面),才是人的终极享受。

所以我们说,读诗就是在复古,而复古的本身就是在进行自我修行,它要求你理解诗中所表达的意境,并把它融入到现实生活中。

这也是本我、自我和超我的次第升华。

以色列著名学者尤瓦尔·赫拉利在《人类简史》中说:人的幸福感往往只在一瞬间,比如中奖了、比如考中理想的大学,再比如升职,你可能会因此开心几天,但是之后你又会陷入新的烦恼。

唯有让精神上富有,才是幸福和满足感长存的永恒途径。

那么,就去热爱古诗词吧,诗中自有你想要的风花雪月,也能让你“偷得浮生半日闲”。

- end -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他偶遇僧人,闲聊后写下脍炙人口的唐诗,千百年来不断被人引用!
诗人乘舟过江惨遭打动,结果强盗留金买诗,还白赚了二百两!
唐朝落魄才子与高僧交谈后,突然间有所悟,写下的这首诗充满禅理
古诗词日历 | 李涉《题鹤林寺僧舍》
“偷得浮生半日闲”——你以为真的是偷了半天懒?
“偷得浮生半日闲”的下一句是什么?很多人不清楚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