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上将杨成武:不馋嘴是个好习惯!我因为这个习惯躲过了一次刺杀


“我找了他整整十年啊!”

1950年4月的一天清晨,北京城的一间中药铺刚刚开门做生意,药铺老板是个高个子大汉,皮肤黝黑还长了一脸麻子,不算好看。

开门后没多久,有几个穿着朴素的人走进了他的药店。

老板十分殷勤地招呼他们进店。

“里面请!同志,想买什么药材啊?”

“我们就随便看看。”其中一人回答道。

那老板不是傻子,这几个人说是要随便看看,但一看就不像买药的,几乎要把老板围在中间。

50年代的北京大街

这时,药店门外又出现了两三个跟他们差不多的汉子,堵住了门口。

老板脸上的肌肉抽搐着,好像已经预料到接下来要发生什么事了。

“动手!”有人低声喊道。

紧接着,这几人全朝药店老板围了上来,三下五除二就将他按在了地上。药店老板身材再高大也绝不是五六个男人的对手,马上就动弹不得了。

“你们是谁?光天化日下欺负良善!我旁边就是派出所,你们跑不了!”

“你才跑不了呢!告诉你,我们就是公安局的!我问你,你是不是叫赵玉昆?”

“我不是!你们抓错人了!”

为了让他心服口服,干警们从门外叫进来一个人。老板一看那人就蒙了,嘴里含糊不清:“表叔,怎么是你......”

过了一两天,北京的报纸上出现了这样一条消息:我市公安干警擒获潜伏的土匪赵玉昆。

可巧的是,一位高级将领看到这条消息后竟拍案而起。

“这个家伙,我找了他整整十年呐!一定要严惩,为狼牙山五壮士报仇!”

这位高级将领,就是后来成为开国上将的杨成武。

开国上将杨成武

这个赵玉昆不仅是个土匪,10年前还是个大汉奸,他不仅坑害了狼牙山五壮士,还大摆鸿门宴妄图刺杀杨成武。

这一切的恩怨,还得从抗战时晋察冀根据地一分区开始说起。

赵玉昆的“第十路军”

赵玉昆是河北易县人,早年在东北军中当过兵,凭借人高马大的外形在军队很吃得开。但好景不长,“东北王”张作霖在皇姑屯归了天,东北就开始变得不稳定。东北沦陷之后,赵玉昆随部队撤到了华北。后来日本人发动全面侵华战争,赵玉昆的部队被打散,便趁机回到了易县老家。

赵玉昆没啥文化,但那时也颇有一番骨气,便在易县拉起了一支队伍,打着中央军的名号招兵买马,称自己的队伍是“华北抗日第十路军”,赵玉昆自封“十路军总司令”。

这番号取的,不知道的人还以为他赵玉昆和八路军是亲戚呢!

确实,当地百姓真的以为赵玉昆的“第十路军”是一支革命队伍,便纷纷前来投奔,但他们入了伙才知道这就是一支“挂羊头卖狗肉”的土匪武装,但穷苦百姓在战乱年代能找到一个容身之所已属不易,所以还是有很多人加入了进去。

渐渐地,赵玉昆的“华北抗日第十路军”已经发展到了5000多人,下辖十几个团。赵玉昆大字不识几个,便把自己的同乡、在东北军中当过营长的宋学飞也劝进了队伍,封了个参谋长。

赵玉昆本以为,他和宋学飞一文一武,一刚一柔,便可宏图大展。

但事与愿违。

冀中地区的抗日武装

赵玉昆的队伍发展到5000人的时候就再也发展不动了。原因很简单,为了获得“抗日经费”,赵玉昆采用的方法并不是自给自足,而是强迫当地乡亲捐资筹款,就跟交保护费差不多。如果有人不给,他就会想办法坑蒙拐骗,甚至带人上门威逼。久而久之,老百姓看出了“第十路军”的本质,自然就没人愿意加入了。

赵玉昆是个没文化的大老粗,但宋学飞却是正经军校出身,他早就看出这支部队这样下去是不行的。除了番号比较“高大上”,其他的一无是处。军队作风恶劣,武器装备低下,没有群众支持,也不会从事生产。这样的“山寨抗日武装”,就算不败在日本人手里,也迟早会被自己人当成土匪给剿了。

就在他们为前途揪心时,一个好消息传到了赵玉昆耳朵里:八路军的杨成武司令员正在易县附近开拓根据地,而且队伍发展很快。

后来成为大汉奸的赵玉昆,就是在这个时候投奔八路军的。

此时的杨成武可能还没想到,收编了他们就等于在八路军内部埋下了一颗炸弹。

杨成武收编赵玉昆

杨成武还是八路军115师独立团团长的时候,一到狼牙山就看中了这块适合打游击的宝地,但这里实在太穷,日子苦得连山上清修的和尚尼姑道士都走了不少。

狼牙山

为此,杨成武只能冒着危险,在北平以西的地区占据一些零星乡村扩编队伍,进一步开辟晋察冀根据地。在八路军群众路线的影响下,杨成武的队伍逐渐壮大起来,从一开始的2000余人发展到近万人。

那时的杨成武,已经是晋察冀区军一分区司令员了。

除了穷苦百姓的踊跃参军,杨成武还收编了不少当地的杂牌武装。

宋学飞经过观察分析,发现八路军之所以扩编得这么快,主要有好几个原因:

首先,他们和国民党达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老百姓都把他们当成正规军。

其次,八路军有着严格的纪律,和老百姓的关系十分融洽,从不拿老百姓的东西,至于偷盗抢劫那更是听都没听说过。

再次,八路军讲究官兵平等,不管多高的职位多大的官都和普通士兵吃穿一样,这样的部队往往具有很高的战斗力。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八路军是真心抗日的,不会打着抗日的旗号争抢地盘占山为王。这一点,别说赵玉昆,就连国民党军队都比不上。

这种对敌人凶狠,对百姓温暖的队伍,老百姓固然十分爱戴,于是就踊跃加入了!

这一切,哪是赵玉昆这般靠着打家劫舍的山大王能比得了的?

八路军战士们

宋学飞再回头看看自己的队伍,对赵玉昆越来越没信心。但赵玉昆还是想静观其变,毕竟关系到队伍的前途命运。后来日本人在华北实施“囚笼政策”,将抗日武装和老百姓分割了,靠着百姓出钱才能维持的赵玉昆一伙彻底没了经济来源,只能加入杨成武的队伍了。

要不要收编赵玉昆,杨成武是犹豫了一番的。把他们招进革命队伍里会不会生出祸端?况且八路军日子艰苦,自由散漫惯了的赵玉昆会不会当逃兵?

不过赵玉昆的队伍实力又很壮大,不收编太可惜。为了华北抗日大计,也为了晋察冀区军的发展,杨成武还是决定收编这支“华北抗日第十路军”,改编为晋察冀区军一分区第五支队,赵玉昆为司令员。至于作风问题,以后可以慢慢教育。

赵玉昆很精明,说我加入八路军可以,但有三个条件:

第一、八路军要包吃包住,还得发军饷;

第二、自己的心腹将领必须得是团级干部;

第三、改编后的第五支队可以在根据地里自由活动。

前两条还可以考虑,最后一条杨成武却坚决不能同意,既然加入八路军那就要服从在防区驻守的命令。要是想干什么就干什么,那这跟没收编有什么区别?

抗战期间的杨成武

赵玉昆无奈地接受了这些条件。按说加入八路军后,有了正规军编制的赵玉昆应该放心才对,但在之后的日子里他反而越来越害怕。

矛盾重重

被收编之后,赵玉昆很快就受不了八路军的严格纪律。想当初他在易县占山为王,经常搜刮民脂民膏,天天大鱼大肉,娶小妾抽大烟,可现在杨成武都不让他自由活动,成天憋着连酒肉都没得享用。

最让赵玉昆不舒服的是,杨成武往他的队伍里派了不少政工干部。

倒不是因为这些政工干部管得严,而是赵玉昆手下那几千号人对他们十分佩服。

和赵玉昆这个没文化的大老粗不一样,这些政工干部们慈眉善目,待人和气,和战士们同甘共苦,对他们非常关怀。

平日里政工干部们宣传思想,团结同志,还教给战士们文化知识,这都是他们过去在赵玉昆手下想都不敢想的,很快就让那些没受过教育的战士开拓了眼界。

这些政工干部们的到来让赵玉昆的队伍形象焕然一新,士兵们不仅战斗力提升了不少,就连精气神也比过去上升了一大截。关键这些干部们打仗还非常厉害,完全不怕死。赵玉昆是既没人家嘴皮子利索,又没人家打仗英勇,只能干瞪眼。

或许到这个时候,他才见到真正的抗日武装。

八路军正在训练

赵玉昆不懂什么政治思想,也不想懂。在他的观念里,当兵就是要升官发财,拉起一支队伍就是为了个人的荣华富贵。他加入八路军,原本以为可以有个靠山维持地位,但后来发现手下的人已经越来越“不听话”。

过去,赵玉昆命令手下的士兵都得服从自己,谁不听话就毙了谁。5000多人的生杀大权,升降赏罚,全凭他一人乾纲独断。而现在,这些战士们经过教育后都已有了自己的思想和信念,渐渐不对赵玉昆唯命是从了,有时甚至敢据理力争。

这本应是这支队伍的进步,但赵玉昆却认为这是对他个人权力的严重架空。所有人都高兴,就他一个人不高兴。

而且,杨成武之前还做了一件事,那就是率领八路军消灭了孟阁臣和赵桐两股人马。孟赵二人也是占山为王的当地武装,行事作风和赵玉昆没什么两样,在当地造成了很不好的影响。为了抗战大计,杨成武只得将他们剿除。

赵玉昆清楚,自己其实跟孟阁臣、赵桐没什么两样,杨成武能带人消灭了他们,自然也能灭了自己。渐渐地,赵玉昆对杨成武产生了二心。

赵玉昆开始后悔加入八路军了,越来越害怕自己地位不保。

晋察冀区军在长城一带作战

过了一段时间,赵玉昆好几个心腹大将眼看士兵们都被八路军“感染同化”,便接连做了逃兵溜之大吉。

他们一是过不惯八路军的苦日子,二是根本就不能接受八路军的思想,三是认为在八路军的队伍里,即便升了官也发不了财。

队伍里出了逃兵不是好事,杨成武下令赵玉昆把队伍带到艰苦的狼牙山驻扎一段时间,好好整顿军纪。

这个命令让赵玉昆相当不舒服,也让他和杨成武之间的矛盾进一步加深了。

晋察冀一分区司令部闹事

战士们不再对自己唯命是从,心腹们都跑了大半,和以前相比巨大的心理落差让赵玉昆不知所措,也渐渐产生了脱离八路军队伍的想法。

司令员杨成武当然看出了他的小心思,于是他决定把赵玉昆叫到一分区司令部好好谈一次。

杨成武约谈赵玉昆,就是想让他不要有心理压力,好好带队伍。大家都是革命战友,没人会看不起你,一切要以抗战为重。

但赵玉昆却警觉了起来,他认为这是杨成武想借约谈之名对自己下杀手。

于是赵玉昆带上自己最后的十几个心腹保镖,“浩浩荡荡”地去杨成武的司令部。他决定了,如果杨成武先对自己发难,那就带着这十几号人绑了他,再去投靠日本人!

这主意着实异想天开,八路军军分区的司令员怎么可能会在自己的司令部被人绑架?你赵玉昆当司令部警卫连是空气啊!

就凭这智商,后来也活该落得那么个下场。

晋察冀区军八路军战士们

但当赵玉昆满脸杀气地闯进杨成武的办公室时,看见的却是杨成武和蔼的笑脸。杨成武先是热情地招呼赵玉昆坐下,还给他倒水。这些举动让赵玉昆很不好意思,便让十几个保镖到外面等着,他要和杨司令员单独谈。

杨成武为这次约谈准备了很长时间,一开口就是口若悬河。赵玉昆听着听着,倒有些佩服杨成武了,这八路军还真是藏龙卧虎,平日里带兵打仗的司令员居然都这么能说会道。

这场约谈进行了很久,门外那些保镖们等不及了,他们以为杨成武把赵玉昆给扣了,十几个人端着枪就要往里闯。门外把守的警卫战士自然不让他们进去,双方陷入对峙。

这时,其中一个战士拉响了警报,不到几分钟警卫连就来了,十几名保镖立刻被警卫连围在院子里,完全不知所措。

杨成武和赵玉昆都听到了外面的动静,杨成武知道是赵玉昆手下的人在闹事,但他本着团结抗战的大局,还是下令让警卫连撤退。赵玉昆走到屋外一看这情况,随手拽过来一个保镖就是两个大嘴巴:“都给老子滚!”

然后,赵玉昆便拼命向杨成武鞠躬道歉,连称自己管教无方,致使下属们冲撞了司令员,说着说着,甚至连眼泪都出来了。

杨成武原谅了赵玉昆,让他回去好好整训。

抗战期间的杨成武(右)和妻子

杨成武一看就知道,赵玉昆刚才的声泪俱下是装出来的,他的亲信既然敢强闯一分区司令部,这就说明他对八路军已经有了防备之心,诸如此类的行为绝对会有第二次。

从这时候开始,整个一分区都对赵玉昆提高了警惕。

赵玉昆过去的老部下宋学飞也劝杨成武要小心赵玉昆。宋学飞到底是受过军校教育的,加入八路军后便备受感染,还在1939年入了党。在那之后,他越来越觉得赵玉昆的思想走向了极端,把个人利益凌驾于集体之上。

失败的鸿门宴

赵玉昆加入八路军满一年的时候,杨成武得到了一条消息:除夕那天晚上,赵玉昆要办一场宴会,请晋察冀一分区营级以上所有干部出席。

鸿门宴——杨成武脑海里立马蹦出了这三个字。

虽然赵玉昆是个难缠的主,但第五支队大部分同志都是很不错的,一分区的干部同志们都同意赴宴,就当春节前打牙祭了。

他们去找杨成武,杨成武称自己要在司令部值夜班,就不去了。

杨成武明白,即便赵玉昆设“鸿门宴”,这个“沛公”就是自己,对其他干部顶多是“项庄舞剑”,否则他纯粹是自寻死路。营以上干部虽然去赴宴,但普通战士还在原地驻防,到时候别说杨成武会带他们过去算账,就连赵玉昆自己手下的弟兄都会倒戈相向。

他不会这么傻的。

晋察冀区军司令员聂荣臻检阅部队

当副司令员高鹏带着干部们赴宴前,杨成武再三叮咛大家全都要带枪,甚至还要带上手榴弹,而且千万不要饮酒过量。

虽然这么想,但杨成武还是很担心,除夕夜万家灯火,他却一直没睡。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杨成武在司令部焦急地等待着大家回来,紧张得都能听见自己的心跳。脑海里反复就一个问题:万一出事了,一分区要怎么办?

总算天佑我军,一分区的干部们吃完饭,最后都微醺着回到了自己的驻地,副司令员高鹏也向杨成武汇报了情况。

杨成武最担心的事情总算没发生。

但他判断得不错,赵玉昆摆的确实是一场“鸿门宴”,而他想要做的正是杨成武想的最坏的一个结果——趁着宴会时就开枪,把他们都打死。不过赵玉昆没想到杨成武居然没来。

赵玉昆知道,只要杨成武没来,那把一分区所有中上层军官全部枪杀就没有任何意义,还会给自己平添许多麻烦。只要杨成武在,八路军就会杀过来把自己碎尸万段。赵玉昆是个惜命的人,他根本不敢动手。于是,一场“鸿门宴”竟真成了年夜饭。

而且在宴会上动手也没那么容易,那些八路军干部哪个不是身经百战?更何况人家还带着枪呢!

晋察冀区军的干部们

杨成武后来在回忆录里称,他靠着不馋嘴躲过了这一劫,要是当时自己没忍住美味佳肴的诱惑,说不定手下大部分将领都要葬送在那场“鸿门宴”上,整个一分区也要毁在赵玉昆手里了。

这场宴会让赵玉昆明白了一件事,那就是杨成武已经在提防他了。

隔天夜里,赵玉昆带着一群仍然对他忠心的下属,悄无声息地离开了根据地投进了日军的阵营,彻彻底底走上了一条不归路。

据说,赵玉昆还想把宋学飞也一道带走,可宋学飞已经不想再跟着这个颇为自我的大老粗了,便以父亲丧事为由偷偷溜回了易县老家。

身为八路军支队司令员,赵玉昆公然投敌叛国,还在日本人那里得到了易县警备团团长的职务。从此,赵玉昆彻底露出了獠牙,变得无恶不作。

晋察冀一分区出现了此等恶性的叛国事件,杨成武十分后悔当初选择相信赵玉昆,同时在心中暗暗发誓:“哪怕走到天涯海角,也要把赵玉昆这个混蛋抓住!”

聂荣臻走过晋察冀区军司令部大门

而这一找,就是整整十年。

恶有恶报

做了日本人的狗腿子,赵玉昆利用自己对八路军根据地的熟悉,带着一群伪军到处搞破坏。晋察冀一分区遭到了惨重损失,日防夜防,家贼难防,杨成武算是切身体会到了。

同时赵玉昆也知道,他这种叛国投敌的人,日本人也是瞧不起的。直到1941年9月日军对晋察冀根据地发动扫荡之后,赵玉昆才觉得自己“表现”的机会终于来了。

杨成武的一分区是日军主要的进攻目标,日军出动了两个旅团外加一个联队的兵力“围剿”杨成武,赵玉昆的易县警备团也在其中。

赵玉昆根本不是杨成武的对手,他的警备团就是给日军带路的。

9月25日,3500名日伪军开始进攻狼牙山区,大部队掩护群众火速转移,为了迟滞敌人,一分区1团7连6班仅剩的5名战士留了下来。

他们在班长马宝玉的带领下和敌人周旋,顽强地阻击了一整天。本来想利用日军对狼牙山的不熟悉拖住他们,但赵玉昆带着日伪军一直追着他们不放。弹尽粮绝之时,5名战士宁死不屈地跳下了悬崖。

这便是狼牙山五壮士的故事。

杨成武一直认为是赵玉昆坑害了他们。

老年的杨成武上将(中)

赵玉昆此后在日本人手下嚣张了好几年,日本人投降之后,中国方面虽说审判了很多汉奸,但赵玉昆这个家伙就像从人间蒸发了一样,怎么找也找不到他。

原来,赵玉昆改名换姓,利用自己在东北军的关系,做起了东北到北平的药材生意,而且做得还不错,不仅小日子过得有滋有味,还娶了一个如花似玉的小老婆。

为了不被人认出来,赵玉昆用炒烫的黄豆糊在脸上弄得一脸水泡,活脱脱成了个“赵大麻子”。建国后又躲进了北京开店,想着玩一个“灯下黑”,觉得政府肯定抓不到他。

但赵玉昆还是被表叔认了出来,表叔知道这个混蛋侄子跟着日本人做了不少坏事,就直接上报给了公安机关。

于是,赵玉昆就在某一天清晨开张的时候,被五六个公安干警抓获了。

真可谓是法网恢恢,疏而不漏。

不久,在易县这片即是家乡又是犯罪地的刑场上,罪大恶极的汉奸赵玉昆被执行枪决。

赵玉昆的人生,不得不说是个悲剧。

一个愚昧的人一旦被权力的诱惑迷失心智,即便很不合理他也不会放弃。赵玉昆对权力的欲望完全超越了他的自控能力。杨成武让赵玉昆手下的人马改头换面,他却认为这是对自己权力的一种削弱,完全没有一个正确的是非观。

建国后处决汉奸

一个没有是非观和大局观的人,根本不会意识到自己在做什么,永远只会活在自己的世界里。赵玉昆就是这样一个人,只要能获得权力和地位,宁可有奶便是娘,即便有人想让他悬崖勒马他也毫不在乎,这样的人无疑是可悲的。

一个人拒绝新的思想,硬要走向与时代发展相反的一面,而且还违反了做人的底线,最后的下场只能是万人唾骂。

而与赵玉昆一同加入八路军的宋学飞,则一直朝着这条光明大道坚定地走了下去,为中国革命立下了汗马功劳。

1955年,宋学飞被授予大校军衔,职位从志愿军68军参谋长一直做到了北京卫戍区副司令员。

(全文完)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50年一汉奸落网,举报我军参谋长是同伙,杨成武:我担保他没问题
杨成武晚年回忆:不馋嘴是好习惯,我当年凭借这习惯躲过一次刺杀
一哥“俗人读史”之——赵玉昆叛逃后的五支队
这支八路军政委参谋长都成将军,司令却被枪毙,出卖狼牙山五壮士
机要人员携妇叛变,杨成武派出勇士,潜入敌营活捉叛徒
他曾是八路军司令员,叛变当汉奸害死狼牙山五壮士,最终结局如何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