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北宋第一风流浪子张先,与小尼姑分手后写下一首词《一丛花令·伤高怀远几时穷》,堪称千古绝唱

心如素简,静数流年,

人间有味,最是清欢。

欢迎关注清欢,品读绝美诗词。

说到老夫少妻组合,很多人第一反应一定是那首诗:

十八新娘八十郎,苍苍白发对红妆。

鸳鸯被里成双夜,一树梨花压海棠。

传说这首诗是苏轼因为调侃老友张先老年纳妾而作,但实际上,这纯粹是以讹传讹。

一树梨花压海棠”这句话,最早出自于明代蒋一葵的《尧山堂外纪》,直到20世纪80年代才出现了苏轼是作者的说法。

虽然这首诗是假的,但张先一辈子风流好色,苏轼曾写诗调侃,这两件事绝对是真的!

自古文人多情,北宋时期柳永、晏几道等人都以风流闻名,但跟他们比起来,张先有过之而无不及。

张先的风流,更多的是好色。他在每个地方都能与当地的名妓、美女,甚至是好友家的歌姬纠缠不清,一夜风流。即使年事已高,他依然追求年轻貌美的女子。

苏轼不止一次写诗嘲笑过他,其中有一首标题非常直接,即《张子野年八十五尚闻买妾述古令作诗》,诗中有句曰“锦里先生自笑狂,莫欺九尺鬓眉苍。诗人老去莺莺在,公子归来燕燕忙”,用笔堪称辛辣。

或许正是因为张先的风流韵事如此深入人心,所以才被后人张冠李戴吧!

不过,张先本人还是颇有才名的。他与欧阳修是同榜进士,善作慢词,造语工巧,意韵恬淡,意象繁富,于两宋婉约词史上影响巨大。

而且,风流多情的性格也给他的诗词创作增添了许多灵感,他的词作中很多都是写给妓女或情人的。

比如这首《一丛花令·伤高怀远几时穷》

伤高怀远几时穷?无物似情浓。离愁正引千丝乱,更东陌、飞絮蒙蒙。嘶骑渐遥,征尘不断,何处认郎踪。

双鸳池沼水溶溶,南北小桡通。梯横画阁黄昏后,又还是、斜月帘栊。沉恨细思,不如桃杏,犹解嫁东风。

一丛花令”这个词牌是北宋新声,由张先首创,一经唱响,便风靡大街小巷。

欧阳修因为这首词的末尾一句,给张先起了个“桃杏嫁东风郎中”的外号。

从北宋到南宋,苏轼、秦观、陆游、陈亮等著名词人都纷纷依律填词,均成宋词名篇。

但最为后人津津乐道的是,这首词中的女主人公是一位小尼姑。

相传张先年轻时,曾与一个美貌的小尼姑相好,二人时常私会偷欢。然而,尼姑庵的老尼姑管束严格,将小尼姑关在湖心小岛的阁楼上。

但是,连王母娘娘都不能彻底隔开牛郎织女,又何况是老尼姑呢?每当夜幕降临,张先会划船前往湖心岛,小尼姑会放下墙梯让他上楼。

不过,这种幽会最终还是被老尼姑发现了,她们严密地监视小尼姑,不允许两人再次相见。张先无奈,回想起往日相会的旖旎风光,心中充满了相思愁情,创作了《一丛花令》这首词。

张先写过很多艳词,但大多情感浅薄、语言轻浮,不为人称道。唯有此词情真意切,深受当时文人的喜爱和推崇,甚至入选了《宋词三百首》之中,成为千古名作。

那么,它究竟好在何处呢?让我们一起读一读。

这首词以女子的角度描写了恋人离去后独处深闺的相思和愁恨,细腻而深沉地描绘了她从早到晚呆立小楼上的情绪。

开篇一句“伤高怀远几时穷?无物似情浓”,是经历了长久的离别、饱尝伤高怀远之苦后,盘郁萦绕胸中的感情的倾泻。

她为什么总是登上高楼,却又为登高而伤怀呢?

因为只有登上高处,才能尽可能低眺望到远方,如果情郎归来,便能第一时间看到他。

但这离别太长久了,她一次次地登上高楼,却一次次地失望而归,内心的伤痛累积越来越深、越来越重。

然而这样的思念永远不会结束,因为在她心中,世界上再没有什么东西能比爱情更为强烈。

离愁正引千丝乱,更东陌、飞絮蒙蒙。”

这位小尼姑,登高凭栏遥望远方,眼前是风吹杨柳,引动了她心中的离思。

那千条万条的柳丝,被风吹得缠绕纷乱,正如她内心的纠结,无法开解。

风过之后,雪白的柳絮漫天飞舞,遮蔽了视线,也给她的内心添了几分朦胧的伤感。

同时,“丝”也同“思”,暗喻了她内心不可说的思念,如柳丝般烦乱,如飞絮般缠绵。

嘶骑渐遥,征尘不断,何处认郎踪。”

眼前这一片朦胧的飞絮,如同情郎离去时马蹄溅起的尘土,一样遮蔽着女子的双眸。

“嘶骑”意为嘶鸣的马声。马儿平时温顺,之所以大声嘶叫,或许也是因为情郎离去时内心依依不舍,只能狠狠心用力地催打着马儿,好令它快快地飞奔离去。

正因为马蹄高扬,奋力地奔跑着,所以才带起了高高的征尘,掩盖了情郎离去的踪迹。

接下来两句“双鸳池沼水溶溶,南北小桡通”,乃是过片,在时间与情感上做到了承前启后。

这两句读来看似闲篇,写的是不远处的池塘,池水溶溶,一对鸳鸯在戏水,这水南北可通,时见有小船往来。

然而细细品味,那鸳鸯成双成对,可是独居楼中的女子,却是孤零零的一个人。

那小船连通南北,当日曾带着情郎来到她的楼下,如今船仍在,情郎却久已不来。

鸳鸯代表着相守与孤独的横向对比,小船则代表着今日与昔日的纵向对比,两两相对,怎不触景生情?

也难怪女子愈发孤寂落寞,自怜自伤,悲哀的情绪渐进渐深。

梯横画阁黄昏后,又还是、斜月帘栊”,这两句写的是眼前的景致。

时间逐渐推移到黄昏,暮色四围,远处的风景也越来越模糊了。女子也只能将远眺的目光收回,回到自己居住的小楼。

楼里空空荡荡,冷清又寂寞,只有一弯斜月低照着帘子和窗棂,照着那曾经接情郎上楼的梯子。

可惜,梯子早已没有用了,横斜在旁,无人问津。

又还是”三字,暗示着孤寂的夜晚不是第一次了,日日都是如此,孑然一身,凄清无眠。这三个字,有追怀,有伤感,使女主人公由伤高怀远转入对自身命运的沉思默想。

尾句“沉恨细思,不如桃杏、犹解嫁东风”,是经典的千古绝句,蕴含着女子对自己命运的深刻思考。

她怀着深深的怨恨,反复思量,感慨自己的命运竟然还不如春日的桃花杏花,它们即使凋零了,仍然能随风而去,也算是嫁给了东风吧!

这句诗其实是化用了李贺《南园》诗中“可怜日暮嫣香落,嫁与东风不用媒”之句,但李贺是旁观者对花儿的怜惜。他觉得凋落的花儿被风吹走,就像是无媒无聘的潦草婚礼,令人同情。

张先词中的女子,是以第一人称的角度,表达了对落花的羡慕。她觉得花儿虽然无媒无聘,至少还能跟心爱的人相守在一起,自己却只能形影相吊中消尽青春,没有归宿。写至此处,情感的浓度也到达了极致。

这几句重笔收束,分量极重,承载着女子内心的渴盼与无奈,也带着对“情”之一事的哲理性思考与概括,发人深省。

这首词语新而意深,将“情”的深度与强度写得深婉动人,情韵隽永,耐人寻味。

与张先那些写给其他女子的“细看诸处好,人人道,柳腰身”、“酒香醺脸,粉色生春”、“琵琶流怨,都入相思调”的轻薄浪语相比,大概也算得上是浪子难得的深情吧!

作者:林家清欢,谢绝搬运和抄袭,敬请理解。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张先最著名的一首一丛花令,被选入宋词三百首,并获得一个雅号
古典诗词鉴赏:张先《一丛花令·伤高怀远几时穷》赏析
一丛花令
爱唐宋词:被苏东坡调侃“一树梨花压海棠”的他,其实也写得一手好词
张先《一丛花令·伤高怀远几时穷》赏析
北宋最好色的词人,勾引小尼姑不成,写下一首词却成千古名作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