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一字诗”清朝状元陈沆四首名诗赏析,语言简洁,富有韵味

导语

陈沆(hàng)生于清乾隆五十年(1785年),原名学濂,字太初,号秋舫,室名简学斋,白石山馆。他是湖北蕲()水(今浠水县)人,祖上为明朝进士陈璞。

陈沆自幼聪颖,博览群书,尤喜古赋。他曾师从著名学者刘大櫆,受其影响,对经史子集有深入的研究。

陈沆于嘉庆二十四年(1819年)中状元,授翰林院修撰。他曾参与编纂《四库全书提要》、《大清会典》等重要典籍。

陈沆于道光六年(1826年)去世,享年42岁。一说他于道光五年(1825年)卒于京师。他的墓地在湖北浠水县白石山下。

第一首《一字诗》

一帆一桨一渔舟,一个渔翁一钓钩。

一俯一仰一场笑,一江明月一江秋。

这首诗是陈沆在清朝嘉庆年间为了渡河赶考而应兴而作的,它用十个“一”字巧妙地描绘了一幅渔翁垂钓的江景图,富有诗情画意。

一帆一桨一渔舟,一个渔翁一钓钩。这两句用“一”字开头,形成了韵律和节奏的效果,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渔翁的敬佩和羡慕,他只需要一帆、一桨、一舟、一钩,就能在江上自由自在地生活。

“一帆”和“一桨”相互呼应,说明渔翁不仅会利用风力,也会用体力来驾驶船只,显示了他的勤劳和灵活。

“一个渔翁”和“一钓钩”也相互呼应,说明渔翁是一个人在江上垂钓,没有其他的伙伴或工具,显示了他的孤独和简朴。

一俯一仰一场笑,一江明月一江秋。这两句也用“一”字开头,形成了对比和映衬的效果,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渔翁的欣赏和祝福,他看到渔翁身子一俯一仰地笑着,觉得他很快乐和满足。

“一俯”和“一仰”描绘了渔翁钓鱼时的动作,也暗示了他的心情起伏,或许是因为钓到了鱼,或许是因为欣赏了风景。

“一场笑”表现了渔翁的豁达和乐观,他不为世事所累,只为自己所爱。

“一江明月”和“一江秋”描绘了江上的景色,也暗示了诗人的心境,他看到月光如水,秋色如画,感叹自己与渔翁的不同命运。

“明月”和“秋”都是传统诗歌中常用的意象,寄寓着思乡、思念、离别等情感。诗人虽然赞美渔翁的生活,但也难掩自己的寂寞和忧愁。

这首诗虽然简单明快,但却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和情感。它既展现了诗人的才华和机智,也反映了诗人的心态和境遇。它是清代古赋七大家之一陈沆的代表作之一。

第二首《晓行》

破晓才分路,输啼响复停。

大霜疑小雪,残月避高星。

树影连村暗,鸡声带水听。

谁家林馆静,幽梦未曾醒。

《晓行》是清代诗人陈沆的一首诗,描写了诗人在清晨分别后,沿途观察到的景物和感受。

破晓才分路,轮蹄响复停。这两句写了诗人和友人在天刚亮时才分别,马车行驶一会儿又停下来的情景。

诗人用“破晓”来形容天色微明,暗示了他们的不舍和依恋。轮蹄响复停,表现了诗人的心情起伏,或许是因为想再看一眼友人,或许是因为想欣赏一下路边的风景。

大霜疑小雪,残月避高星。这两句写了诗人看到的自然景象,地上的霜很厚,像是下了雪,天上的月亮还没有落下,却被高高的星星遮住了。

这里用了“疑”和“避”两个动词,增加了诗句的生动性和想象力。大霜疑小雪,也反映了季节是深秋或初冬,寒冷而清澈。

树影连村暗,鸡声带水听。这两句写了诗人经过的村庄,树木的影子把村子笼罩在黑暗中,只有鸡的叫声传来,还夹杂着水流的声音。

这里用了“连”和“带”两个连词,表达了树影、村庄、鸡声、水声之间的联系和对比。树影连村暗,也暗示了村民还没有起床,一片安静。

谁家林馆静,幽梦未曾醒。这两句写了诗人对一座林中的小屋的好奇和向往,不知道是谁家的,却显得很安静,仿佛里面的人还沉浸在美好的梦境中。

这里用了“谁家”来表达诗人的不知情和想象,用“幽梦”来形容屋主的睡眠状态和心境。谁家林馆静,也体现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羡慕。

这首诗语言简洁而富有韵味,结构对偶而富有变化,内容写实而富有感情,是一首优秀的七言绝句。

第三首《扬州城楼》

涛声寒泊一城孤,万瓦霜中听雁呼。

曾是绿杨千树好,只今明月一分无。

穹商日夜荒歌舞,乐岁东南困转轮。

道谊既经功利重,临风还忆董江都。

这首诗描写了作者在扬州城楼上眺望江南风光,感叹往事变迁,怀念故友董江都的心情。

涛声寒泊一城孤,万瓦霜中听雁呼。这两句写景,用寒泊、孤、霜、雁等字眼,营造出一种冷清、凄凉的气氛。涛声寒泊,形容江水冰冷而荒凉,一城孤,指扬州城孤独无助。万瓦霜中,指屋顶上覆盖着一层白霜,听雁呼,指听到南飞的雁群发出哀鸣。这些景物都暗示了作者的孤寂和哀愁。

曾是绿杨千树好,只今明月一分无。这两句回忆往事,用曾是、只今等词语,表达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现实的失望。绿杨千树好,指扬州城曾经有着茂盛的杨柳和繁华的景象,明月一分无,指现在却没有一点月光照耀。

这里用明月来比喻扬州城的兴旺和荣耀,也暗含了作者对故友的思念之情。

穹商日夜荒歌舞,乐岁东南困转轮。这两句抒发感慨,用穹商、乐岁等词语,反映了作者对扬州城的沦落和对江南地区的忧虑。穹商日夜荒歌舞,指天空中日夜有荒唐的歌舞声传来,形容扬州城沉溺于声色之中,不思进取。

乐岁东南困转轮,指在丰年之时,江南地区却陷入了困境和动乱。转轮是佛教用语,指轮回转世,这里用来比喻江南地区的命运多舛。

道谊既经功利重,临风还忆董江都。这两句表达思念,用道谊、功利等词语,揭示了作者对故友董江都的真挚情感和对世态炎凉的不满。

道谊既经功利重,指人间的道义已经被功利所压倒,临风还忆董江都,指作者站在城楼上面对风景,仍然想起了与董江都相交甚深的往事。

董江都是清代初期的文人学者,《扬州城楼》是陈沆为纪念他而作的词。

第四首《半山亭望武昌大江》

醉影匆匆拜佛幢,下山已听暮钟撞。

间凭曲磴当松半,坐见轻帆与雁双。

百里苍烟浮远塔,孤城落日背寒江。

英雄胜概销磨尽,满眼风波一钓艭。

《半山亭望武昌大江》是清代诗人陈沆的一首七言绝句,描写了他在半山亭上眺望武昌大江的景色和感慨。

醉影匆匆拜佛幢,下山已听暮钟撞。诗人醉酒之后,匆匆地向佛幢(佛塔)顶礼,然后下山,此时已经听到了寺院里的暮钟声。这两句写出了诗人的行动和时间,也暗示了他的心境:他醉酒是为了忘却心中的忧愁,他拜佛是为了祈求平安,他下山是为了回到尘世的纷扰。

间凭曲磴当松半,坐见轻帆与雁双。诗人在下山的途中,偶然地倚靠在一块弯曲的石阶上,正好对着一棵松树的一半,从松树的缝隙中,他看到了江面上的轻帆和空中的飞雁,都是成双成对的。这两句写出了诗人的位置和视野,也表达了他的寂寞和羡慕:他孤独地站在半山亭上,而江上空中都是有伴侣的景物,他不由得感叹自己的命运。

百里苍烟浮远塔,孤城落日背寒江。诗人眺望远方,看到了百里之外的远塔,被苍茫的烟雾笼罩着,显得模糊而神秘。他又看到了孤零零的城池,被落日的余晖映照着,背靠着寒冷的江水。

这两句写出了诗人的远景和近景,也揭示了他的感伤和无奈:他看到了历史的变迁和沧桑,也看到了自己所处的环境和境遇。

英雄胜概销磨尽,满眼风波一钓艭(shuāng)。诗人想到了过去的英雄事迹和辉煌成就,都已经消失殆尽,只剩下一些传说和故事。他再看看眼前的风波滚滚的江面,只有一艘渔船在垂钓。这两句写出了诗人的回忆和现实,也抒发了他的感慨和无奈:他感叹英雄无用武之地,也感叹自己无所作为。

这首诗运用了丰富的比喻、对比、排比等修辞手法,构造了一个宏大而细腻的画面,展现了诗人对历史、社会、自然、自我等多方面的思考和情感。

诗人以醉酒、拜佛、下山为线索,以半山亭为视点,以大江为背景,以轻帆、飞雁、远塔、孤城、钓艭等为细节,把自己置身于一个广阔而深邃的空间中,表达出一种超越时空的意境。

总结

陈沆的诗歌主要反映了嘉庆年间的社会现实,揭露了官场的黑暗,民间的苦难,表达了作者的济世悯民之心。他的诗歌多用比兴手法,寓意深远,苍劲有力。

陈沆的诗歌也有一些赠答之作,富有真情实感,体现了他与友人的交往和思想交流。他的诗歌在艺术上也颇有独创,总体风格呈现为清苍幽峭。他工于骈文,善用古典文化和历史典故,语言精炼,结构严谨。他的诗歌对后来的闽派诗人产生了很大影响。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名诗赏析 | 一俯一仰一场笑, 一江明月一江秋。
细数那些意境美到心醉的古风诗词
妙趣横生数字诗
古诗词日历 | 陈沆《一字诗》
有趣的数字诗2 转发
清朝诗人陈沆写下一首奇诗,每一句都有重复的数字,美得令人惊艳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