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晏殊的《山亭柳·赠歌者》,衷肠事、托何人?

宋仁宗皇佑二年(1050),汴京出现了一桩怪事。

出身医者世家的冷青,忽然对外声称自己是宋仁宗之子。内外皆知,皇帝陛下这么多年以来膝下无子,而仅有的三个皇子也都早夭,皇子成为一个十分敏感的话题。这一年,宋仁宗已经继位二十八年,能够生出皇储的希望越来越渺茫。

虽然经过包拯这位青天大老爷审讯得知,冷青所言非实,其母只是曾在宫中服役,在一场大火之后就出宫嫁人了。但皇家秘闻总是传播得飞快,坊间开始流传起各种版本。一时间,狸猫换太子的旧闻,也开始被人重新提起。这些传闻对别人倒是无可无不可,不过是酒足饭饱后的谈资,是饮茶焚香时的八卦,但对晏殊来说,确是一件大事。

“官家不会还念着那桩旧事吧?”晏殊接到任命他去永兴军的诏令时,声音也随着枯瘦的手颤抖起来。

早就听到消息,赶来许州相送的富弼沉吟一下,还是应道:“岳父大人,您还在责怪蔡襄吗?当年,他拿李宸妃的墓志铭来攻击您,的确是有些苛刻。但他当时是言官,又曾受到欧阳修举荐,欧阳修被您贬出朝廷,在公在私,他也不过是说了真话。只不过,官家太在意这件事,以至于今天还能翻出浪花来。”

“何止是太在意啊,简直就是陛下的逆鳞。这不是又想起我这个老头子在许州还是碍眼,才贬去了永兴军,真正是眼不见为净了。”

“岳父大人不必忧心,待官家有了自己的皇子,这个心结就能打开了。当年章献太后临朝,李宸妃的墓志铭,您也是不得已啊。当时人人皆道:官家是章献太后所出,您若是在墓志铭里写明了李宸妃生下圣躬,怕是早已不在人世。”

晏殊叹口气,“我也不是怕死,只是章献太后临朝时,诸事皆有法度、政事更是安稳,我不能为了这种旧事去掀起朝堂的风波。可惜,今上始终跟我有了嫌隙,怕是再难得圣心了。”

晏殊就此踏上西行的征程,很快就到了陕西同州地界。在一个驿馆下榻时,他听见了久违的歌声。那歌者如同云雀一般美妙的嗓音让他这个孤寂的旅人,勾起了一幕幕伤心的往事。

“那是汴京流行的歌调啊,没想到在这偏僻的地方也能听到。”晏殊想着自己不也是从汴京那繁华的帝都,贬谪了来了这里嘛,一时间情思泉涌,提笔写下了一首《山亭柳》。

(注:《山亭柳·赠歌者》

家住西秦,赌博艺随身。花柳上,斗尖新。偶学念奴声调,有时高遏行云。蜀锦缠头无数,不负辛勤数年来往咸京道,残杯冷炙漫销魂。衷肠事,托何人?若有知音见采,不辞遍唱阳春。一曲当筵落泪,重掩罗巾。)

待歌者在驿馆主人的指点下,唱响这首《山亭柳》时,晏殊只觉颊边有几滴泪滑落,也许是想起了回不去的汴京,也许是想起了这一生宦海沉浮的往事。

四年后,晏殊因养病回到汴京,仁宗特意留下晏殊,让他为自己讲经释义,每隔五日觐见一次,不谈政事却仍以宰相的规格相待。半年后,晏殊病逝,享年六十五岁。宋仁宗特别为他辍朝两日,赐谥号“元献”,并在他的墓碑上篆写了“旧学之碑”四个字。而这时,宋仁宗依旧没有生下皇子。

七年之后,宗室子赵宗实被立为皇子,后改名赵曙;第二年,也就是嘉祐八年(1063年)三月,宋仁宗病逝,赵曙登基,是为宋英宗。

也许,终其一生,宋仁宗都没有真正原谅晏殊。而晏殊一生刚毅直率、清廉俭朴,却被视为后党,知音何难啊。正如他词中所写,“衷肠事、托何人?”这是他的心曲,也是所有知音难觅、天涯惆怅客的心曲。

家住西秦。赌博艺随身。花柳上、斗尖新。

《山亭柳》,词牌名,又名“遇仙亭”,晏殊是宋词中第一次用平声韵填写此调的作者,这个词牌也以晏殊这首为正声。

开篇就是歌女自述,我家住在西秦,具有多种技艺,敢于和人比试竞争。在吟词唱曲上别出新裁,翻新花样。西秦,地名,在今甘肃省榆中县。花柳,泛指一切歌舞技巧。“斗”,是竞赛之意。“尖”,是高处,是过人之处。“新”,不是陈陈相因的旧套,是创新的式样。合起来,这是歌女的自夸,说自己在多种艺术才能上都敢和大家竞赛,并且比别人技艺高超,绝不流俗。

偶学念奴声调,有时高遏行云。

念奴,是唐代天宝年间著名歌女,因音色绝妙,玄宗时常诏见命歌。唐代诗人元稹曾在《连昌宫词》中称其“飞上九天歌一曲,二十五郎吹管逐”。宋代文学家、音乐家王灼在《碧鸡漫志》卷五中引《开元天宝遗事》:“念奴每执板当席,声出朝霞之上。”可见念奴的歌声是激越清亮的类型,而本词中的歌女学唱念奴的声调,那高亢的歌声有时竟能遏止住行云。

高遏行云,出自《列子·汤问》:说古有歌者秦青“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

词人用这个“偶”字,很有意思,偶是随意的意思,就是说歌女漫不经心地一唱,便能让天上的行云停住、听她歌唱,足见她唱得有多么美、多么动听。

蜀锦缠头无数,不负辛勤。

这一句写当年得意之时,歌声一发,令众人倾倒,博得赏赐无数,不辜负自己多年的学艺辛劳。“蜀锦”,是四川的丝织品,当时很名贵,古时歌女多以锦缠头,因借“缠头”之名指称赠与她们的财帛。

数年来往咸京道,残杯冷炙漫消魂。

下片描写歌女年老色衰、不负盛年时,数年来往返于咸京道上,所挣得的不过是一些剩酒冷饭。如此冷遇,跟当年蜀锦缠头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残杯冷炙句,化用的是唐代诗圣杜甫的《赠韦左丞》诗:“骑驴十三载,旅食京华春。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词人从歌女由盛转衰的遭遇,怀想自己从汴京高官到永兴军闲差的遭际,充满了“借他人酒杯浇自己块垒”之寓意。歌女之悲凉,如同词人自己的辛酸,都是不平,都是愤恨,都是消魂。

衷肠事、托何人。若有知音见采,不辞遍唱阳春。

满腹心事,该向何人去诉说?已经没有人再来欣赏他们的才艺,歌女如是,晏殊自己也如是。“衷肠事”,是指内心的事,对歌女来说是指终生相托的良人大事;而对晏殊来说,是可以安身立命、终生为之奉献而不改变之事。

假如有一个知我心的人“见采”(“采”,选择、接纳),那么我将唱尽高雅美好的《阳春白雪》的曲子,把一切最美好的东西都奉献给他。这里的“若有”是实无,也就是悲叹找不到知音。表面是写歌女想要寻找知音,内力却是写晏殊想要寻找政治上的知音,表达了他作为一个封建士大夫的忠君、报国之情。

一曲当筵落泪,重掩罗巾。

“重掩”,是屡次流泪,屡次擦干。歌女酒筵前唱歌,想起当年得意之时的满堂彩声,再看到眼下这样的凄清冷落,不禁当即流下了眼泪。唱完一曲后,歌女再次拿起罗帕掩面而泣。感到悲哀,却还要强作笑颜,其悲哀就更为深重了。这里就想起唐代诗人白居易的《琵琶行》,“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这里的眼泪,不仅是歌女的,也是晏殊的,他们都是天涯沦落人,他们都是知音难觅的漂泊异乡客。

这首《山亭柳》一反以往相思离别、春愁秋恨的吟咏,而是通过一个天涯漂泊的歌女的形象来咏叹知音难觅、大才被弃的内心悲凉。写作风格也从雍容闲雅,而变得激越悲凉。这在宋词创作中,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

《山亭柳·赠歌者》 宋代 晏殊

家住西秦。赌博艺随身。花柳上、斗尖新。偶学念奴声调,有时高遏行云。蜀锦缠头无数,不负辛勤。

数年来往咸京道,残杯冷炙漫消魂。衷肠事、托何人。若有知音见采,不辞遍唱阳春。一曲当筵落泪,重掩罗巾。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古典诗词鉴赏:晏殊《山亭柳·赠歌者》赏析及阅读训练
晏殊《山亭柳·赠歌者》赏析
晏殊《山亭柳·赠歌者》
叶嘉莹 | 晏殊词果真是“富贵显达之人的无病呻吟”吗?
《山亭柳·赠歌者》晏殊
隔离第二天(4.7)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