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如果没有安史之乱,中华疆域会有多大?会比今天还大吗?

日本著名学者内藤湖南曾将中国历史划分为:上古,从开天辟地到东汉中期;中世,从东晋、五胡十六国时代到唐中期;近世前期、宋元时代,近世后期、明清时代。

其中,上古时期主要是中华文化产生和形成,并从一个地方逐渐向周边地区扩展的时代。中世主要是指周边民族受中国文化的影响开始觉醒后,其势力开始向中国内部产生反动性影响的时代。之后中国历史在唐宋时期发生了重大的质的变化。故此中国的近世并非开始于鸦片战争之后,而是开始于宋代。

我们无意讨论内藤湖南的划分原因和因素,不过此人的主张至今依然有研究意义。我们需要看的是内藤湖南关于上古和中世的说法,其实,上古到中世,中华一直是向外发展的。从点、线到面。

从单一个体到家庭,再到家族,再到氏族,再到部落,再到国家,最后一统天下。这就是中华文明的发展脉络。

我们可以从中华向外发展最明显的三个时期来窥探出中华向外发展的秘密,那就是秦朝、汉朝和唐朝前期。但唐朝安史之乱后,中华似乎停止向外发展的步伐,中华的对外戛然而止,从此之后,对外变成向内。

那么,我们的疑问是如果没有安史之乱,中华还会继续对外发展吗?疆域会无限发展,比现在的还大吗?

要弄清楚这个问题,我们有必要梳理一下中华的向外发展历史,尤其是秦朝、汉朝和唐前期。

公元前230年,秦灭韩;前228年,秦灭赵;前225年,秦灭魏;前223年,秦灭楚;前222年,秦灭燕;前221年,秦灭齐。终于秦并天下,秦始皇嬴政成就了前无古人的伟大功业,虽然他兼并六国,但并不满足原来东方六国的疆域,而是继续对外发展。

早在王翦攻灭楚国后不后,秦军就越过大山和丛林进入现浙江南部和福建地区征服那里的越人,并置闽中郡。

公元前215年,蒙恬以30万大军在北方占领了河南地,将匈奴势力一度驱逐到阴山以北,秦朝于当地设九原郡。

后来秦始皇又叫蒙恬修筑长城来防御北方的草原部落,将原来赵、燕、秦三国所修筑的长城连接起来,形成“起临洮至辽东,延袤万余里”的秦长城。

接着秦始皇又派大将横扫北越,他叫人开凿灵渠以连接湘水和漓水,秦军顺势南下,夺取今两广和越南东北部地区,在当地设南海、桂林、象三郡。

所以,我们可以看到,秦始皇对外发展是全面的,四面八方都有,因此,到秦始皇去世前,其疆域范围已是北至河套、阴山与辽水下游,南达越南东北、西至陇山、川西和云贵,东抵朝鲜半岛北部。

秦始皇奠定了中华版图。

再看汉朝,刘邦建立汉朝后,基本上接盘了秦朝的版图遗产,但刘邦到汉武帝之前,疆域基本局限于中原地区,并没有比秦始皇时期的大多少,直到汉武帝时期,鉴于国力的恢复才再度大规模向外发展。

雄心壮志的汉武帝首先开始反击匈奴。

公元前127年,卫青北击匈奴,收复河南地、陇西、北地、上郡的北部,置朔方、五原二郡。云中、雁门二郡的北界也向外扩展。汉朝的北部疆界至此推到河套,阴山以北。

公元前121年,汉武帝手下的另一位大将霍去病出陇西击灭居于河西走廊的匈奴部落,以其地设酒泉郡。后又分割为张掖、敦煌、武威三郡。连同在湟水流域设置的金城郡,合称河西五郡。

解决北方匈奴问题的同时,汉武帝也向南方扩展,公元前138年,汉武帝管理东瓯,也就是现代的浙江南部一带,公元前111年,汉朝将闽越国收入版图。公元前112年,汉朝平南越,将海南岛纳入到版图。汉朝疆域由陆地扩展到沿海岛屿。

而在西南地区,汉朝也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成功将汉朝版图推进到云南哀牢山和高黎贡山一带。

公元前108年汉朝又将朝鲜半岛纳入到版图范围内,设置了东北四郡。

公元前60年,汉宣帝时期,汉朝设立西域都护府都督西域诸城邦,疆域再次扩大。汉朝极盛的时候,统治疆域从西域远到朝鲜半岛,从北方的草原到海南天涯海角,疆域可谓空前扩大。

不过西汉晚期和东汉晚期,中原战乱不断,领土不断缩小,直到隋唐时代,尤其是唐朝,中华才重新恢复对丢失地区的控制。

在唐朝最强盛的时候,国土面积高达1237万平方公里。太宗皇帝以及他的继承者们成功地将伊犁河流域以及今天哈萨克斯坦境内的巴尔喀什湖、吉尔吉斯斯坦境内的伊塞克湖和托克马克都纳入到大唐帝国的版图中。

公元640年,贞观十四年,大唐设置安西都护府于交河,然后是公元668年,总章元年大唐设置安东都护府于平壤,次年改瀚海都护府为安北都护府。

公元679年,调露元年大唐置安南都护府于宋平(今越南河内)。东西南北,都有都护府。

公元747年,大唐安西节度使高仙芝消灭石国后,大唐在中亚的势力拓展至阿富汗一带,中亚五国完全纳入到大唐帝国的势力范围内。

此时的大唐南边到了越南,东边到了朝鲜和韩国,北边到了蒙古国和俄罗斯,西边更是包括了哈萨克斯坦东部和东南部、吉尔吉斯斯坦全部、塔吉克斯坦东部、阿富汗大部、伊朗东北部、土库曼斯坦东半部、乌兹别克斯坦大部。

不过此时唐朝疆域达到极限,不仅唐朝达到极限,中华版图也达到极限。因为公元750年和公元755年,两场失败改变了中华民族的方向。

公元750年高仙芝怛罗斯之战的失败和公元755年安史之乱的失败,标志着大唐向外发展的终结。

实际上,现在我们可以总结一番了,中华文明是在农业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文明,换言之,我们是农业文明。农业文明也是要向外扩展的,由于定居的需要,所以要建立国家;由于需要兴修水利、对付天灾和抵抗外敌,又必须由城市国家变成领土国家,最后发展为大一统的中央集权。

所以,向外发展是必然的。

但农业文明的向外发展和游牧民族不一样,游牧是以财富、女人为主,农业文明主要是土地。因此,农业文明对外发展是有限制的,到一定程度就会停止对外,尤其是向外的失败,更加剧这种挫败感。

大唐安史之乱便是这个转折。大唐安史之乱前,农业文明对外已经达到它所能承受的最大限度了。

所以说即便没有安史之乱,也不意味着,唐朝的疆域能够无限向外发展,终究会限定在一个范围之内。

那么,诸位以为然否?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最中华,中国历史上大一统帝国鼎盛疆域图(精美地图集)
中国历史上的三大盛世,影响最深远的,却最容易被人忘记
为什么日本人所绘制的大唐地图中,竟将日本九州岛纳入中华版图?
我国古代对西域的开拓,始于汉武帝,至清朝乾隆帝得以完成
大唐灭了多少国家,其版图究竟有多大?
中华五千年八次巅峰史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