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开门见大雪郑板桥写下这首诗,通篇无一个名句,却成一首咏雪名篇

“三绝诗书画,一官归去来”,是画家李鳝用来形容郑板桥的诗句。在书画界,郑板桥是一个怪人,一生只画石、兰、竹,他给出的理由是石头万古不败、兰花四时不谢、竹子百节长青,而他要做一个千秋不变之人。

郑板桥的书画现在不是一般人能买得起的,但他的轶事却是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他巧骂豪绅、巧判趣案、在茶壶上写诗等趣事,都广为流传,可见民间百姓对他的喜爱。那么当这样的一位文人正儿八经写起诗来,又能写出怎样的妙作呢?

本期要和大家分析的是郑板桥的一首高水平咏雪诗。一日清晨郑板桥推开房门见到大雪,一时见景生情写下了这首《山中雪后》。全诗写的不过是寻常雪景寻常梅,通篇更是无一个名句,只是淡淡写来就美得令人心醉 ,成一首咏雪名篇。

《山中雪后》

作者:郑板桥

晨起开门雪满山,雪睛云淡日光寒。

檐流未滴梅花冻,一种清孤不等闲。

郑板桥出生时家道中落,三岁丧母,长大后虽考中了秀才也做了个芝麻小官却终究受不了官场尔虞我诈,30岁时他便开始卖画为生。而他的画作早年也并不值钱,所以生活对他来说是艰难的,这一点和明代画师唐伯虎是一样的,这首诗就是写于这段时期。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前两句写自己开门见雪满山时的情形,山头被大雪覆盖,天空虽已放晴,但云朵淡淡的,连那日光看起来都是那么寒冷。与很多惊艳的咏雪诗相比,这样的写景似乎寻常得很,但其实藏着诗人的“小心机”。诗人用“晴”和“光”这两个暖景,来衬托云淡和寒意,通过看似矛盾但却强烈的对比,一股寒气跃然纸上,也为后两句咏梅做好了铺垫。

第三句“檐流未滴梅花冻”短短7个字,写出了雪中寒梅被冰雪凝冻的情形。此时积雪还没有融化,正是最冷的时候,寒梅虽被冻住了,却并没有失去生机。最后的落笔,诗人用“一种清孤不等闲”来赞美它的坚韧,这样的雪景虽是寻常的,但寒梅身上体现出的孤高之气却不寻常,所以诗人说它“不等闲”。

纵观这首诗,通篇并任何高级的字眼,也没有一个千古名句,但这些平淡的字句拼在一起,却具有极大的感染力,令人印象深刻。诗人看似只是写雪景咏寒梅,其实寄托的正是自己的人生追求,正像他说的:“要做千秋不变之人”一样。

在写完这首诗后没几年,为了生计郑板桥只能再步入科场,考中进士后他曾两度为知县,结果还是一样无法忍受官场习气,只能再次以卖画为生。不过这个选择如今看来肯定是对的,毕竟朝中不缺一个像他这样的官员,但画坛却不能少了他郑板桥,正如这首《山中雪后》中写的一样,“一种清孤不等闲”才是他郑板桥的风度。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描写梅花 檐流未滴梅花冻,一种清孤不等闲
郑板桥这首诗表现手法高超,写出了不一样的竹子,同时通篇还充满了哲理!
郑板桥赏雪赋诗,吟诵了一首绝句,清新淡雅,尾句却撼人心魄
王维晚年最经典的一首诗,通篇描写的充满哲理,成为了千古名篇!
《全宋诗》里流传很广泛的一首诗,通篇很是唯美,成为了千古名篇
唐代高僧在大雪纷飞的清晨,写下一首咏梅诗,通篇更是立意不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