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莫言游母校,90多岁的恩师送首打油诗,他回诗一首,姜还是老的辣

长得不算帅,但却挺有亲和力的莫言,是一个“俗人”,而且俗得挺明显。别的作家笔名都有深意,而莫言的笔名仅仅是因为小时候太爱说真话,经常让大人们下不来台,所以用这两个字告诫自己要少说。但显然用了这个笔名也并没什么用,他该说还是要说。

得了诺尔奖后,有记者问他为何当作家,他的回答是:为了三餐都能吃上饺子。原来小时候他家有个邻居,是个作家,一天三餐都能吃上肉饺子,所以馋得不行的他便暗自立誓,长大后一定要当个作家。近日,莫言更是写出了诗体小说《饺子歌》,俗得这么可爱的作家,也着实让人喜欢。

除了写小说,莫言平日里最爱的就是诗歌了。说实话,他的古体诗确实写得很一般,但他的打油诗却挺有味道。本期要和大家说的就是他与恩师徐老先生的一次打油诗“对决”,毕业30多年的莫言回到母校办讲座,徐老便送了首打油诗给他,诗如下:

二月二,龙在田;二月三,龙腾渊。

毕业卅年再会面,师徒旧地忆当年。

谢师恩,言莫言;赞管兄,说向前。

掌声笑声连呼喧,侃出一片艳阳天。

魏公村,桃花潭,孤帆远影天际悬。

徐老先生也是一位出色的作家,是茅盾文学家和鲁迅文学家的获奖作者,一生桃李满天下,他对莫言的影响是很大的。从这首打油诗来看,老先生写诗确实是有两把刷子的。

首行用的是两句俗语,两个“龙”暗合了龙抬头的风俗,在田和在渊,颇有气势。第二行写的是毕业30年后,师徒一起旧地重游的场景。第三行“赞管兄”三个字令人肃然起敬,莫言真名管谟业,徐老先生是前辈却在论诗文时一副文人作风,称其为管兄。恍惚间让人想起了当年在长安城初见李白时,贺知章老先生的风骨和气度。

接下来的两行是写景,魏公村、桃花潭既是眼前之景,又巧妙地化用了李白《赠汪伦》和《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的诗境,不着痕迹地写出了师徒之间深厚的情谊,妙!通读徐老先生这首诗,虽非古体诗,却有古风古韵,同时写得通俗易懂,确实是难得的佳品。

莫言读到这首诗,自然要回赠恩师一首,他的诗如下:

与恩师的作品相比,莫言这首诗虽然看上去气势磅礴,但细品下来却还是输了阵势,读完不禁令人感叹:莫言也有输的时候。

首行同样是两个时间,但“母校游”之语显然没有徐老先生的“龙在田”和“龙在渊”有味道。第二行更上一层楼等倒是出自唐诗,但用得并不新颖。第三行一连用了4个3字排比,也算是有些新意。最后两行是赞美恩师年过90还能笔耕不辍,写诗忌讳过直、过浅,虽然是打油诗,也一样是要有些诗境的。与徐老先生最后的借景抒情相比,莫言这两句确实过直了些,对辛弃疾和李白诗的运用也确实是生硬了。

两首打油诗,通读下来,确实是高下立判了,不得不说姜还是老的辣。虽然诗写不过恩师,但诗中莫言对恩师的崇敬之情还是十分明显的,得了大奖不忘本,这一点是值得肯定的。这两首诗大家更喜欢哪首呢?欢迎讨论。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莫言和恩师叙旧后,每人写首打油诗,一对比就能知莫言的真实水平
徐怀中:从峰峰走出的文学将军
【诗艺花苑】顾盛杉:打油诗一组
冯骥才:莫言书法说
莫言跟着好友学写七律,写完后网上一晒,网友:您还是写打油诗吧
有趣的打油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