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武当山:“进了玄岳门,性命交与神;出了玄岳门,还是阳间人”

中国建筑自然和谐的文化精神

《周易》中曾经说:“是故阖户谓之坤,辟户谓之乾;一阖一辟谓之变。”

说的是:天地好比建筑的门户,而建筑门户又犹如天地。中国建筑讲究与自然互为依存,互为推进。《周易》即为道家经典,那便以武当山山门——玄岳门为例,聊一聊中国建筑文化那些事儿。

武当山山门:“进一步成神,退一步为人”

武当山之名源于先秦,又名太和山。北通秦岭,南接巴山,连绵起伏,纵横400多公里。

万千文字,不及山中一景,有机会道友可以前往一观。明代文学家袁中道在《游太和记》中的评价,直击武当山“道法自然,天人合一”:

“大都自然胜者,穷于点缀;人工极者,失其天趣,故野意之与浓丽,往不能相兼。惟此山骨色相和,神彩互发,清不槁,丽不俗,人言五岳不甚伯仲,良有以也。”

“玄岳门"是进武当山的第一重大门,以石凿的榫卯构成。石凿榫卯的制造工艺比木质榫卯更为复杂,所以也更费时费力,但这也体现了中国古老的文化和智慧。

按照道教的规矩,从山门起,就是人与神的分界。

向前走便进入了仙山武当,古代便有“进了玄岳门,性命交与神;出了玄岳门,还是阳间人”的说法。

武当山布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同时,玄武门这里还是人与天、地的分界线。

按照以玄岳门为界的说法,从古均州到玄岳门为60华里,此为"人”间。


踏入玄岳门的第一步,到武当南岩为40华里,这一段则为“地”的空间。

寓意“人”在“地”的空间修炼,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其间的建筑全部按真武大帝修炼的传说而建。

再从南岩到金顶为20华里,则为“天”的境界。同时,这里便是真武大帝坐镇天下,赐福万民的仙境。所以,民间也有“不入金顶”的说法。

天、地、人以1:2:3的比例,意在对应道教始祖老子《道德经》中“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的哲学思想。

武当山“天人合一”的建筑审美

武当山建筑群在处理自然与人工的关系问题上,深入贯彻了“道法自然,天人和谐”的主张,达到了自然与人工相互渗透、相互融合的效果。

这也是非常值得现代社会在发展中去努力继承和学习的古建筑中的传统文化。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性命双修论
武当论道——回复网友留言
中和集卷二
道教法器——乾坤圈
也谈玄关一窍 刘周天
《中和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