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唐朝的婚姻礼俗:“妇人贞吉、从一而终也”的情感宣言

唐朝的婚姻礼俗:“妇人贞吉、从一而终也”的情感宣言

在世人的眼中唐朝不仅是盛世的代名词,同时也是诗歌的海洋和爱情的天堂。纵观古代历朝历代的历史,不难发现只有唐朝的“才子佳人”传记最多。

这不仅与唐朝人的思想比较开放有关系,同时还与“唐诗”这种文化载体,对爱情的宣扬与传播有关联。

唐朝作为古代封建王朝中的巅峰朝代,其政治、经济和文化都达到了顶峰。在物质生活极大丰富的基础之上,以及精神和思想格外活跃的氛围之下,生活在唐朝时期的人们,在拥有更多业余时间的前提下,逐渐将注意力由生产、生活转移到“花前月下”。

虽然唐朝也依然是“男尊女卑”的封建社会,但由于女性获得了更多的社会地位和自主权。所以她们不仅积极地参与到社会活动中去,同时在面对爱情时也更加大胆。甚至在盛唐时期还曾,一度出现过“女追男”的热潮。

这在封建思想与礼教比较严苛的封建社会,绝对是一种令人叹为观止的做法。

但在大唐盛世的感召之下,再加上具有浪漫主义色彩的文学熏染,尤其是诗歌的促进作用,让当时唐朝的都城长安几乎变成了,一个充满荷尔蒙气息的“浪漫之都”。

“浪漫之都”长安城内的爱恋和相思

1.唐朝时最佳的恋爱场所“夜市”

盛唐时期的长安城“夜不闭户”, 生活在长安城内的老百姓,即使是在晚上也可以去逛“夜市”。虽然在唐朝覆灭之后,生活于宋朝汴京的人发明了,“勾栏瓦舍”以供娱乐。但是在当时的唐朝长安的“夜市”,就已经出现了类似“勾栏瓦舍”的娱乐场所。

尤其是在一些比较大型的节日期间,长安城内的“夜市“更是火爆一场。各式各样、令人垂涎欲滴的唐朝小吃,五花八门的杂耍和“小把戏”,在丰富了唐朝人的夜生活的同时,也为唐朝时期的情侣们提供了谈情说爱的最佳场所。

年轻的恋人们穿梭于人群之中,不停的搜罗着美食和快乐,此情此景大有“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浓情蜜意。为了烘托爱情气氛很多大诗人,也不遗余力的创作出了很多“爱情诗”。

既有“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的郎情妾意;也有“尽日问花花不语,为谁零落为谁开”的暗恋之情;当然“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的青梅竹马,才是唐朝人最为推崇的真挚爱情。

两个情窦初开、私定终身的年轻恋人,在热闹而又繁华的“夜市”之中,尽情的享受着仅属于两个人的快乐。

但如果大家认为唐朝时期,人们已经默许了“恋爱自由”就大错特错了。这种所谓的“恋爱自由”,不仅无法被封建家长制所接受,而且也会被当时的世人所唾弃。

2. 唐朝时的“恋爱自由”与婚俗礼制

自从周朝制定了《周礼》之后,在其之后的各个朝代都将《周礼》作为,政治、经济、文化以及人伦的不二准则。无论任何国家

“逾越”了《周礼》就会国将不国,个人违背了《周礼》的礼制也会被视为大逆不道。

生活在唐朝的人虽然所受到的,封建束缚相对来说要弱一些,但是这也不能成为他们,“逾越”封建礼制的理由。

只要是封建统治国家无论帝王还是达官贵人,无论是平民百姓还是国家内的一草一木,都应该遵守封建礼制的约束。

所以从这个观点来看,唐朝人虽然获得了相对自由,但是这种自由也必须在,封建礼制允许的范围之内。

而这种封建礼制的束缚,却涉及到了社会的方方面面。无论是生老病死还是婚丧嫁娶,都应该依照封建礼制的要求行事。

唐朝婚俗之“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1.“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唐朝人的婚俗其实就是依照《礼记·昏义》而定。《礼记·昏义》规定了“六礼”习俗,即“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

从这个礼制规定中不难发现,唐朝人的思想即使再开放,在婚姻大事上也应该遵照“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所谓“父母之命”指的是,作为儿女他们的婚姻,应该遵照父母的要求而定。只有父母作主的婚姻才被当时社会所接受,否则不仅违背了封建礼制,同时也是大逆不道的做法。所以当时很少有人会冒天下之大不韪。

即使所嫁或迎娶之人并非自己属意之人,也只能“打碎钢牙往肚里咽”。 以这种规定和形式确立的婚姻关系,不仅谈不上爱情而且婚后还会十分不幸。很多唐朝女性甚至因为,无法忍受婚后生活而自杀。

“媒妁之言”,指唐朝年轻人到了适婚年龄,要想成家必须要经过“媒人”介绍。只有这样才符合唐朝婚俗。否则在没有经过父母的允许或者媒人的介绍,就私定终身不仅大逆不道,而且还很容易受到社会谴责。

2.唐朝婚俗中的“六礼”

如果从广义上来讲唐朝婚俗中的“六礼”, 实际上指的就是“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六大项,通俗一点说就是从议婚一直到完婚的整个过程。一对新人只有经过“六礼”之后,才能算真正结为正式夫妻。

所谓“纳采”其实是指,男方家属应该请媒人去女方家提亲。但是这里面会出现两种情况,一种就是女方家答应“议婚”之后,男方家属才能开始准备彩礼,并前去女方家求婚。这样不仅显得特别隆重,而且完全符合封建婚俗规定。

“问名”是“六礼”流程中的第二个关键步骤,简单的说就是男方家属,应该再次请媒人去问女方的名字以及出生日期。这样可以了解一下双方,是否有“八字不合”的问题存在。一旦出现“八字不合”这门亲事就会告吹。

“纳吉”其实是“问名”的补充步骤,即男方问完女方的名字和八字之后,需要进行占卜并预测吉凶。只有卜得吉兆之后才会备好彩礼,并通知女方家属敲定黄道吉日。

“归卜于庙,得吉兆,复使者往告,婚姻之事于是定”,所说的内容就是“纳吉”。

“纳征”、“请期” 和“亲迎”,作为“六礼”的最后三个步骤,虽然要比前三个步骤简单一些。但是却可以直接决定是否迎亲成功。“纳征”之时会将聘礼送给女方,然后才能择定婚期并迎娶新娘。

深受封建礼教至酷的唐朝爱情

在古代封建社会婚俗中的“六礼”弥足重要,无论缺少哪一个环节,都对婚姻有很大影响。虽然唐朝是一个非常浪漫的朝代,而且人们的思想也相对开放,但是在封建理智的面前,所谓的浪漫和开放只是过眼云烟。

纵使有千般才学、万般能耐,但如果没有“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没有按照封建礼教的预定俗成,即使两个人特别相爱也无法有情人终成眷属。即使彼此拥有“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的柔情,也依然不可能双宿双栖。

笔者认为如果从这个角度进行分析,即使不是在唐朝只要是封建社会,古人的婚姻制度就会遵照”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所以这也是很多古代爱情悲剧的源头。因为在等级森严的封建礼教影响下,婚姻和爱情本来就是两码事。

虽然唐朝上演了很多才子佳人的故事,并且也有挣脱封建至酷的爱情存在。但大多数情况下这其实都只是人们的一个梦想。虽然唐朝人的婚姻要受到很多束缚,但是有一种仅和思想、心理有关的思念,却没有任何制度和任何人可以阻挡。

“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 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此水几时休,此恨何时已。 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

这种彼此之间“相思、相恋”的感情,虽然炽热而又让人感动,但是却终究抵不过“长江头”与“长江尾”的地域与空间上的距离。

“从一而终”或许并不是封建礼教的束缚

无论是唐朝时期还是现代社会,人们对“从一而终”的爱情和婚姻都十分羡慕。虽然在古代社会“从一而终”,是一种 束缚女性的封建礼教。但是如果嫁给了爱情,那么这种形式的“从一而终”,其实就是所谓的幸福与幸运的代名词。

“从一而终”语出《易经·恒卦·象曰》:“妇人贞吉、从一而终也”。其原意是指古代女子一旦嫁人之后,就应该对自己的丈夫“从一而终”。也就是终身只能嫁一个丈夫,即使她的丈夫早亡也不能再嫁。

笔者认为虽然从表面上来看,这种意义上的“从一而终”确实有违人性。但如果大家能够换一个角度来思考问题,就会发现古人所倡导的“从一而终”,其实除了有一女终身嫁一夫的意思之外,另外一层意思就是希望两个相亲相爱的人能够白头偕老。

如果用积极的想法去考虑这个问题,不难发现“从一而终”其实也是一件幸福的事情。虽然唐朝时期的女性在婚姻上没有自由,但是她们对“从一而终”的理解,可能也与现代人的想法差不多。

唐朝时期的长安作为一座国际大都市,一举一动都会牵动整个唐朝的走势,尤其是长安城内年轻男女们的恋爱观,其实也会成为整个唐朝时期,人们恋爱和婚姻的风向标。

虽然封建社会对婚恋自由有很大束缚,但是唐朝时期的“恋爱诗”却多如牛毛,这其实也是人们向往婚恋自由的观点体现。

结 语

唐朝人的婚恋观和对爱情的向往,其实也可以代表古代人对待感情的一个分支。唐朝作为古代社会中思想比较开放的朝代,其实这种所谓的开放思想,不仅降低或减弱了封建礼制对古代女性的束缚,同时也为唐朝人的浪漫爱情打开了一到闸门。

笔者认为唐朝时期所创作的,“爱情诗”以及“相思诗”,其实非常具有古风古韵的浪漫之感。虽然当时的生产力不高,而且也没有发达的交通和通讯设备。但唐朝人的爱情却依然可歌可泣。

“从前的日色变得慢 车,马,邮件都慢,一生只够爱一个人”。这首现代短诗其实完美的诠释了,唐朝以及古代爱情的特征。虽然什么都慢但“一生只够爱一个人”的恋爱态度,却非常值得现代人学习。

【参考文献】

1.杨晓涵《从唐传奇看唐代文人“游戏人生”》

2.李阳《从唐传奇看唐代士子的婚姻爱情观》

3.胡燕《透过唐传奇中的女性形象看唐代文人的爱情婚姻观》

4.杨菲《从唐传奇看唐代知识分子的爱情婚姻观》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汉晋时期巴蜀地区与中原地区婚俗文化对比研究论文
从电影《喜宴》看中国传统婚俗及其文化内涵
坡刘村史 民俗 婚娶——订婚
千奇百怪【集结各少数民族婚俗、各区域省份婚俗】 ( 2 )
古代婚俗文化:古人为何流行晚上结婚?“抢婚”是怎么一回事?
古人为何将“婚姻”称为“昏因”?谈谈少有人知的古代结婚习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