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安史之乱结束,杜甫写下人生最开心的诗《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古人说:“诗言志”,但诗更传情。古典诗词中,收藏着一代代中国人的喜怒哀乐。“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的亡国之愁,“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的登科之喜,“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的北伐之苦;“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的悼念之哀。它是我们熟悉又陌生的精神世界,是我国文学宝库中的瑰宝。

本文就让我们透过唐代著名诗人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一诗,去感受那个战乱年代好不容易的还乡之喜。唐代宗广德元年(763年)春天,史朝义兵败自缢,持续了八年之久的安史之乱宣告结束。多年漂泊他乡的杜甫,听闻这个消息后,便不禁惊喜欲狂,脱口而出了这首七言律诗。因为此诗感情奔放,痛快淋漓地抒发了诗人无比喜悦的心情。

所以它被后人称为杜甫“生平第一快诗”,也历来被世人所推崇。尤其诗中的千古名句“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道出了千千万万因战乱不能回乡的人的喜悦之情。即便是在千百年后的今天,我们读来也依然能够感受到字里行间溢于言表的喜悦之情,可谓是处处渗透着“喜”字。下面我们便来具体看看杜甫的这首《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首联“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便传达出了杜甫因突然收到捷报而急于奔回老家的喜悦之情。它的意思是说,我在四川忽然收到了唐军收复蓟北的捷报,不禁喜极而泣,泪水浸湿了衣衫。“剑外”,即剑门关以南,这里指杜甫暂住地四川。“蓟北”,泛指唐代幽州、蓟州一带,也就是今天的河北北部地区,唐代是安史叛军的根据地。

颔联“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即我回头看,妻子和孩子哪还有忧愁的样子,只见她们胡乱地卷起诗书惊喜欲狂。虽然杜甫没有去说,安史之乱的八年里,他是怎样的颠沛流离。但从妻子的反应来看,不能回乡的痛苦是压抑了她们一日又一日。所以才会表现出这样急切收拾行李想要回乡的动作。而妻子之喜,也就是杜甫之喜。

颈联“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则是承颔联中的“喜欲狂”作进一步描写。它的意思是说,我不仅要在晴朗的日子里放声高歌,痛饮美酒,还要在鸟语花香的春天里与妻子和孩子相伴着回乡。从这两句诗中,我们可以感受到杜甫出自胸臆,奔涌直泻的喜悦之情。它就如同李白的“仰天长啸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尾联“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也就是说,我要立即动身启程从巴峡穿过巫峡,再从穿过襄阳后便直奔洛阳。值得注意的是,杜甫这里并没有动身,而是他听闻捷报后的狂想。但是杜甫却通过“即从”、“穿”、“便下”、“向”等动词,将本来相距很远的四个地方,营造出了一种弹指之间,就回到故乡的感觉。这恰恰是杜甫喜悦之情溢于言表的体现。

总的来看,杜甫这首诗感情奔放,痛快淋漓地抒发了因安史之乱结束,得以回乡的无比喜悦的心情。从写作手法来看,它一气如注,不见句法字法之迹,属于典型的“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

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八年安史之乱,杜甫到底经历了什么?网友:你看他诗歌里写了啥
杜甫喜极而泣写下一首诗,句句洋溢着喜悦之情,被称为生平第一快诗
杜甫最狂的一首诗,号称杜甫“生平第一快诗”,读了使人无比惬意
唐诗:《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杜甫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赏析 (修订版)
唐诗177《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杜甫)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