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陆游:本想成为一个金戈铁马的战士,却变成了一个骑驴吟诗的文人

南宋,一个时局动荡的年代,但在当时却涌现出了以“中兴四大诗人”为代表的一批文人。爱国主义诗人陆游,就是其中之一。国家不幸诗家幸,陆游在那个纷乱时代的诗歌创作,却成为了我国爱国主义文学发展的一个高峰。

在他的近万首诗中,贯穿着强烈的爱国精神,主要表现为他对于国家命运的无限关怀,和对祖国的土地、人民和历史文化传统的热爱,正因如此,他成为了一个伟大的作家。可是有没有人想过,这么爱国的人为什么不踏上战场为国争光,反而是呆在家里舞文弄墨呢?故事太长,且听我慢慢道来!

陆游出生在一个有文化传统的官僚地主家庭,祖父陆佃当过尚书右丞,父亲陆宰官至吏部尚书、淮南计度转运副使,本来他一出生就可以过上别人羡慕的生活,可是才一岁的他就遭遇了“康靖之难”带来的苦痛。

小小的陆游哪里懂得什么是战乱纷争,什么是政权统治?他只知道自己总是在熟睡的时候被颠簸起来,他随家人辗转反侧跑了无数个地方,饱一顿饿一顿的生活让他不禁发问,我们为什么要四处躲避?这时,无数金人残暴杀戮的故事萦绕在了小小陆游的耳边。直到九岁陆游才携着对金人的怨恨第一次回到了家乡山阴。

一路上的颠沛流离让年仅九岁的陆游饱经沧桑,所以小小年纪就萌发了忧国忧民的思想,正如他在《感遇》中所说:“少小遇丧乱,妄意忧元元。”他怨恨金人,因为金人让他无家可归,金人让他颠沛流离,金人让这个本来美好的世界,变得硝烟滚滚。所以他从小就立下大志,坚持抗金,收复河山,为国争光!

17岁,意气风发的年纪,陆游听到了岳飞被害的消息,这时陆游的内心中充满了对金人的怨恨和对战场的向往,万分沉重的心情让他再一次下定了北伐的决心,。20岁,满腔热血的陆游又在一首诗中写道,“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他极力希望自己能够亲临战场,冲锋陷阵,报效祖国!

怎奈何报国无门,自己空有一腔热血,却不知该往何处挥洒,愤懑失意的他写下了这首《卜算子·咏梅》: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酷爱梅花的陆游,喜欢的就是梅花不畏严寒的高尚品格,他以梅花自喻,表达自己坚定不移的决心,那“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的梅花,正是诗人一生对恶势力不懈的抗争精神和对理想坚贞不渝的品格写照。

后来他独自一人离开了家乡,漂泊一路居无定所,还好凭借着自己扎实的学识和才气横溢的文思博得了考官陆阜的赏识。绍兴二十三年,陆游终于迎来了人生的一大转折点——进士考试,他以优异的成绩夺取了榜首。看似机会摆在了眼前,可现实还是给了他一个大嘴巴子,因为他平常“喜论恢复”,而且考试名次高于秦桧的孙子秦埙,所以他就被秦桧除名了。因此陆游受到了极大的打击。这时他看见了人心险恶和世态炎凉,可是心中那颗立志报国的心依旧热血沸腾。后来直到秦桧病死,陆游才得以被重视起来。

最开始,他当上了福建宁德县的主簿(主簿是典型的文官,典领文书,办理事务,大概相当于现在的秘书长。)在任期间,改善了不少政策,深受老百姓的爱戴。两年后,他又被调回临安,听说张浚有北伐的想法。这让陆游两眼放光,寻觅半生终于找到了与自己志同道合的人,所以他力挺张浚出兵北伐。

然而世事难料,没过多久朝廷就传来了张浚在符离兵败的消息,陆游不甘心,一再上书朝廷,坚决要求再度北伐。这时朝廷中的主和派十分的不爽,他们在宋孝宗面前对张浚大肆攻击,还说张浚用兵,全是陆游怂恿的。最终张浚被排挤出朝廷,陆游也因为“交结台谏,鼓唱是非,力说张浚用兵”的罪名被罢了官。他失落的返回了老家山阴,揣着无限的无奈,过起了闲居的生活。

返回老家,一待就是四年,对别人来说四年转瞬即逝,但对陆游来说却像是度过了半生,他整日思索着该如何带兵打仗,如何冲锋陷阵,可到头来也是只是一场空。终于在入蜀后的一年后他迎来了转机,这一年王炎来四川任宣抚使(唐后期派大臣巡视战后地区及水旱灾区,称宣先安慰使或宣抚使。),准备收复失地,这让陆游重燃了报国的希望。经过虞允文的介绍,陆游被任命为宣抚使司干办公事(也就是王炎手底下的一个小官)。

果然不负陆游所望,两年后他终于披上了战袍,走上了军事前线,酣畅淋漓的军旅生活让陆游感到了前所未有的满足,从此他的诗风也发生了一大变,还获得了“诗家三昧”的称号。可是好景不长,这年九月王炎就被调回了朝廷任枢密使(在宋朝,枢密使的权力与宰相相当)。没过多久陆游也被调到了成都就任参议官(略低于之前王炎的职位),于是他经略中原的计划又一次成为了泡影。

他苦闷,他不甘,无奈、悲愤、恨铁不成钢的情绪在这一时期涌现在他的作品中,如这首《金错刀行》:

黄金错刀白玉装,夜穿窗扉出光芒。
丈夫五十功未立,提刀独立顾八荒。
京华结交尽奇士,意气相期共生死。
千年史册耻无名,一片丹心报天子。
尔来从军天汉滨,南山晓雪玉嶙峋。
呜呼!楚虽三户能亡秦,岂有堂堂中国空无人!

经历过战争,写出来的诗也带有了些许的壮阔沧桑,颇有老杜的雄浑气势,又不失岑参诗的语奇体峻。脱离了战场就以笔做刀剑,在诗里抒发杀敌的呼喊和激昂的情绪。最后一句“呜呼!楚虽三户能亡秦,岂有堂堂中国空无人!”气势磅礴,讲出了自己的无奈,和他对待战争的态度。

过了几年,陆游的诗友范成大来到了四川当制置使(管制军务、地方的秩序),由于他们早已是知根知底的朋友,所以交往很随便,不拒礼法,再加上当时陆游为了缓解自己苦闷的情绪经常出入歌馆酒楼,所以引起了很多人的不满,说他“燕饮颓放”,他没做过多的解释,干脆就自号“放翁”,任由你们去说。

之后范成大和陆游先后被调回了临安,受到宋孝宗的召见,然而朝廷并没有重用他,只是让他到福建、江西做了两任提举常平茶盐公事,然后又把它闲置起来了。

陆游直到六十五岁才彻底罢官,看着自己的身子骨一天不如一天,他好像失去了对南征北战的无限向往,开始了“身杂老农间”的农耕生活。他常常将自己融入到辛劳耕作的农民之间,似乎是为了告诉自己,别再有什么伟大的报国梦,你和旁边这位晒得黝黑的大哥一样,只是个踏踏实实的农民。

尽管多次给自己洗脑,可他依然难以控制胸前的满腔热血。他时常幻想自己正在战场上奋力杀敌,幻想自己打了胜仗后的威风凛然。甚至做梦都是前线的铁马冰河: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尽管岁月无情,将他早已摧残的所剩无几,可他抗敌的决心和激昂的意气仿佛刻在了他骨子里一样,难以被抹去。谁能想到这个六十多岁的老头依旧有着二十岁的激情和三十岁的豪壮。

嘉泰二年,也就是韩侂胄当权的第七年,朝廷再一次下诏起用陆游。可是这时的他已经是一个七十多岁的老头了,他早已没有了二十岁的力气和三十岁的睿智。但他依靠着仅存的爱国情怀还是义不容辞的出了山,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把自己抗战的主张和对敌斗争的经验贡献出来,更希望能在生前看见祖国的统一。

谁能想到,这次出征又是战败而归,这个被失败困扰了一生的男人终于承受不住奸佞小人的污蔑和攻击,含着悲愤在床榻上永远的离去。一辈子的夙愿和满腔的热情都融进了临终前一个月所写的诗中:

《示儿》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等大宋收复了失地的时候,一定要在家祭的时候告诉我!”他将自己一生未完成的愿望又寄托在了子孙身上。子孙们每年都家祭,但他似乎从不曾听到“九州同”的消息……

他也想上战场,他也想为祖国抛头颅洒热血,就像他在《剑门道中遇微雨》中的反问:“此身合是诗人未?细雨骑驴入剑门。”难道我的一生真的只该是一个诗人?我只配骑着驴子走入剑门关?

短短的一句,包含了诗人多少的不屑,诗人才骑驴子,我就应当骑着战马征战四方。不甘也好,无奈也好,最后他不得不接受的事实是,明明自己奉献了一生,最后却只落得个诗人的称号。诗人也好,战士也罢,他唯独不是“放翁”,所有的情绪无以言说,也不必说。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成都专栏】 张中信 | 成都书—细雨骑驴入剑门
宋诗鉴赏-二月二十四日作(陆游)
走近大宋爱国诗人陆游——中国文学网
陆游专题阅读
陆游
才子杨万里的坎坷“临安路”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