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白居易夏日拜访高僧,热得受不了,听高僧一席话后在墙上写下经典《苦热题恒寂师禅室》

唐宋是我国古代诗歌发展最为蓬勃的两个朝代,不过真要说起来,这两个朝代的诗歌还是有比较明显的区别。唐代的诗歌重在抒情抒怀,而宋代的诗歌则多是蕴含哲理意味。就像同样是登山,唐代诗歌更多是“诗圣”杜甫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样的抒怀,而宋代诗歌则是王安石“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和苏轼“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样蕴含着很深哲理意味。

不过有一类诗歌,不管是在唐代还是宋代,它都蕴含着丰富的哲理,它就是禅诗。这些禅诗有些是出家之人写就,就像唐代诗僧黄櫱禅师的“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有些则是喜欢参禅悟理的诗人写就,就像“诗佛”王维的“山河天眼里,世界法身中”。

而笔者本期要分享的便是一首来自唐代大诗人白居易的禅诗,虽然只有寥寥28字,通篇大白话却藏有人生至理,其中一句更是成了不少人的口头禅。下面就来和笔者一起走进这首有趣禅诗。

《苦热题恒寂师禅室》

人人避暑走如狂,独有禅师不出房。

非是禅房无热到?但能心静即身凉。

白居易写这首诗的时候,正是他在某个炎炎夏日,去寺院拜访一位名为恒寂的禅师。天气炎热,道路上的人都走得很快,都想早点躲到有清风吹拂的凉快地方纳凉,只有恒寂禅诗一人在禅房内打坐。夏日的房间内闷热异常,白居易待了一会儿就受不了了,于是他便不解地问恒寂禅师“禅房内这么热,你怎么不换个凉快点的地方呢?”未曾想恒寂禅师却说“我并不觉得热,相反还很凉快。”这一席话不由让白居易深受触动,让他领悟了很多,于是他便在禅房的墙壁上题写了这首诗。

这首诗其实很简单,和白居易一贯的诗风一样,4句都是大白话,没有可以用到什么典故或者一些晦涩的字句,让人读之很容易便能理解全诗所要表达的意思。前两句是描写众人的不安和恒寂禅师的岿然不动,两者对比以众人的慌乱之态衬托出恒寂禅师的淡然。这自然而然也就引起了读者的好奇,也引出了诗人自己的疑问,为下文作了铺垫。

后两句则是诗人表达了自己的疑惑和恒寂禅师淡然的原因。难道恒寂禅师这么淡然是因为禅房内不够热?这看似疑问,其实更多是表达诗人的不解,因为他也在禅房之中,禅房中有多闷热诗人置身其中又怎能不知,所以这就让他很好奇为什么恒寂禅师在这般闷热的环境下还能淡然处之。

经过和恒寂禅师的一番交谈,诗人细细思悟,总算是明白了恒寂禅师为何不仅不觉得热,相反还觉得很是凉快。原来恒寂禅师内心平静如水,没有杂念涟漪,内心凉爽,所以对于外界的闷热能够忽视。这句“但能心静即身凉”现在也是被很多当做口头禅,时常能够听见人说“心静自然凉”。

其实白居易这首诗所要表达的,就是人世间的很多烦扰,其实都是人内心不平静而产生,因为心不静所以面对外界的环境自然才会心生诸多波澜。而他还曾写过一首类似的诗《消暑》,全诗云“何以消烦暑,端坐一院中。眼前无长物,窗下有清风。散热由心静,凉生为室空。此时身自保,难更与人同。”其实表达的同样是“心静自然凉”的这种禅理哲思,可以说对于这种心态平和静谧的状态,白居易始终都很推崇。

对于白居易这首禅诗,大家有什么看法?欢迎在评论区畅所欲言。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还在忍受酷热吗?“一句话”让你自然凉
人人避暑走如狂,独有禅师不出房。非是禅房无热到,但能心静即身凉。 ——白居易
古诗词日历 | 白居易《苦热题恒寂师禅室》
何以消烦暑 端坐一院中——咏暑热古诗词赏析(五)
白居易的十首消暑诗,可是禅房无热到,但能心静即身凉
【央视荐诗】7月25日:“眼前无长物,窗下有清风”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