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晏福生,他是“不死”中将,一生被开过3次追悼会,战场归来后:我还活着

近代历史波澜壮阔,涌现出无数英雄儿女,而开国中将晏福生,他的人生经历极具代表性。

晏福生在战场上,被开过两次追悼会,大家都以为他牺牲了。

可是,晏福生孤身一人,徒步千里回到部队,得知追悼会的事情之后,大喊:“谁开的追悼会?我非找他算账不可!我还活着呢!”

1984年4月7日,晏福生因病逝世,被史书评价为:半生独臂,一世许国。

战友们第三次参加晏福生的追悼会,望着老将军的灵堂,一切恍如昨日,欲问今夕是何夕?今年又是何年?

多么希望那位不死战神,能再次跋涉千里,回到大家的身边,再次大喊我还活着呢,再次完成死而复生的伟大壮举……

关于晏福生的事迹,要从1904年年说起,原本名叫晏国金,小时候跟随父亲习武,练就了一身好体格。

19岁那年进入安源煤矿当工人,遭受资本家剥削压榨,每天都能看到那些、患有职业病的矿工,因为丧失劳动力,所以被赶走。

随着共产党的革命思想来到安源煤矿,晏国金化名晏福生,积极参与工人运动,22岁那年光荣入党。

1928年的时候,工人武装被国民党打散,晏福生立刻掩护组织撤退,虽然同志们都成功撤离,但是他本人却落入了敌人的包围当中。

被军警抓住之后,晏福生说:“老总,我叫晏国金,晏福生是我堂兄,工友们都能证明。”

经过煤矿工人的证明之后,晏福生这才出狱,从那之后索性使用化名,紧接着去往井冈山,参加工农红军。

晏福生在党的怀抱中,学习了过硬的文化知识和革命理论,再加上作战勇猛,所以在1934年4月的时候,升任红六军团十七师四十九团政委。

长征开始之后,晏福生跟随部队,踏上了漫漫征途。

1936年4月,晏福生渡过金沙江,当他双脚踏上江岸,下意识眺望远方的时候,看到那连绵的雪山,好似是飘在天边的白色云彩。

因为部队多数都是南方人,从未在寒冷的环境当中行军,他们并不知道自己接下来,会遇到多么残酷恶劣的气候。

因为冬天已经过去,所以大家把棉衣拆了,取出了里面的棉花,随后缝合再次穿在身上。

晏福生在回忆录里写:那时候并未想过,会在雪山遇上多大的困难,只知道革命必将胜利,而我要为革命而战。

(玉龙雪山)

从远处看,雪山倒是风景壮美,走近之后才知道,气候变幻无常,原本朗朗大晴天,突然就疾风骤起,暴风骤雨带着冰雹砸下。

晏福生还没搞明白怎么回事呢,就被砸得鼻青脸肿,脑袋起了好几个大鼓包。

没过多久,又大雪纷飞天寒地冻,战士们都大骂:“这是什么鬼天气?”

贺龙、任弼时、肖克、王震等等等首长,也是初次来到这种陌生的环境,所以经过开会决定,为了避免出现损失,所以全体休息62个小时。

晏福生担任红十九师的师政委,他去附近的村里走访询问,不仅要了解雪山气候,同时也要寻找登山所用的装备。

晏福生说红军队伍准备爬雪山,有没有需要注意的?

当地村民原本很热情,可是一听红军要爬雪山,纷纷摆手摇头,下意识后退五六步,拉开双方距离。

村民认为,玉龙山是玉皇大帝的山,谁要是敢爬玉龙雪山,那必定会惹恼玉皇大帝,但凡是登山之人,都会被天诛地灭。

当地人之所以有这样迷信的说法,是因为玉龙雪山气候恶劣,自古以来都有许多年轻人想要登山,结果去了之后就再也没有回来。

好在是,并非所有村民都迷信,总有那么几位思想开明的老人家。

例如:晏福生遇到有位60多岁的私塾先生,这位老先生一听要登山,低着头长长叹了口气。

晏福生问:“老先生,我们军团要登山,请问您有什么需要注意的?”

私塾先生说:“可千万别上去,那是万年大雪山……飞鸟尽、走兽藏……”

按照老先生的说法,因为终年积雪很少融化,连鸟儿都飞不过去;倘若强行登山,后果不堪设想,更何况还是大兵团登山。

可晏福生坚决要翻越雪山,所以那老先生提醒说,山上很难呼吸,人参能补充体力;而且山上气温很低,要多准备生姜和辣椒,才能抵御寒气。

还有就是,山下的泉水不能喝,那都是哑泉,看着很清澈,实际上是雪山融水,浸泡了有毒的植物,和腐朽的枝叶之后,在山下汇聚成的泉水。

晏福生了解到这些事情之后,立刻回到部队,让大家把拆掉的棉花,再重新装回到“夹衣”当中。

紧接着,红军派人去附近,购买生姜、辣椒、棉花。

奈何雪山下的村民并不富裕,能为红军提供的帮助很少,再加上很多人思想守旧,认为翻越玉龙山,会触怒玉皇大帝,所以看到红军之后,唯恐避之不及。

困难是有的,但是红军并不会放弃!因为相比于穷凶极恶的敌人来说,爬雪山过草地的胜算,显然更大一些。

三天一过,嘹亮的军号响起,贺龙和任弼时他们,指挥两个军团共将近两万人,朝着海拔五千五百多米的玉龙雪山进发。

战士们穿着破衣服和草鞋,奔赴村民口中的万年雪山。

到了中午12点的时候,晏福生来到了雪线的位置,海拔三千九百米,再往上就是皑皑白雪。

肖克和王震下达命令,部队原地休息,把辣椒掏出来,煮热水喝。

战士们掏出了所有能穿的衣服,都给套在了身上,随后帮助炊事员烧水;一锅一锅的辣椒水,将会是救命之物。

晏福生看到,有些有小战士耍滑头,端着水想要躲一边不喝;于是他走过去批评一顿,必须喝下辣椒水。

当部队开始进入雪线,积雪越来越厚,原本还有崎岖小路,结果随着海拔的升高,连路都没有了。

晏福生的身后,跟着一位团政委名叫旷伏兆,他写过一本回忆录,名叫《旷伏兆征程记》书里详细记载了当时的场景。

(开国中将旷伏兆)

旷伏兆这样写:随着高度的上升,山上的积雪越来越厚,突击队员手拄木棍在前面探路,后面人踩着突击队的脚印往前走……

突击队要用木棍深深插进雪中,试探道路是否能走,如果他们道路选择错误的话,那后方跟上来的部队,就会被带进万劫不复的深渊。

旷伏兆跟在晏福生的身后,沿着悬崖边缓慢前进,往前看是茫茫雪山连绵不断,往下看则是深不见底的悬崖。

走着走着,就看到突击队的成员,总是突然消失,要么留下深深的大雪坑,要么顺着悬崖滚到了看不见的地方。

还有一位突击队的成员,在探路的时候因为劳累过度,结果左脚一滑,滚下了悬崖。

地点刚好那里山势平缓,所以悬崖只有十几米深,队员滚入一个大雪坑当中,紧接着想要站起来。结果身子站直之后,只露出胸口的位置。

大家都认为,那位突击队员的脚下,肯定踩住了石头地面;殊不知脚下是个大雪坑,积雪十几米深!

那位突击队员很想爬上山跟随队伍,结果才刚刚抬脚,身体又陷了下去,只露出肩膀在外面。

越是使劲越是用力,在雪坑当中就越陷越深,大家还没反应过来怎么回事呢,那位队员只剩下半个脑壳和双手露在外面。

大家赶紧说:别动!别动!千万别动!

紧接着,战士们解开绑腿,每人虽然只有两条带子,但是人多力量大,绑腿相互连在一起成了绳子。

有了绳子之后怎么救人呢?

挑选出一位身材瘦小的红军战士,把绳子捆在身上,然后缓缓滑下悬崖,去雪坑之中救人。

多亏了这位小战士,拉住了那位突击队员的双手,紧接着山上的战友们一起用力,将俩人全部拽上来。

行军途中,因为雪山气候恶劣,很多人都冻得满脸涨红。

晏福生和旷伏兆,看到悬崖边坐着两位战士,肩膀上挎着钢枪,两只脚裸露着,被冻得惨白惨白。

晏福生乍一看,两位战士紧紧依偎,双手揣在口袋里,像是在相互取暖休息;摸一摸额头,有热热的温度。

可是晏福生再一摸鼻孔,那两位可爱的战士,却已经没了呼吸,壮烈牺牲在了雪山当中。

紧接着,他向部队下令:所有人不许坐下,任何人不许休息,即使再累也要站着,同志们可千万千万要坚持住!

随着海拔越来越高,很多人都出现了严重的高原反应,晏福生和旷伏兆他们,一路上看到很多战士,坐在石头上再也站不起来,身体被冻僵,和石块连在了一起,拉也拉不动。

他们永远留在雪山当中,化身成了一座座丰碑。

为了翻越雪山,大家手拉手往前走,首长把战马留给重病号,就以王震为例,肩膀上挑着两口大锅,手里提着一袋勺子,还要指挥部队跟上。

晏福生虽然有严重的高原反应,但强忍身体的痛苦,大口大口喘着粗气,去跟患病的战士们聊天,问问家里父母姐妹又或者几亩地。

之所以故意聊天,是因为一旦懈怠的话,就很容易坐下来休息,可一旦休息的话,雪山当中性命难保。

当初在山下的时候,晏福生就对旷伏兆说:“你伤势太严重了,应该留在老乡家里。”

可旷伏兆却说:“我是手臂负伤,但我的双腿能走,大家能过去,我也要过去,即便死我也要跟红军死在一起!”

旷伏兆一直跟在晏福生的后面,结果上山之后,尤其是在接近山顶的时候,气温越来越低,仿佛连骨头都要被冻碎。

因为高山缺氧又严寒,旷伏兆只感觉胳膊的伤口,像是塞满了针头一般,双眼看什么都是转着圈的,

旷伏兆意识到,自己无法挺过雪山,而且还需要战友们照顾,索性心一横想要坐下,结果只感觉后背,被一双强有力的大手拖住。

晏福生严厉地说:“伏兆,你不能坐下,坐下就没命啦!”

紧接着,晏福生强行拉着旷伏兆到部队前方,拽住了战马的尾巴,这才过了山顶。

插个题外话:倘若没有晏福生的话,旷伏兆肯定会牺牲在雪山当中,倘若没有旷伏兆的话,也就不会有历史上那著名的地道战了。

旷伏兆在回忆录当中,这样写:可以肯定地说,如果没有师政委晏福生的话,我不可能过得了玉龙大雪山。

长征途中,红军一路征战。

到1936年10月7日的时候,红六军团在罗家堡地区,遭遇了国民党的主力部队,也就是胡宗南的第一军。

这帮国民党精锐,半年前被彭德怀打败了,半年后猛然遇到了红6军团,于是展开了疯狂进攻。

有一位国民党指挥官说:打不过彭德怀,难道还打不过你们吗?

很显然,国民党想要找回丢失的颜面。

激战的过程当中,红16师的四位指挥员,有三位相继负伤,只剩下晏福生指挥部队,和敌人展开了血战。

最终,晏福生圆满完成了任务,成功挡住了敌人,他们这一个师,保护了整个军团的主力。

晏福生一边打一边撤,准备退出战场,可就在这个时候,国民党派遣飞机轰炸。

晏福生的右前方,落下来一颗航弹,急忙卧倒之后,紧接着就感觉地动山摇。

警卫员急忙扑上来,扶着政委去撤到安全地点,到此时才看到,晏福生的右边胳膊,在肩膀上耸拉着,明显已经被炸断,鲜血染红了右边的裤腿,留下了一串血红色脚印。

晏福生说:“赶紧带着文件走吧。”

可是警卫员哪里肯同意?哭着说自己要保护政委,坚决不走。

再有就是,按照我军纪律,警卫员的职责,就是要保护首长安全。

一般情况下,晏福生很少发火,可此时却大声怒斥说:“你懂个屁!文件包里面,装着咱16师的重要资料!决不能落在敌人手里!我命令你,立即去追赶部队,赶紧滚!”

警卫员嗷嗷大哭着,抱住文件包离开了,他才刚刚走出去不远,就看到国民党大部队杀来。

王震一看警卫员回去了,而晏福生没回来,赶紧调遣一个营,再次打回罗家堡。然而整整两天,却没能找到晏福生。

大家都认为,晏福生已经“光荣”了,所以开了个追悼会,沉痛悼念晏福生同志。

处在兵荒马乱的年代,部队开完追悼会之后又出发,南征北战去了。

其实,晏福生还活着,他一看警卫员安全撤走,于是爬着离开了藏身地点,一直爬到了山下。

巧合的是,刚好看到一孔废弃多年的窑洞,所以躲了进去,一直躲到了夜里。

晚上,晏福生又爬着,来到了一处小村庄,敲开了老乡家里的房门,随后就晕了过去,幸亏遇到好心人,所以他捡回来一条命。

当晏福生醒来的时候,看到伤口已经包扎完毕,而胳膊用纱布吊在胸口。

晏福生把身上仅剩的两个银元,给了自己的救命恩人,随后换上破棉衣,忍着伤痛去寻找部队。

整整十八天,晏福生艰难跋涉上千里,期间多次遭遇敌人的盘查,他一路乞讨要饭,白天休息晚上赶路。

好在是苍天有眼,就在晏福生晕倒的时候,刚好有村民路过,于是用门板抬着,送到了红军医院当中。

村民认为,晏福生是躲避战火的难民,只有红军才会救治这样的可怜人。

结果,晏福生醒来的时候,看到自己在红军营房当中,一问才知是31军的医院当中。

护士还说呢:“老乡,你伤得很重,可千万别乱动。”

晏福生说明自己的身份,结果护士半信半疑,于是问:“那你,认识肖克吗?”

之所以这样问,是因为肖克曾经在红6军团担任军团长,后来才调遣到红四方面军,担任31军的军长。

(开国上将肖克)

晏福生自然认识了,因为肖克是他的老上级,曾经并肩作战。

没过多久,31军的军长肖克,骑着马来到医院,远远就大喊一声:“晏福生,是你吗?”

屋里传来晏福生的声音:“军长,是我呀!”

肖克说:“听说红6军团,可为你开了追悼会。”

晏福生说:“谁开的?我非找他算账不可!我还活着呢!”

两位老战友久别重逢,肖克了解到事情的经过之后,才知道晏福生这段时间的遭遇。

只可惜,晏福生的右臂,因为长时间得不到救治,最终只能截肢。

接下来,晏福生转入了红四方面军的总部医院,开始静养疗伤。

谁知不久之后,红四方面军两万多人,组建了历史上著名的西路军,要打通河西走廊,从而获取苏联方面的援助。

于是,晏福生跟随医院出发了,踏上了西北的漫漫征程。

(西路军的女战士)

西路军的历史,是红军永远也无法忘记的痛,因为两万多人到了西北之后,遇上了凶残的马家军,几乎是全军覆没。

要知道西路军的总兵力,占据了整个红军队伍的五分之二,就这样损失在了西北。

马家军凶残成性,抓了红军的男性士兵之后,眼球、肾脏、肝脏、头颅等等等身体部位,被他们拿去泡酒,他们内部早就有类似的药方。

如果抓了红军的女性士兵之后,下场会更加凄惨……

到最后,连国民党都看不下去了,于是派人去马家军那里,接回很多红军的战士;对于国民党来说,红军属于是“匪患敌人”,但是马家军过于凶残,所以才会出手相救。

纵观人类战争史,像马家军这样凶残的部队,是非常少见的。西北这些马匪,自古以来就养成了屠城的习惯。而我西路军的遭遇,可悲可叹。

晏福生虽然指挥部队英勇作战,但面对十万马家军,终究是寡不敌众。

仅剩晏福生他们三十多人进山,两天之后躲在山洼当中休息,结果又遇到了马家军。

晏福生在撤退的途中,再次和部队走散,他只能孤身一人,从西北大漠戈壁,徒步去往延安。

沿途要经过古人留下来的西北长城,当年修筑这些城墙的时候,标准是“钉入半寸、斧劈卷刃”因而才有了铜墙铁壁的典故。

而今这些古代军事设施,却成了马匪的地盘,设下了重重关卡和检查站。

再有就是国民党部队,更是大肆搜查共产党人,想要顺利回到延安,简直是难如登天。

晏福生带着警卫员,躲过了敌人一次次的搜查之后,他说:“咱俩不能在一起,否则谁也回不去。”

警卫员一看,晏福生仅剩左边胳膊,如果没有自己的照顾,大概率会葬身西北。

就在二人商议的时候,敌人的骑兵再次出现,因此晏福生和警卫员走散。

孤身一人,跋涉千里!

当晏福生走到黄河边的时候,衣衫褴褛、蓬头垢面、浑身上下都黑乎乎的。

恰逢黄河冰雪消融,晏福生望着满河流凌碎冰,他鼓励自己说:“冰都化了,最困难的时期已经过去,革命终将胜利!”

晏福生随即渡过黄河,然而沿途却被国民党的保安团抓住。

在战争年代,大多数的情况下,只有当过兵的人,才会只剩下一条胳膊……所以晏福生这位独臂乞丐,自然引起怀疑。

晏福生心中知道,只要自己开口说话,湖南口音被敌人听到之后,身份立刻就会暴露。

所以晏福生假装哑巴,任由敌人如何询问,他就“啊啊啊”的回应,一直比划着,意思就是劈柴的时候,从山上滚落悬崖,所以胳膊断了。

保安团逮住晏福生,狠狠打了一顿,晏福生一边哭一边比划,表示自己是冤枉的。

足足纠缠了半个多小时,敌人认为晏福生只是普通人,这才将其放走。

晏福生脱身之后,直到春暖花开三月天,才在找到了党组织;遇见队伍之后,他说出了自己的身份。

结果对方却说:“晏福生?不是牺牲了吗?已经开过追悼会了……”

晏福生脸一黑,说:“我还活着呢!”

时间来到1955年,晏福生荣获中将军衔!

关于晏福生的事迹有很多,碍于篇幅原因,暂时写到这里。

最后,摘取一段,晏福生后人的回忆:

我们小时候,小心摸着叔叔的肩膀,抚摸着被截肢的地方,于是问疼不疼?

晏福生回应说一点都不痛,因为革命都胜利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晏福生:被开“两次追悼会”的独臂将军
亲历过自己追悼会的三位开国将军
断臂长征路——追忆红二方面军三位独臂将军
旷伏兆中将回忆|翻越玉龙雪山
两年内,他在战场上两次“光荣牺牲”,但是每次都活着归队
1937年,警卫员忽然走进任弼时办公室,跟他报告:“主任,门外有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