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送别名场面:唐代诗人许浑在一地写下一首诗,因为诗作太有名,让这里成为有名的送别之地

江城如画里,山晚望晴空。

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

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

谁念北楼上,临风怀谢公。

——李白《秋登宣城谢脁北楼》

在秋高气爽的某一天里,宣城敬亭山南麓林木掩映的小道上,有一位诗人漫步穿行其中。林荫小道通向谢朓楼,当谢朓楼映入诗人的眼帘,他的脸上洋溢着一丝喜悦,他登上谢朓楼,放眼远眺,宣城的美丽景色尽收眼底:

江边的宣城好像在画中一样美丽,美丽的句溪和宛溪在宣城的东北交汇后,又绕着宣城缓缓流淌,远远望去,就好像是一条绕着宣城的丝带

句溪和宛溪两条江之间,一潭湖水像一面明亮的镜子。横跨在宛溪上的凤凰桥和济川桥倒映水中,从高楼上远远望去,江水与桥影在绚丽的晚霞的映射下,散发出璀璨的色彩。远处的村落炊烟袅袅,弥漫在村外的橘柚林间,深秋时节的梧桐树已然披上了黄灿灿的外衣。

这位诗人就是李白,其实这已不是李白第一次来到宣城敬亭山,也不是李白第一次登上谢朓楼。宣城自古以来就是一个令无数文人墨客神往的地方,不仅因为宣城迷人的自然风光,而且更在于宣城深厚的人文积淀。

而敬亭山就是宣城深厚人文底蕴的杰出代表,自南齐著名诗人谢朓任宣城太守期间,他经常吟诗歌颂敬亭山,还特地在山上建楼揽胜,并以清新流丽的笔触写出山水诗《晚登三山还望京邑》。

谢朓修建谢朓楼,谢朓楼也因谢朓而得名,两者相得益彰,后来人们以他的名字将这座楼命名为“谢公楼”。谢朓楼和我国古代的名楼一样,也曾因为一篇传世的词赋而誉满天下

自谢朓之后,唐代诗人李白、孟浩然、王维、韦应物、刘禹锡,宋代的梅尧臣、欧阳修、晏殊、范仲淹、苏轼、黄庭坚等享誉文坛的诗人们都曾在敬亭山和谢朓楼留下过足迹,并吟咏了大量的诗歌。敬亭山和谢朓楼便成为历代文人墨客“吟无虚日”的江南诗地

当人们谈论起诸多吟咏谢朓楼的诗篇中,晚唐诗人许浑在谢朓楼送别朋友时写的一首诗,是不得不提起的。

因为许浑这首诗中描写的送别名场面,而让宣城谢朓楼成为有名的送别之地,这也为宣城厚重的人文底蕴又增添了一抹淡淡的气息。许浑的《谢亭送客》,原诗如下:

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 
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

诗题中所说的谢亭,就是宣城敬亭山上的谢朓楼。开篇句“劳歌一曲解行舟”,写的正是诗人送别朋友乘船离开的情景,至于他们在分别前说了什么话,诗人并没有提及。

诗人只是剪取了朋友即将乘船离开的这个画面而展开叙写,这与一般的送别诗又有所不同,比如王维送别元二时,是从渭城的一场晨雨开始写起的。

送别时为什么还有唱歌呢?原来古人在送别亲友时,不光有折柳相赠的习俗,还有唱歌送行的习俗,比如李白离开汪伦的家园时,“忽闻岸上踏歌声”,就是汪伦送别李白时唱的歌

诗中的“劳歌”,指的又是什么歌呢?原来这是许浑送别友人时唱的歌,其实就是一种旋律忧伤,表达依依惜别的感情的歌曲。“劳歌”出自南北朝萧衍的《东飞伯劳歌》:“东飞伯劳西飞燕,黄姑织女时相见。”萧衍借伯劳鸟和燕子来比喻亲人、朋友、情侣的分别,成语“劳燕分飞”也是出自萧衍的《东飞伯劳歌》。

当亲人离别时,送行的人唱起那旋律忧伤的歌曲时,伤离别的情愫就弥漫在即将分别的每个人的心中。后来人们就将这种为亲人朋友离别时唱的歌称为“劳歌”。

劳歌一曲唱罢,朋友登上行船,诗人亲自解开缆绳,行船载着即将远行的朋友向着目的地的方向缓缓前行。诗人伫立岸边,与船头的朋友挥手告别。当两人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远的时候,诗人眼中流露出一丝的伤感与无奈

第二句“红叶青山水急流”,大意是说:两岸是青山红叶,江水急急向东流。这一句写的是朋友乘船离开时,诗人看到的大江两岸的景色。

这正是深秋时节的景象,诗人回望远山近水,只见矗立在两岸的青山色彩斑斓,那红红的枫叶将青山点缀得分外美丽,红红的枫叶也映衬着一江碧绿的秋水,色彩格外鲜艳明丽,简直是一幅层林尽染的秋日画卷

而诗人眼前的一江秋水,水流急速,水流的速度有多快,江面的行船的速度就有多快。只写江水,却不写行船,这一句并没有直接写到友人的行舟。但通过水流急速的视觉描写,将行船的离去烘托出来。

诗人正是通过青山红叶、江面水流这样的侧面描写手法,再一次暗示出朋友所乘的行船离诗人立足之处越来越远,行船随着江水的奔流早已渐行渐远。

在这一句中,前面四个字写山,后面三个字写水,都是以景抒情的写法,可以说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山水有情的感慨都融化在一片流动闪烁、如诗如画的水光山色中。诗人笔下的送别场景,诗人笔下的山水景致,无不真实动人,所以这一句读来隽永含蓄,韵味无穷。

最后两句“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朋友乘舟走远后,诗人并没有离开送别朋友的地点谢朓楼,而是一直留在这里。

因为两人在分别前把酒话别,喝了不少送别酒,朋友走后,诗人满腹惆怅,就留在这里略作休息。没成想,诗人竟因为不胜酒力一躺下竟睡着了。

一觉醒来,已是黄昏时分,这时一场秋雨不期而至,晚风夹杂着秋雨洒向大地,洒向江面,洒向诗人所在的谢朓楼。诗人举目四望,只见两岸的青山红叶都已经笼罩在蒙蒙雨雾和沉沉暮色之中

诗人回想起远行的朋友,他又一次向江面望去,但见江面也笼罩迷蒙的雨雾之中,而朋友的船随着急流驶到云山雾嶂之外的什么地方去了。

黄昏时分的风雨,诗人酒醒后惆怅寂寞,都是一片的迷蒙凄清的景象,景与情浓浓地融合在一起。环境的描写烘托着诗人情感的流露,就在这样迷离的氛围中,诗人默默地从风雨笼罩的谢朓楼上走了下来

这首诗将写景、抒情融为一体,诗人借谢朓楼的景致将伤离别的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全诗从劳歌一曲为朋友解缆送行起笔,继而写眼前的水流、行船,再写诗人酒醉微醺之时所见的红叶青山,前两句的景象描摹非常传神,非常优美

而在后两句中,诗人看到朋友的行船已经渐行渐远,最后消失在视线中。这时已是日暮时分,晚风夹着秋雨洒向谢朓楼,诗人的酒也醒了。

但他依旧眺望着朋友远去的方向,诗意就在这黯然销魂处戛然而止,但那依依惜别的情感依旧回荡在谢朓楼的上空。

如果说王维《送元二使安西》代表了盛唐送别诗的成就的话,那么许浑的《谢亭送客》则是晚唐送别诗中的一座高峰,是足以与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并驾齐驱的送别诗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古代如此多诗人,能让李白最看得上眼的,唯有此人而已
古诗词日历 | 许浑《谢亭送别》
诗仙李白写的最后一首诗是哪首?
腾讯看点
这一首唐诗,语言优美流畅,音调和谐,寓意深刻!
李白最崇拜的诗人是谁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