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抗美援朝时,功德林战犯管理所这7位国军战俘写了6万字的宝贵材料,主席:你们有功

欢迎阅读史源历史专栏第2062期。解放战争后期,功德林内关押了数百名国军将官,这些人大部分对战争结果感到不服气、不死心,但随着不久后抗美援朝战争的爆发,得知了志愿军在朝鲜战场上的一次次胜利和英勇表现后,很多国民党将领原先的对抗改造态度发生了积极转变,甚至出现了杜聿明、邱行湘名将主动帮前线的志愿军战士做炒面的一幕,传为佳话。但真正对前线帮助最大的,却是7位自发组成“临时参谋部”的原国军将领。怎么回事呢?

这些被俘人员虽然在内战当中都犯有罪行,但是其中很多人有比较高的军事才能。尤其是朝鲜战场上,我军的对手是战俘们比较熟悉的美军。对于强大的敌人,国民党军将领比我们的指战员更了解一些,因为解放战争期间,包括更早一些的全面抗战时期,美方提供了大量武器装备和教官来支援国民党军队,有着鲜明的美国特点。因此国军将领当中有不少人,尤其是老蒋的中央军将领接触美军战术打法以及先进装备的经验比较多,有能力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意见给我军的前线指战员,这是一个客观事实。

最先意识到这一点的,是功德林内关押改造的原国民党军王牌18军军长杨伯涛。杨伯涛身为军人,心中还是有热血的,他佩服志愿军将士在前线的勇武,想提供一些实质性的帮助。身在管理所之内,杨伯涛不可能上前线打仗,只能把自己的理论知识和经验写成文字,提供给前线指战员。因此,杨伯涛着手组织了一个被称为“临时参谋部”的组织,也得到了管理所工作人员的默许。这个参谋部主要干什么呢?

他们的主要工作,就是撰写出多年来使用美械,以及从美方人员那里学到的作战战术、作战原则,让志愿军从敌人的角度来分析敌情,制定更合理的对敌战术。这个临时参谋部包括了原国军整编66师师长宋瑞珂、第10军军长覃道善、85军军长吴绍周、12兵团政治部主任侯吉晖、12兵团第二处处长刘洁以及94军原副军长林伟宏。除了最后一位林伟宏之外,前面六位(含杨伯涛)都是原12兵团的高级将领。他们是国民党的王牌兵团指挥者,对于美式装备和美式打法非常了解。

那为什么是以12兵团将领为主,构成了这个临时参谋部呢?因为黄维作为该兵团司令,非常顽固,但是却指挥不动部下杨伯涛等人,黄维在功德林的口碑也比较差。身为核心的18军军长,杨伯涛在这些人当中威望甚高,因此他能做到一呼百应,组织起“土木系”的将领来工作。杨伯涛组织大家进行讨论,把重要的内容一一列出,再由侯吉晖进行修缮,最终得出了一篇《关于美军战术之研究》的学术性文章,竟然长达六万多字。

经过我军相关部门的研究之后,认为这份材料有重大参考价值,甚至呈交了最高统帅。主席看过后很欣慰,表示这些正在改造的原国军将领,通过做这件事,对人民是有功的。这样的评价,可以说是对杨伯涛等人很高的褒奖。这7位原国军将领能够有这样的爱国举动,既是爱国心的表现,也是他们思想转变、进步的一个重要证据

他们之中的大部分人,都获得了前几批特赦的机会。而杨伯涛表现优异,更是在1959年就第一批离开功德林,回归社会后担任过政协委员,为新中国建设做出了自己的贡献。1964年国庆节前夕,杨伯涛将军收到了主席亲自署名的招待会邀请函,他感激不已,从此视为珍宝小心收藏。2000年杨伯涛因病去世,活到了91岁高龄。

“史源历史专栏”由中国近现代史作家运营,专注于党史、军史、战史研究,以专业视角为您还原历史全貌,带来精彩历史细节。欢迎关注以获得更多精彩文史内容。作者期待您宝贵的意见建议。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国军战犯们听到长津湖战役后,为何各个泪目纷纷请战?
1958年,60多位国军将领本来有机会逃跑,为何都不跑?原因有三点
功德林关了8个黄埔军校一期将领,最终7人特赦,唯有1人被枪决
抗美援朝期间,这名国军战俘向主席提了3个建议,提前7年获得特赦
1950年中日打了一场特殊仗,非“将级”不得参战,军长只能当小兵
1961年末,功德林战俘管理所内,即将被...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