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苏轼这首充满新意的词《定风波·红梅》,美得令人心碎

公元前1079年(元丰二年),时年42岁的苏轼被调到浙江湖州作知州,这位古代官吏上任后,要向朝廷上表谢意,以示谢意,于是苏轼就给当时的宋神宗上了一封《湖州谢表》,原本只是例行公事,但苏轼对以王安石为首的变法新党却颇有微词,同时也对宋神宗的言辞加以嘲讽。

本来是出于好意,站在个人的立场来看王安石的改革变法,但被人抓住把柄,以为是自己下了毒,三个月后,苏轼被捕,并被解押到京城接受审判,这就是北宋时期著名的"乌台诗案"。同样是从这一年开始,苏轼的人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最终被贬到了湖北黄州。

那时候黄州属于蛮荒之地,交通不便,十分落后,苏轼到达黄州后,生活困顿,但大文豪却不同,他并没有为此感到沮丧,而是融入当地的生活,积极面对生活,留下了许多经典之作,其中有些可谓脍炙人口,譬如《定风波》一曲,既写出了新的意境,又表现了一种顽强的精神。

好睡慵开莫厌迟。自怜冰脸不时宜。偶作小红桃杏色,闲雅,尚馀孤瘦雪霜姿。

休把闲心随物态,何事,酒生微晕沁瑶肌。诗老不知梅格在,吟咏,更看绿叶与青枝。

苏轼对梅花的描写,本身就具有一种君子之风,表现出一种君子之风,借此向世人说明,他虽然失意,但依然很勇敢,不受困苦,还有生命之苦。对苏轼而言,无论遭遇什么,人生一如往昔,总是勇敢面对人生的挑战,这也正是苏轼最令人惊叹的地方。

正是由于对石延年《红梅》诗的阅读,苏轼感触颇深,后来又写了三首《红梅》诗,并最终将其改写成词,成就了这首《定风波》。对苏轼而言,面对人生的困惑,还有人生所遭受的打击,那不过是一场考验,生命本身就充满着种种变数,虽然身处偏僻的黄州,但苏轼依然活得精彩。

上面的片子直接描写了红梅的外形,以凸显梅花傲然于天地之间的个性,虽然看起来很普通,但是到了苏轼的笔下,却又别具一格;别在乎贪睡的红梅,到了这个季节还没有开花,还是在沉睡,只是爱自己不合时宜。绽放出的花朵十分艳丽,如同桃杏十分美丽,同时也十分文静大方,偶然在稀疏的枝头上,与白雪争春,傲立风雪中。

下片重点突显桂花内在的品格,从而让整个下片更具备感染力,也打造出了一种长远的意境;红梅本身就与众不同,与风吹雨打相伴,不会与世俗世界同流合污。虽然开出来的花像桃杏,却是好像美人一样人事不省,有着一种崇高的品格。石延年根本就不了解红梅,也不解红梅的个性,仅仅看重绿叶与青枝,其实红梅最重要的还是内在崇高的品格。

苏轼这首《定风波·红梅》意境长远,从开场到结尾的最后一句,无不在传递出一种奋发向上的人生观。别人看桂花可能仅仅关注其外表,但是对于苏轼来说,却是看到了红梅的另一面,这也恰好是苏轼的独特的的地方,因此 在这首词中,他高度赞扬了桂花,并且通过对于梅花的描写,以此毫无疑问了生命的顽强,也有一种豁达的人生观。红梅看似不同寻常,看出来的花犹如桃杏,但是却与与之不同,这也恰好是桂花的独特之处。

读苏轼的词,可以医心;品苏轼的人生,让人奋发。

这本《苏轼词传》中不但收集了苏轼的诗,还让我真正了解他的一生,看到了他的豁达。

当我走近这位“性情中人”,再读“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这样的诗句,便有了一种“惆怅东栏一株雪,人生看得几清明”的感怀、豁然与洞明。

难得的是,这本书还以苏轼的词为主题,从当时的社会观念与时代背景出发,对苏轼的生平际遇、诗词艺术、社会活动等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再现了苏轼以文传世、以官入世的典型宋代文官形象。

这一套书中还有一本《辛弃疾词传》。

东坡仙才,史无二例;稼轩雄才,如鲸吞海。

辛弃疾是乱世中的抗金英雄,他以武起身,却终成文业,与苏轼并称为'苏辛',被誉为'词中之龙'。正所谓“剑有杀气,词有柔情”。

这本书也以同样的手笔,在参考大量史料的基础上,再现了辛弃疾“文能提笔安天下,武能上马定乾坤”的传奇一生。

除此之外,还有《李清照词传》《李煜词传》《纳兰容若词传》《仓央嘉措诗传》。

六本书才48元,就能读懂6位诗人的名作,并能从中感悟到大家风范的人生哲理,真的是个不错的机会!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朗诵|林诗航:苏轼之《定风波》
【西江月】【定风波】过黄州追忆梅园[词]
苏轼很豁达的一首词,告诉我们无论遇到了什么,一定要坚持自我!
在苏东坡的词中,你会有机会找到自己
饶婉丽:​品读苏轼《定风波》
也无风雨也无晴,无畏荣辱的苏轼,《定风波》赏析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