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集中投资”还是“分散持股”?兼谈大师们的投资风格!

上一篇文章写了《“波段操作”还是“长期持有”?》这篇接着写写另一个颇具争议的话题:“集中投资”还是“分散持股”?再谈谈投资大师们的风格。

价值投资的大师们貌似也在这个问题上存在着很大差异,有些大师分散持股取得了长期优异的成绩,还有些大师依靠集中投资也长期取得了优秀成果。所以我们先来看看投资大师们的投资风格与方法,再思考一下对我们自己有何启迪?

分散持股的典型代表有:格雷.厄姆、沃尔特.施洛斯、彼得.林奇。

集中投资的代表有:沃伦.巴菲特、查理.芒格、菲利普.费雪。

还有一个即反对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又反对过度分散的代表:约翰.聂夫。

先逐一简单的介绍:

格雷.厄姆:证券分析之父,股神巴菲特的老师。他主要选股标准是,股价大幅低于净流动资产或者股价大幅低于净资产的股票,并采取多元化的原则,通常建立一个广泛的投资组合,其组合中常常包含上百只不同的股票,其中也包括投资债券。格雷厄姆的这种分散的投资组合给他带来了15%~20%的年复利收益率。(格雷厄姆是分散持股)

沃尔特.施洛斯:师从格雷厄姆,股神巴菲特的师兄。他喜欢关注股价一直创新低的“差股票”,乐于多元化投资组合,任何股票在其持仓组合中的占比都不会超过五分之一。其风格接近于其老师格雷厄姆。在近50年的投资生涯中,沃尔特为所有股东赢得了20%的年复合回报率。(沃尔特施洛斯是分散持股)

彼得.林奇:全球著名投资基金经理,出任麦哲伦基金的经理人13年,其间的年平均复利报酬率超过25%。善于投资规模小成长快的十倍成长股。在其著作《彼得林奇的成功投资》一书中写到:“我最多的时候持有1400多只股票,因为我的基金规模太过庞大,并且法规使其在一只股票上不能超过基金总规模的5%的限制。”不过即使这样,他的组合股票之多,也属实太惊人、太分散了!但他并不建议普通投资者买入股票太过分散。(彼得林奇也是分散持股)

沃伦.巴菲特:股神,在老师格雷厄姆的投资基础上进一步把价值投资发扬光大,最初巴菲特的投资者风格是完全继承了老师格雷厄姆的方法。但其后来在投资纺织厂失利,并且接触到了费雪与芒格后,其投资风格逐渐改变了。从烟蒂股投资升级到了优秀企业投资,从分散持股转变为集中投资、长期持有。投资业绩平均年复利20%。(巴菲特是集中投资)

查理.芒格:股神巴菲特的黄金搭档。他和巴菲特联手创造了有史以来最优秀的投资纪录——伯克希尔公司股票账面价值以年均20.3%的复合收益率创造投资神话。芒格意识到收购高品质企业的巨大获利空间,所以只集中投资最优秀,甚至是伟大的投资机会。芒格说:投资 你只需要找到最伟大的公司,以合理的价格买入,然后坐在那等着就行了,优秀企业长期的复利发展会使你变得越来越富有。其善于运用多元思维模型去分析评估投资。(芒格是集中投资)

约翰.聂夫:是比肩彼得·林奇的传奇投资大师,执掌温莎基金31年,22次跑赢市场,投资增长55倍,年平均收益率远超市场平均水平。有些人把聂夫称为价值投资者,有些人称他为逆向投资者,而聂夫更喜欢称自己为低市盈率投资者。聂夫称自己没有神机妙算的能力,所以不会把鸡蛋过度集中到一个篮子里,但同时也十分反对过度分散。对于个人投资者来说,他的持股显然不少。但是相对于那些分散投资的同行机构来说,他确实算不上分散。他在书中也强调,他没有寻找伟大企业的能力,不敢把鸡蛋都放在一个篮子里,但是他同时也非常反对过度分散持股。

不同的选股方法,对于“集中还是分散”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再来略微详细说说大师们的选股与持股风格,看看对我们有何启迪!

格雷厄姆,被称为证券之父,著作有《证券分析》、《聪明的投资者》。应该说格老对于价值投资的贡献是巨大的,他最早的提出了价值投资的基础理念,比如:市场先生、安全边际等。奠定了后辈们的价值投资基础。他的两本著作我都读过,证券分析写的有点难懂,聪明的投资者相对来说更好一些。他的选股方法侧重于企业资产的评估,他更关心企业的净流动资产与股票价格的差距,只要净流动资产相对于价格合适,那么大多数股票都可以成为他的投资标的。但是之后大家都知道了这种方法,所以市场中值得买的“烟蒂股”越来越难找。而且“烟蒂股”的选择主要依据是净资产,但是很多净资产大幅低于价格的企业本身质地很差,企业本身无法创造新增价值。所以获利只能依靠价格涨起来,涨到与其净资产相当或者更高才能获得满意的收益。

不过并不是每只烟蒂都能短期快速的涨起来,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些差的企业可能会变得越来越差,甚至将原有的净资产都损失殆尽。或者两三年才涨起来,那么算上时间成本,其年复利收益率将大打折扣。但是因为其持股常常达到百余只,并且每一只持股都要求有巨大的安全边际,所以只要大部分能够达到满意的收益就可以了。所以说,如果依据格雷厄姆的捡烟蒂的投资方法,那肯定是要尽可量的分散投资的。如果这种选股风格还集中持股,把全部资金押在少数几只烟蒂股上,是非常危险的!

沃尔特.施洛斯,格雷.厄姆的学生,巴菲特的师兄。他乐于关注股价一直创新低的“差股票”,之后利用他自己的价值标准进行分析;乐于寻找公司高层持有大量股份的股票,回避负债高的公司;乐于多元化投资组合,任何股票在其持仓组合中的占比都不会超过20%,沃尔特的组合中常常持有超过100种股票。他还倾向于保留足够的现金,以便在股价进一步下跌时买入更多股票。一般价格下跌幅度很大的股票会引起施洛斯的关注,他会检查创出新低的股票名单,如果他发现一只股票的价格处于最近几年的低点,他就会认为非常好。他主要关注的是资产,然后看有多少债务,他说那些资产总会值些钱。如果他看上了,他先会买少量。施洛斯不太注重企业的具体运营,也几乎不与公司的管理层交流,这方面与巴菲特有很大区别。

显然他的选股方法更接近于他的老师格雷厄姆,施洛斯实践着传统格雷厄姆理念,他寻求股价低于净流动资产的股票,然后卖出任何达到内在价值的投资,不会很长期的持有,并且是非常分散的持股。对于这种选股方法,显然分散持股更适合!

彼得林奇,全球著名基金经理,麦哲伦基金当家人,著作有《战胜华尔街》、《彼得林奇的成功投资》。我只读过后面那本,林奇比较喜欢投资规模小的成长股,善于从中寻找十倍大牛股,他在书中提到寻找10倍股的最佳地方就是家的附近开始,还可以到大型超市中寻找,到自己工作的地方寻找。他把股票分为六种类型,缓慢增长型股票、稳定成长型股票、快速成长型股票、周期型股票、困境反转型股票、隐蔽资产型股票。他对于不同类型的股票会区别对待,他喜欢寻找那些未被市场发现的小型成长公司。不喜欢热门股,也不投资过度多元化的公司。彼得林奇认为批量的投资那些冷门的小成长股,即使十家中只有两三家获得了十倍以上的收益,那么就会使他的整体收益十分可观。

他的估值标准一般主要依靠PE PB PEG。PEG这个指标就是市盈率÷预期净利润增长率,当PEG<1的时候表示价值低估,当PEG>1时则表示高估。PEG值越低,说明该股的市盈率越低,或者盈利增长率越高,从而越具有投资价值。该指标最先由英国投资大师史莱特提出,后来由美国投资大师彼得·林奇发扬光大。

虽然彼得林奇说自己基金规模太大,所以持股非常分散,并且也建议投资者不要太过分散。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彼得林奇的投资组合确实太过分散了!当然,他自己也说了,喜欢那些未被市场发现的小型成长股,并且批量买入,即使其中只有一部分达到十倍以上的获利,其整体组合也会有满意的回报。所以,如果你是彼得林奇的这种投资选股风格,喜欢买小型成长股,那你显然应该多买几只,尽量分散。因为那些小公司不是每家都能最终成长起来,你如果只买少数几家,恐怕难以成功。但是如果你买进二十家这样的公司,最终只有五家翻了十倍,你整体的盈利还是不错的。如果你是林奇的选股风格,那么最好分散持股!

沃伦.巴菲特,股神,伯克希尔董事长。关于巴菲特的著作比较多,但是股神自己没有写过书。唯一自己写的是历年给股东们的信,被人集合成《巴菲特致股东的信》一书,这本书是价值投资者必读的作品。另外还有一本是他亲自授权的官方传记《滚雪球》。巴菲特最初的投资风格是继承了格雷厄姆的捡烟蒂投资法,就是挑选那些股价大幅低于净流动资产的股票,直到发现菲利普.费雪的投资方法,再加上芒格的影响,使其投资风格由“捡烟蒂”转变为“以合理价格买入优秀公司并长期持有”。

巴菲特中后期喜欢投资那些具有消费垄断性质、有着长期竞争优势的企业,愿意以合理的价格买入优秀的公司,抛弃那些便宜且平庸的公司。巴菲特认为只有经济动力强劲的优秀企业才值得投资,也更愿意长期持有这些公司。巴菲特说,企业的内在价值就是:“企业余下寿命能够产生的自由现金流的折现值。”当他所认为的优秀企业的价值大幅被低估的时候,他就会重仓买入,并长期持有。巴菲特管理着庞大的资金规模,但是他的前十大重仓股竟然超过资产总规模的90%以上,这是非常非常集中的投资。巴菲特说天上下金子的时候要用大桶去接,要重仓买入。

巴菲特在商学院讲课时曾对学生们说:用一张考勤卡就能改变你最终的投资业绩,这张卡片上有20个格子,你只有20次机会,这代表你一生中所能拥有的投资次数。当你把卡打完之后,你就再也不能进行投资,所以你将不得不花大笔资金重仓在你真正想投资的项目上,这样你的表现将会好很多。巴菲特不但自己集中持股,也告诫别人要集中投资。

从巴菲特的持股可以看出,他只买那些非常优秀的企业,不但过去优秀、现在优秀,重要的是他还能看到未来很远的优秀。他有着超乎常人的商业洞察力!巴菲特说他不是股票分析师、不是经济分析师、而是企业分析师,他看企业的眼光可以说无人能及!股神的这种商业洞察力与眼光,当然是越集中投资越好!把资金投到最伟大的企业上!

查理.芒格,股神搭档,伯克希尔副董事长。经典著作《穷查理宝典》,这是一本收录了查理过去所有演讲稿的书,我个人觉得这本书非常好!前面说了,巴菲特深受芒格投资思想的影响,才会从格老的思维中走了出来。巴菲特自己形容说:是查理帮助我从猴子进化成人。所以说巴菲特与芒格这对搭档的投资风格是很相近的,但是芒格似乎比巴菲特更为集中的持股。芒格说:“所有的聪明投资都是价值投资,获得比你付出更多的东西。你必须先评估企业的价值,然后才能评估它股票的价值。”芒格极其关注“买什么”,而极少关注“何时卖”。他说:我们偏向于把大量的钱放在我们不用再另外决策的地方。如果你因为一样东西的价值被低估而买入了它,那么当它的价格上涨到你预期水平时,你就必须把它卖掉,这很难!但是,如果你能购买几个伟大的公司,那么你就可以坐下来,时间会让你逐渐变得富有。”显然,查理是“集中重仓持有少数股票”的风格。

约翰.聂夫,全球著名基金经理,温莎基金当家人,著作《约翰聂夫的成功投资》。说实话,我读了林奇的书和聂夫的书之后,相比较之下我更喜欢聂夫的投资方法,我认为约翰聂夫的投资方法更适合于普通投资者,当然,这只是我个人主观的看法。约翰聂夫的投资风格有几大要素:1低市盈率。2基本增长率超过7%。3收益要稳定有保障。4总回报率相对于支付的市盈率两者关系绝佳。5除非低市盈率得到补偿,否则不买周期性股票。6成长行业中的稳健公司。7基本面好。其它几点都好理解,第4条可能没读过这本书的人不太明白是什么意思,我就简单说说。聂夫说的总回报率的意思是“预期的成长率+股息率”,而总回报率相对于市盈率的关系绝佳指的是(预期成长率+股息率)÷市盈率,这个数值大于2就是理想的价格,很多时候这个标准也会略微降低。

约翰聂夫是与彼得林奇齐名的投资大师,但其投资风格却与林奇有很大出入,林奇以寻找高成长大牛股著称,而聂夫则善于投资低成长低市盈率股。聂夫说股价反应两个基本变量:一是每股收益,二是市盈率。如果两只股票收益一样,则被认为成长更快的将有更高的市盈率。但是高增长的股票一旦增长率变慢,那么它的市盈率将会直线下降,这只股票将承受灾难性的后果。低市盈率股票的收入和成长预期大多数人都不看好,作为低市盈率投资者,你必须能够分辨哪些股票是大势已去,而哪些股票又是被市场暂时误解和忽视。并且他很重视股息率。

至于分散还是集中,聂夫在书中这样写到:“我不考虑组合中行业比重,哪里价值相对于价格更合适,我们在哪里的资金密度就最高,我们对庸俗的行业配置嗤之以鼻!我们没有神奇妙算的能力把鸡蛋都放在一个篮子里,但是过度分散往往又对业绩产生相反作用。例如,当股票明显受到市场过度追捧,你明明可以卖出获得超额利润,那么为什么还要拥有它们呢?更令人费解的是,有些基金经理如果其组合中某些行业的持仓不足,那么不管这些公司股价如何之高,不管有多少泡沫存在,他们还是会去追高,目的仅仅是为了使自己的组合行业配置平衡。我看这些人买进了他们本该卖出的股票。”说实话,对于“集中还是分散”这个话题,我非常赞同约翰聂夫的观点!不要过度集中只买一两只,也不要刻意的分散持股。主要看你了解什么,哪些是低估的。

我个人认为是分散还是集中,很大程度取决于你的投资风格,取决于你的选股风格、估值方法。如果你是格雷.厄姆和沃尔特.施洛斯的那种“不深研究 重视资产折价”的风格,那么你绝对要分散持股。如果你是彼得.林奇那种寻找成长十倍股的风格,你也应该分散一些。如果你像乔尔.格林布拉特单纯依据低市盈率和高ROIC的选股风格,建立一个大的投资组合,你还是得分散持股。但如果你是沃伦.巴菲特和查理.芒格那种寻找优秀伟大的公司,并且也具备很强的商业洞察力,那么你应该尽量集中投资。甚至像芒格说的那样只投资到一两个最伟大的机会。

我还是比较认可约翰.聂夫的风格,投资者没必要强调过份集中或者过份分散,重点是依据“价格与价值的差距”来做投资决策。我认为普通个人投资者在自己熟悉的几个行业中,耐心的等待低估的机会出现,然后买入其中比较优秀、也足够低估的3~8只股票都是正常且合理的!即使是一些规模小的机构,我也认为其组合投资标的也不应该超过15只,没必要为了行业配置而买入自己不了解或者根本不低估的股票!

集中只买一只股票存在着“黑天鹅”的风险,而分散到太多的股票间又难以找到并难以理解那么多好机会。当好的投资机会来临的时候,把三分之一甚至更多一点的资金投入到一只股票中是正常的,相对的把资金分散投入到四五只股票中也是正常的。普通投资者一般不具备超强的商业洞察力,所以满仓持有一两只股票是很危险的,一旦对于企业评估的错误,或者其它“黑天鹅”事件出现,将会导致无法弥补的重大损失!但是相反的,我也非常反感过度分散持有十几只或者更多的股票,特别是刻意分散到很多个不同行业的组合。一是投资者的资金量大小不需要这么做,二是很多时候不太可能多个行业都同时低估,或者说不太可能同时大幅低估,很多时候难免为了凑数而买入不了解或者不够低估的行业股票。三是买入标的太多将很难每一家都研究透 看的准,太过分散将会增加失败率。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转载]国际著名投资大师的15本最经典作品精华
散户绝不知道的——9条炒股潜规则
价值分析和趋势分析哪个重要
31年回报55倍!约翰·聂夫:低估值价投的王道
股票投资的“道”与“术”
(转载)巴菲特、彼得林奇和威廉欧奈尔理论并不冲突(页 1)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