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策略研究:《当爱已成往事》之中国房地产究竟怎么了?

  2000年以来,房地产“支柱”产业地位确立,地产投资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中占比从1999年的不到17%提升到近2004年22%以上,2009年虽然遭遇次贷危机冲击,但过度宽松政策下,房地产投资依然占总投资的18.7%,2011年以来,地产投资基本保持在20%左右的占比。


房地产市场的火热,直接带动了房价的大幅上涨以及房地产融资需求的上升,而随着需求的逐渐释放,2013年10月之后,房价环比上涨的城市数量下降、环比下跌的城市数量明显上升;与一线城市房价同比、环比高涨形成明显对比,三线城市房价滞涨明显,房地产周期的“大拐点”以及随之而来的信用风险暴露以及对经济的冲击,成为困扰市场的重要因素。


早在2012年8月27日《穿越2012之周期篇(2):中国的房地产周期》一文中,我们基于房地产周期、城镇化、置业周期,就已经指出,在2014年之前,刚性需求支撑了中国的房地产行业,而2012-2013年的房地产市场表现已经印证了我们的判断;我们也明确指出,2014年,将是一个比较明显的需求拐点,无论是刚性需求还是改善性需求,都不足以支撑中国的房地产需求继续向上,这一前瞻性的观点,正被越来越多的现实和数据所验证。


然而,我们不知道本轮销售下降、房价下降,是否意味着中国的房地产行业已成明日黄花?或者仅仅是与以往一样的半年到一年的“短周期调整”?或者是3-4年甚至更长的房地产“大周期调整”?又甚至于是日本式的“结构性衰退”之旅的开始?


我们不知道中国房地产究竟将会是哪种模式的调整,究竟是“周期性衰退”还是“结构性衰退”,目前市场中仍未取得一致,但对这一问题却对我们的策略研究至关重要。


房地产行业景气下滑、地产投资下滑


作为整个房地产景气指示器的国房景气指数,自从2010年4月达到最高点之后,持续下降,虽然其间有过两次反弹:一次是2010年底到2011年上半年、一次是2012年4季度到2013年1季度,反弹的幅度均不大,2014年5月的景气指数仅为95.02,与历史上两次最低点94.76(2009年4月)、94.56(2012年10月)相差无几,远低于1999-2007年平均104的景气指数水平。


与景气指数趋势保持一致,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额累计同比也进一步下降至14.7%,创下了2010年以来的新低,远低于2010年33%的投资增速,也低于2013年约20%的投资增速。


从趋势看,无论是国防景气指数还是房地产开发投资累计同比,都仍处于下降趋势,未来即便有所反弹,可能还会是类似于2012年下半年到2013年的有限度反弹


图:国房景气指数长期下滑



房价下跌已成蔓延之势


上一轮房价下跌要追溯至2011年4季度到2012年1季度,2012年3季度开始,大多数城市房价开始出现反弹,反弹最猛烈是2012年底到2013年3季度,但2013年年底以来,房价反弹放缓甚至重新出现下跌,部分城市如温州,则自2011年底,基本长期环比下跌,中国的房地产出现了分化:一线城市价格最为坚挺、二线次之,三线城市价格最弱。


从总体看,一线城市房价在5月份出现环比下跌,而二线城市提前一个月下跌,三线城市则已经连续下跌4个月。从下跌的城市看,5月百城房价环比下跌的城市高达62个,而同比下跌的城市也达到31个之多,房价下跌已成蔓延之势。



图:5月一线城市房价环比开始下跌

图:一、二、三线城市房价同比涨幅回落

图:5月房价环比下跌城市数超过上涨城市数

图:房价同比下跌城市数大幅增加


销售下滑与库存上升


与房价下跌相互印证的是,商品房的销售出现明显下滑,1-5月销售面积累计同比下降7.8%,而当月同比下降10.6%,虽然有基数原因,但销售回落已成趋势。


在销售下降同时,待售商品房面积高达53402万平方米,同比增加24.4%,年初以来,待售商品房无论是面积还是同比,都是增加的,意味着房地产库存的上升。


图:商品房销售面积累计同比下滑


图:待售商品房面积



土地购置与新开工


在销售下滑、投资回落、库存上升、价格下降背景下,开发商的土地购置活动有所下降,1-5月购置土地面积下降5.7%,新开工面积下降18.6%,但施工面积累计同比增加12%、房屋竣工面积增加6.8%,这就意味着短期的房地产库存可能还会继续上升。


图:土地购置下滑


图:新开工面积同比增速反弹


图:施工面积同比增速回落

图:竣工面积同比增速反弹


中国房地产:衰退真的来了吗?


自2013年4季度以来,中国的房地产经历了由大热到大冷的转变,各种数据都出现掉头向下的趋势,无论是国内研究者,还是海外机构,都惊呼“大拐点”的到来,也有乐观者认为,这只不过是中国房地产自身的自我调整,城镇化尚未完成、人口转移仍在继续,或者不再有“黄金十年”,但经过“短期调整”后,“白银时代”仍值得期待。


我们在2012年7月关于中国房地产周期研究报告以来,一直认为,在2014年之前,中国的房地产仍有支撑,即刚性需求而非改善型需求能支撑中国的房地产继续向上,但我们并没有预料到2013年中国房价的暴涨以及调整(还难以说“拐点”)来的那么快,我们认为,“限购”以及“20%个税”是引爆房价的两个催化剂和加速器,但在需求的集中释放之后以及房价的大幅上涨之后,“刚需”支撑地产的逻辑就已经发生了变化,也就是说,中国房地产行业的供需关系悄然发生了变化,本应出现在2014年甚至2015年的供需矛盾已经提前来临。


这一回,或者情况与之前的几次调整已经有所不同,在经历几次调整之后,房地产“大周期”也已经逐渐由顶峰回落,而供需结构矛盾也逐渐发生反转,中国房地产“衰退”或已悄然而至,但究竟是“短周期衰退”、“长周期衰退”还是“结构性衰退”?或者是相互叠加?


我们需要答案。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媒体:房市衰退格局已定 至少再下行8个月
2014中国房地产市场第一季度研究报告
为什么调控政策这么多,而你还没感受到房价下降?
国家统计局:一季度楼市销售创新高,全国房价再破万!
房地产放松还有没有用?
严厉的政策,难控的房价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