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今天的垃圾,会变成1000年后的珍贵文物吗?|满城汉墓完结篇

“文物”给人的第一印象是“年代久远”,所以我有时瞎琢磨:咱们今天扔掉的快餐盒、用过的鼻涕纸,要是1000年后被考古学家挖出来,那也算文物啊!而且是“反映古人饮食习惯“、“携带古人遗传信息”的珍贵文物!

 

嗯,胡话讲完了。

 

我也知道,许多国宝文物早在制作成形的古代,就已是出类拔萃的作品,哪里是垃圾能够媲美的。未来科技又很发达,1000年后的科学家想要研究此时此刻的人类基因,恐怕数据多到用不完,根本用不着摆弄你的鼻涕纸吧!

 

不过,垃圾变国宝的例子确实有,比如下面这一堆:

 

(图片摘自《大汉绝唱满城汉墓》一书)

 

这是考古队从河北省保定市满城区两座汉墓里挖出来的破铜烂铁——说错了,没有“破铜”,只有“烂铁”,全是破损的铁制工具

 

两座墓的主人分别是西汉中山靖王刘胜和他的爱妻窦绾。墓穴是在岩石上生凿出来的,费工费力。汉代工匠不知用坏多少工具,坏了就一扔,于是有了这些名副其实的汉代垃圾

 

可专家把垃圾拿到实验室一分析,晕了,竟然全是高科技!

 

 

为了更好领会汉代高科技的精妙之处,请先跟随我这个文科生,简单复习一下中学化学知识。

 

(友情出演:瓷枕,金代,陕西历史博物馆藏)

 

如何炼铁如何把铁炼成钢,放在2000年前的铁器时代,绝对是核武器级别的战略技术。钢铁的秘密,说复杂也复杂,说简单还真简单:就是用铁元素碳元素炖了一锅美味的鸡汤。

 

铁元素相当于鸡和水,是鸡汤的绝对主力。可无论鸡有多肥美、水有多纯净,不放盐还是没味道。炼铁的道理也一样,如果铁元素太多,碳元素太少,铁器反而没有硬度,太过柔软,称为熟铁

 

反过来,盐放多了汤太咸;碳加多了,铁器也会硬过头,变得生脆,容易折断,称为生铁。只有碳含量适中,我们才能得到硬度和韧性都适中

 

熟铁、钢、生铁,这就是碳含量从低到高的排序。

 

(友情出演:对书俑,晋,湖南省博物馆藏)

 

世界各国人民最早炼出的铁都是熟铁,因为方法简单,只要把铁矿石和木炭放在一起加热,纯净的铁珠就会从矿石里渗出来,跟矿石渣滓混在一起,这种熟铁产品叫做块炼铁。最早炼出块炼铁的是4500年前的西亚人,比中国早了1000多年。

 

块炼铁属于熟铁,含碳少,质地软,那怎么办?汤里多放盐啊!

 

最简单的方法是,就着炭火进行锻打,让木炭里的碳元素渗进铁料,块炼铁就变成钢了。后来西汉人发现,如果反复多次加热锻打,就能得到更加优质的钢料,这就是著名的百炼钢

 

中国人发明百炼钢比西方早了500年,竟然反超了!

 

(错金铁匕首,刘胜墓出土,河北博物院藏)

 

把块炼铁变成钢需要费力锻打,太麻烦。于是在春秋初年,古人另辟蹊径,琢磨出高炉炼铁的法子——你没看错,古人早就用上高炉了!

 

用高炉熔化铁矿石和辅料,烧成铁水,直接灌进模具,铸成工具,非常方便。这种铁产品叫做铸铁,是生铁的一种。

 

中国人掌握铸铁技术比欧洲早了1900年,一直用到今天,历史意义堪比四大发明!

 

(郑州古荥汉代高炉遗址,仅存炉底部分,经测算,炉高应在六米以上,日产量约一吨)

 

(汉代冶铁作坊复原模型)

 

但铸铁的缺点也很明显,人家毕竟是生铁呀,含碳量高,生脆易断,怎么办?

 

古人喝了口鸡汤,咂咂嘴,嗯,灵感来了。

 

会做饭的人都知道,同样一勺盐,鸡一下锅就放,还是等鸡炖烂了才放,味道完全不一样。古人就想啊,能不能不改变含碳量,通过其他什么法子,增强铸铁的柔韧性?

 

 

秘诀就是温度。

 

古人慢慢发现,高炉烧铁水的时候,如果提高温度,然后放慢铁水的冷却速度,做出的铸铁比较耐磨,称为灰口铁。这法子是西汉人想出来的,比欧洲早了1800年。

 

再比如,可以先做出普通的铸铁,然后给铸铁(而不是铁水)加热,再慢慢冷却,铸铁也会得到更强的韧性,成为耐锻打的可锻铸铁。这法子是更早的战国人想出来的,比欧洲早了2200年。

 

最厉害的是,西汉人改进技术,一边给铸铁加热,一边增加氧气浓度,氧元素竟然干起“抢婚”的勾当,把铸铁里的碳元素生生拽出来,合成二氧化碳飘——走——了——!碳元素变少了,铸铁轻轻松松变成钢,这就是著名的铸铁脱碳钢,比欧洲早了……哎?古代欧洲好像没有这种技术!

 

(多么形象的比喻啊)

 

有人说,跟文科生学化学就是锻炼人,我已经被一水的黄绿色加粗字体打败了——绕了这么一大圈,这些钢呀铁呀,究竟和刘胜夫妇墓有啥关系?

 

听好了:这满眼的黄绿色加粗字体,甭管是块炼铁百炼钢灰口铁可锻铸铁还是铸铁脱碳钢都能在刘胜夫妇墓里找到实物墓里出土的灰口铁铸铁脱碳钢更是我国乃至全世界最早的实物!

 

大部分所谓的“古代冶金活动的珍贵实物”,正是我们之前看到的那些“烂铁”,那些汉代垃圾!

 

 

如此尖端的“高科技”工具,汉朝工匠为什么舍得扔掉呢?

 

因为在他们眼中,这些都是稀松平常的物品,库房里多得是,没有回收的必要。汉代钢铁技术之发达,尽在这“随手一扔”当中!

 

中国不是世界上最早使用青铜器的国家,也不是最早使用铁器的国家。但是,凭借冶炼技术的不断创新,这位青铜时代的后来者,终于成功逆袭,迈出惊天一跃,开始领跑铁器时代。

 

而这一惊天逆袭的见证者,正是大名鼎鼎的刘胜夫妇墓,正是我们越来越熟悉的满城汉墓

 

(友情出演:陶听琴俑,东汉,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满城汉墓出土了太多国宝奇珍,揭示了太多太多“中国之”。

 

还记得吗?这里有我国早发现的、保存完整的金缕玉衣、也是我国唯一禁止出国展览的玉衣:刘胜金缕玉衣。

 

 

与刘胜玉衣同样完整的、我国早发现的“女用”玉衣:窦绾金缕玉衣。

 

 

汉代青铜灯具中的极品、我国唯一禁止出国展览的古代灯具、无可争议的“中华第一灯”:长信宫灯。

 

 

我国早发现的、奢华无比又存世极少的镶玉漆棺:

 

 

迄今所见保存完整的西汉铁铠甲:

 

 

迄今所见早的汉白玉雕塑:

 

 

迄今所见质地好、时代早、保存完整的一整套西汉医疗器具,包括中国早的金属医针:

 

 

以及上一篇文章的主角、迄今所见年代早的自铭为“医用”的医疗器具:“医工”青铜盆。

 

 

此外,还有众多精美绝伦的汉代生活用品,五花八门,包罗万象,美不胜收:

 

(鎏金银嵌琉璃青铜壶,西汉,河北博物院藏)

 

(错金青铜博山炉,西汉,河北博物院藏)

 

(错金青铜朱雀衔环杯,西汉,河北博物院藏)

 

已经看花眼了吧!


还在等什么?快来河北博物院,快来《大汉绝唱 满城汉墓》展,亲眼见识真正的大汉绝唱吧!【满城汉墓篇完】

 

 

【后话】对我来说,“满城汉墓”是个特殊的系列,因为这是我第一次深入介绍一座地方博物馆的常设展览。

 

说起看文物,人们常常最先想到故宫、国博那样的国家级大馆,或是陕西、河南等等文物大省的博物馆,恐怕没有几个人会推荐河北博物院。的确,就整体实力而言,河北博物院恐怕很难进入全国省级博物馆前十名。

 

但这恰好符合我想要传达的信息:哪怕十名开外、百名开外的博物馆,同样收藏着让你炫目的顶级国宝,而这,更能体现一个文明古国的真正实力。即便是远离国都的乡野村屯,同样不缺少悠悠的过往与丰富的宝藏,而这,正是对“历史悠久”和“地大物博”的最佳诠释。

 

漫长的地方博物馆之旅刚刚开了头,河北系列也将迎来新的篇章。只是在进入新系列之前,咱们稍作休息,先去天津玩一趟吧。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我国铁器使用,制铁技术的发展过程
经典——中国的钢铁史话
中国历史上炼钢技术的演变
从徐州汉代文物探析汉代钢铁兵器制作工艺
中国古代多种多样的钢铁冶炼工艺
生铁、熟铁和钢的特点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