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由莫言获诺贝尔奖想到的

由莫言获诺贝尔奖想到的

(2012-10-12 15:49:21)
标签:

文化

    诺贝尔奖成立百多年来,在莫言获奖之前,它对国人来讲似乎已然成为一个挥之不去的情结。当然这个情结也促使很多有识之士进行反思,他们说得最多就是,为什么国人在各个领域无人问津诺贝尔奖?现在时常还加上一句,为什么中国出不了大师?当然理由很多了,那其中有一个大家都绕不开的、谈的最多的理由,那就是中国的教育制度或教育体制问题。

   这次莫言获得诺贝尔奖,似乎打破了这个尴尬局面。其实在此之前,一般认为与诺贝尔走得近的还有两个人,即鲁迅和沈从文。谈起这两个人很有意思,我们先看鲁迅,大致情况是这样的,在1927年,瑞典的有一位名叫斯文·赫定探测学家到我国考察时,在上海注意到鲁迅的文学成就。这位爱好文学的瑞典人,便与刘半农商量,准备推荐鲁迅为诺贝尔文学奖候选人。刘半农托鲁迅好友台静农发信询问鲁迅的意见。鲁迅的回信是

   “请你转致半农先生,我感谢他的好意,为我,为中国。但我很抱歉,我不愿意如此。诺贝尔赏金,梁启超自然不配,我也不配,要拿这钱,还欠努力。世界上比我好的作家何限,他们得不到。你看我译的那本《小约翰》,我哪里做得出来,然而这作者就没有得到。……我觉得中国实在还没有可得诺贝尔赏金的人,瑞典最好是不要理我们,谁也不给。倘因为黄色脸皮人,格外优待从宽,反足以长中国人的虚荣心,以为真可与别国大作家比肩了,结果将很坏。我眼前所见的依然黑暗,有些疲倦,有些颓唐,此后能否创作,尚在不可知之数。倘这事成功而从此不再动笔,对不起人;倘再写,也许变了翰林文字,一无可观了。还是照旧的没有名誉而穷之为好罢。”

   关于这件事情,后来很多说法变成了鲁迅曾经拒绝了诺贝尔奖,这有点混瞎视听了。从上面这个事情来看,在1927年,鲁迅在当时的文坛可谓赫赫有名,而这位瑞典人本身对文学颇为关注,因而他对鲁迅的关注其实一点也不奇怪,在席间谈到此事也是非常自然的事情。事情即便如此,这位瑞典探测家我想也未必做得到,这只是一厢情愿而已。而鲁迅似乎也把它当成一回事郑重其事给予回复,不过此事在当时的圈内知之甚少。也算是给大家留点面子,鲁迅当然伟大,而鲁迅的作品在诺贝尔奖评审组看来也未必同样伟大,这是两回事。

   再来看沈从文,谈到此事就有点悲哀了。以个人之见,如果从长远来看,沈从文的作品比鲁迅更有生命力,因为沈从文的作品更贴近人心、人性和我们逐渐逝去的温情脉脉的情怀。1988年诺贝尔文学奖评审组决定将当年的诺贝尔奖给沈从文,令人感到悲哀的是,当时的评审组向中华人民共和国驻瑞典大使馆文化处询问沈从文是否仍然在世,得到的回答是:“从来没有听说过这个人。”这种回答估计也只有中国才有。其实沈从文在数月前已离开人世,诺贝尔奖有个规定就是只针对在世的人,沈从文与诺贝尔奖失之交臂天意如此。

   诺贝尔奖诚然是世界公认的大奖,历来的获奖者大体上都是那个领域的佼佼者,其实把这个标准放在自然科学领域还是成立的。但如果就文学而论,就要辩证的看待了,据资料统计,在授予的诺贝尔文学奖里,只有近六成的比例得到世界的认可和赞同。有不少堪称伟大的作家并未获得诺贝尔奖,譬如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契柯夫、奥地利作家卡夫卡等。后来的苏联作家与诺贝尔奖以及当时的苏联政府更是纠缠不清,在政府的控制和打压下,那些作家不是被逐出流放或开除国籍、甚至进监狱等,有的干脆自杀算了。本来这完全是个人行为,个人价值得到认可,一种世界性的认可,与政府风马牛不接。生活在这样的一个国度,是民族的悲哀。不谈这个了。这一点表现突出的就是法国著名思想家萨特,1964年诺贝尔文学家决定授予给萨特,被萨特拒绝了。拒绝的理由原文如下:

   “我拒绝该奖的理由并不涉及瑞典科学院,也不涉及诺贝尔奖本身,正如我在给瑞典科学院的信中说明的那样。我在信中提到了两种理由,即个人的理由与客观的理由。个人方面的理由如下:我的拒绝并非是一个仓促的行动,我一向谢绝来自官方的荣誉。如在1945年战争结束后,有人就提议给我颁发荣誉勋章,我拒绝了,尽管我有一些朋友在政府部门任职。同样,我也从未想进法兰西学院,虽然我的一些朋友这样向我建议。

  这种态度来自我对作家的工作所持的看法。一个对政治、社会、文学表明其态度的作家,他只有运用他的手段,即写下来的文字来行动。他所能够获得的一切荣誉都会使其读者产生一种压力,我认为这种压力是不可取的。我是署名“让-保罗·萨特”还是“让-保罗·萨特:诺贝尔奖获得者”,这决不是一回事。

  接受这类荣誉的作家,他会把授予他荣誉称号的团体或机构也牵涉进去。我对委内瑞拉游击队抱同情态度,这件事只关系到我。而如果是诺贝尔奖获得者让-保罗·萨特支持委内瑞拉的抵抗运动,那么他就会把作为机构的所有诺贝尔奖得主牵连进去。所以作家应该拒绝被转变成机构,哪怕是以接受诺贝尔奖这样令人尊敬的荣誉为其形式。

  这种态度完全是我个人的,丝毫没有指责以前的诺贝尔奖获得者的意思。我对其中一些获奖者非常尊敬和赞赏,我以认识他们而感到荣幸。

  我的客观理由是这样的:当前文化战线上唯一可能的斗争是为东西方两种文化的共存而进行的斗争。我并不是说,双方应该相互拥抱,我清楚地知道,两种文化之间的对抗必然以冲突的形式存在,但这种冲突应该在人与人、文化与文化之间进行,而无须机构的参与。”

    萨特的这个拒绝声明较长,我只引用了一部分。萨特之所以拒绝上面已提到,除了个人对此的理解外,也与当时国际坏境相关。萨特堪称真正意义上的知识分子,并非浪得虚名。当然对此各有各的理解和看法。莫言的确是中国很优秀的作家,至此获奖理应名符其实、众望所归。其实我想说的是,诺贝尔奖它只是一个奖项而已,没有它,托尔斯泰照样伟大,卡夫卡也同样如此。不要因为远方的一个情结而扰乱国人的心智和一些偏激的看法,真正要做的就是好好反思的文化体制以及教育体制等等问题。一个国家的胸怀注定国人能够走多远,同时也注定了国人的成长质量······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央视诺贝尔文学奖】作家莫言:莫言已飞往瑞典 签约公司表示不知其行踪
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我一路狂奔,但不知道诺奖的方向
诺贝尔奖历史上有哪些震撼人心的演说?
2016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鲍勃·迪伦| 当他们获知自己得了诺贝尔文学奖,竟然这种反应
中国作家们与诺贝尔文学奖的N次亲密接触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