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文章不厌百回改,反复推敲佳句来

        最近闲聊无事时,把自己以前写的文字拿出来读,总能发现一些问题,自己修改之后效果会明显好一些。现将古人炼句典故摘录如下,以共勉:

        1、《泊船瓜洲》 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其中“绿”字是经过精心筛选的,极富于表现力.洪迈《容斋续笔卷八》云:“吴中士人家藏其草.初云:‘又到江南岸’.圈去‘到’字,注曰‘不好’,改为‘过’,复圈而改为‘入’.旋改为‘满’.凡如是十许字,始定为‘绿’。

        作者认为“到”、“过”、“入”、“满”等字都不理想,只有“绿”字最为精警. 这是因为,前四字都只从风本身的流动着想,粘皮带骨,以此描写看不见的春风,依然显得抽象,也缺乏个性;“绿”字则开拓一层,从春风吹过以后产生的奇妙的效果着想,从而把看不见的春风转换成鲜明的视觉形象——春风拂煦,百草始生,千里江岸,一片新绿.这就写出春风的精神,诗思也深沉得多了.王安石“春风又绿江南岸”句,在写"春风又绿江南岸"一句时,一个"绿"字反复推敲,反复修改,先后从“到”、“吹”、"过"、"来"、"驻"……一直改到"绿"字方满意为止,于是才有了这流传至今的千古名句。

        2、下笔欲生风,磨砻日有功。推敲诗益炼,骈俪语尤工。楼钥《蒋慈溪挽词》。 译文:想要下笔的时候像风一样,就要每日磨练。推敲使诗句精益,伉俪俊秀,工整。

        3 、“披阅十载,增删五次”“字字看来都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曹雪芹

         曹雪芹出生在南京,少年时代过着富贵生活。在他十三岁时,即曹家被抄的次年,全家迁回北京,家道急遽衰落。从此,曹雪芹过着困顿生活。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这部巨著耗尽了他毕生的心血,但全书尚未完稿,他就因爱子夭折悲伤过度而一病不起,「泪尽而逝」,终年还不到五十岁。

        4、“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郑谷把僧齐己的《早梅》诗中的“数枝开”,改为“一枝开”,齐己因此而拜郑谷为“一字师”。

        5、据元代盛如梓《庶斋老学丛谈》记载,张桔轩有诗云“半篙流水夜来雨,一树早梅何处春”,元遗山认为既指明了“一树”,就不能又说表疑问的“何处”,同时,一树梅花也绝非早梅,于是他就把“一树”改为“几点”,“几点”本身井没有什么奇特之处,但用在这里描绘逐水而流的梅花,却符合生活的真实,也使全诗气机流畅,韵味平添。

        6、 元代刘秉忠《藏春集》中的《读遗山诗四首》,其中之一写道:“青云高兴入冥收,一字非工未肯休.直到雪消冰泮后,百川春水自东流.”作者以形象的诗句描绘诗创作中炼字的过程,以及诗人炼得至当至隽的字以后的美好心情。

        7、诗圣杜甫:“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

        8、唐朝诗人贾岛以苦吟著名,因为“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之叹而传为文坛佳话。

         唐朝的贾岛是著名的苦吟派诗人。什么叫苦吟派呢?就是为了一句诗或是诗中的一个词,不惜耗费心血,花费工夫。贾岛曾用几年时间做了一首诗。诗成之后,他热泪横流,不仅仅是高兴,也是心疼自己。当然他并不是每做一首都这么费劲儿,如果那样,他就成不了诗人了。

         有一次,贾岛骑驴闯了官道。他正琢磨着一句诗,名叫《题李凝幽居》全诗如下: 闲居少邻并, 草径入荒园。 鸟宿池边树, 僧推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 移石动云根。 暂去还来此, 幽期不负言。 但他有一处拿不定主意,那就是觉得第二句中的“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的“推”应换成“敲”。可他又觉着“敲”也有点不太合适,不如“推”好。不知是“敲”还是“推”好。手一边做着“推”的姿势,一边做着“敲”的姿势,反复斟酌。

        不知不觉地,就骑着毛驴闯进了大官韩愈(唐宋八大家之一)的仪仗队的第三节。 韩愈问贾岛为什么闯进自己的仪仗队。贾岛就把自己做的那首诗念给韩愈听,但是其中一句拿不定主意是用“推”好,还是用“"敲”好的事说了一遍。韩愈听了,对贾岛说:“我看还是用‘敲’好,即使是在夜深人静,拜访友人,还敲门代表你是一个有礼貌的人!而且一个‘敲’字,使夜静更深之时,多了几分声响。再说,读起来也响亮些”贾岛听了连连点头称赞。两个人并排骑着自己的坐骑回到了韩愈的家,后来二人还成了很要好的朋友。 推敲从此也就成为了脍炙人口的常用词,用来比喻做文章或做事时,反复琢磨,反复斟酌。

        这则故事启示我们:不管做任何事都要反复琢磨、斟酌和不断改进。

        9、永远精益求精。 不要急于写作,不要讨厌修改,而要把同一篇东西改写十遍,二十遍。-----列夫托尔斯泰

       10、  古往今来,凡是文章写得好的人,大概都在修改上用过功夫。 ------何其芳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太认真!王安石一个字改了十几遍,终于写成一首千古名作
古人论书佳句 | 句子迷
咬文嚼字——炼字(展示)
中国是诗歌的国度,王安石一首诗,意境深邃悠远,韵味无穷,后二句成佳句美醉了千年
陈嘉珉:“文贵多改”举隅
学海拾珍 名句解读 春风又绿江南岸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