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90%的父母都有的一个错误教育理念:不许孩子犯错

要允许孩子去犯错

xiaozheng

“妹妹带她老公和孩子乐乐到我家做客,其乐融融的家庭晚餐后,他们坐在沙发上闲聊,我到厨房去收拾残局。乐乐高高兴兴地跑来跑去,一会儿让这个抱抱,一会儿又跑去开他的玩具小车,一会儿跑到厨房看看我。时不时逗得大家哈哈大笑。突然,听到妹妹尖声一叫,'啊!危险。快下来!’我赶忙跑出去看,只见妹妹和她老公,还有我老公正围着抱着凳子的乐乐,你一声我一声地大声说,'你看你,下次还敢不敢这样玩了?’'爬到凳子上去,摔倒了怎么办?多危险!’'下次还爬不爬了?’”

三个大人围着一个一岁五个月的孩子大声训斥,那情景看起来真是荒诞。我说,'你们还真有意思,他才一岁多呀!孩子没摔着,先被你们吓着了。’他们这才意识到自己的问题。”

以上是朋友给我讲的她的亲身经历。反映的却是中国家庭教育中存在的一个普遍性的问题,那就是,大人要竭力保护着孩子,不让他犯错,不让他受伤害。

我家小糖果两岁多时,看着大人在饮水机上接完开水,他很好奇,总是跑去瞅着水龙头看,然后自己也上手要去放水。吓得家人大叫,“不能动饮水机,会把你烫着!”听到大人严厉的声音,他伸出的手犹豫地缩了回来。但后面还总是趁大人不注意,跑过去瞅一瞅,想动一动,大人一说“不能动”,他就慢吞吞走开。终于有一天,听到他大声凄厉的哭叫,我们赶忙跑过去,只见他举着右手,哭得满脸通红满脸是泪。我一看,食指红通通的,但没有起水泡。好在饮水机的水烧不开,只是把手烫红了,没有烫伤。我领着他,把手放到冷水里面泡了泡,涂了点药。边涂边问他,“手疼不疼?”“疼。”“下次还动饮水机吗?”他使劲摇着头说,“不。”

果然,再不见他去动饮水机了。后来,遇到热一点的东西,他本能的保持警惕。看来他对犯的错长记性了。

人的成长在某种程度上是一种不断犯错和改正的过程。家长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切忌不允许犯错,或者在孩子犯了错以后训斥。家长在可预见的情形下,在孩子能承受的范围之内,让孩子去犯犯错不见得是坏事。

比如爬高会摔倒,小孩子爬上凳子摔下来,那么他摔下来疼了,下次就不会去爬高了。尖锐的东西不能动,孩子自己一动被刺痛,他下次就不会去动了。跑太快,撞墙上了,一疼,他下次就知道不能跑太快,要小心。

在看美国的家庭教育纪录片《超级保姆》,美国的家长对孩子在家里的行动是不太约束的,孩子自由自在地跑来跑去,嬉戏打闹。反观中国的家长,在家里总是告诉孩子,这也不能做,那也不能碰。有的家长在孩子摔倒后,赶紧把孩子扶起来,拍着地面说,“打你,都怪你,把我的宝贝磕疼了。”直逗得小孩破涕为笑为止。这显然是不利于孩子成长的,他会认为,自己疼不是自己的错,而是地面,把责任归于外界。这会助长孩子以我独尊的“小皇帝”意识。

还有的家长在孩子摔倒后,严厉地斥责孩子,“都给你说了多少次了,让你小心点,你怎么不听呢?看,摔倒了吧,下次注意不注意?”犯错前,用夸大其词的后果去吓孩子;在犯错后,又严厉责骂。那么,孩子会越来越胆怯,害怕犯错,尤其是害怕犯错后家长的责骂。

其实,孩子他自己摔倒,他自己肯定会疼,就让他自己爬起来,让他自己吸取教训。

让孩子在长大的过程中,允许孩子自己去探索这个世界,去犯一些错,逐渐明晰自己行为的边界在哪里,要让他明白,自己犯错的后果要自己承担。这样就能培养起孩子的责任意识和担当精神,他会逐渐学会对自己的行为负责。这样家长进行一些相关教育时,效果才会好。否则,这也不许那也不许,压制了孩子的探索欲,使孩子一旦脱离家长监管,便肆无忌惮。这也是为什么很多在家长眼里的乖孩子,在他人眼中却是“刁孩子”的一个重要原因。

在家长过度保护下成长起来的孩子,往往没有自我意识,把自我依附在家人身上,不能独自面对事情,害怕犯错,害怕承担责任,没有担当精神。

在孩子犯错后进行责骂的方式最要不得,这样的教育方式培养出来的孩子,要么是性格怯懦,胆小怕事。要么就是,不犯错则已,一犯错就酿成大祸。

最经典的案例莫过于药家鑫了,一直是父母老师眼中的乖孩子,外表秀气,学业成绩优秀,待人温和,弹得一手好钢琴。但他在驾车撞倒张妙后,不但没有施救,反而用他那双纤长温润的手拿起冰冷的刀子刺向张妙,一连8刀。在事后的记者采访时,他说他自己当时想得很简单,就是害怕车祸让他爸知道,将来撞伤的人找上门来会很麻烦。原来,药家鑫的父亲脾气暴烈,不允许他犯错,一旦犯错就是拳打脚踢。药家鑫通过不断压抑自己,竭力表现出好的一面来让自己的父亲满意。结果呢,这个在家的乖孩子,在校的好学生,在犯了错后,不敢面对,企图用杀死对方的方式来逃避责任,可以说,是药家鑫父亲的教育方式葬送了两个年轻的生命。

生命是一个由柔弱走向坚韧的过程。孩子的成长离不开家长悉心的呵护,但为了孩子更好的成长,应该允许孩子自己去探索这个世界,去犯一些错误。家长事前可以叮嘱,事后可以帮助分析总结。

这样培养出来的孩子,清楚行为的界限,能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因为他知道,什么样的后果他自己能承担,什么样的后果自己承担不了。从而使他明白,什么样的事能做,什么样的事不能做。

一个草根教师自我成长的园地  

期待您的关注

苹果用户扫描赞赏哦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不想以后孤苦无依,你需要这样教育孩子!
乖孩子一出事就是大事,该出问题时不出问题才是成长的大问题-今日头条
孩子为何不宽容不感恩?
“乖孩子”,真的更容易出心理问题吗?
父母惩罚犯错孩子有哪五个技巧
管教知错不改孩子的四大策略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