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狗13》影评:每个人的心灵都是一个孤独的宇宙

狗十三:一个女孩成长的心灵史诗

很多梦是一个梦,

很多风景是一个风景,

很多死是一个死,

很多遗言是一句遗言。

空间为岸,

时间为水,

不管乐意不乐意,

都得往前流往前流。

——宫玺《世世代代》

《狗十三》,这部以西安为背景的电影,讲述了一个少女成长的故事。

一、平行宇宙——每个人的心灵都是一个宇宙

在电影开始时,一个带着牙套的女孩对着镜头讲述自己对“平行宇宙”的理解,“在宇宙中,一定还有一个和我们这个宇宙一样的宇宙,在那里发生着和我们这里一样的事情。”稚嫩的脸庞上有着少女特有的纯真和明媚,只是双眼流露出淡淡的忧伤。

在电影结束时,一个小男孩扶着凳子练习滑冰,还没走两步就摔倒在地,又被大人要求着爬起来继续滑,小男孩嘴里哭喊着,“我不想滑了……我要休息……”他伸出手祈求大人能拉他一把。但教练不理会他的苦痛,把手背在身后。他自己艰难地站起……滑倒……站起……


女孩倚靠着围栏审视着在溜冰场上的男孩,看着男孩哭喊着摔倒又爬起,爬起又摔倒。她表情淡然,慢慢流露出理解的微笑。

男孩是女孩的弟弟,他们表情之间的距离就是成长。

成长的历程中要经历多少次那样的摔倒和站起,要经历多少身体和心灵的痛楚,才能最终淡然一笑?

这个女孩叫李玩,而那个在溜冰场上摔倒的男孩就是他同父异母的弟弟李昭。电影通过平行剪辑,有意营造了一种错觉,让观众误以为这个女孩就是长大后的婴儿。他们都被大人惯着,也都被大人在宴会上向亲朋展示着。没有人去问他们真的想要什么,提供给他们的都是大人们认为重要的东西。他们内心真切的需要,被理所当然地忽视了。

人与人是不同的,但人与人又何其相似。每个人从受精卵到出生,期间都把人类从海洋到陆地,从“鱼”到“人”的进化过程重演了一遍。每个人的境遇都是不同的,但又往往经历过相像的成长过程。

电影中反复出现了很多次“平行宇宙”的概念,在我们生活的宇宙之外有没有另一个宇宙我们不得而知,但每个人的心灵都是一个孤独宇宙,人与人之间就是平行宇宙。

在电影中,有很多这样的平行的对应关系:

第一只“爱因斯坦”和第二只“爱因斯坦”的对应。当李玩听爷爷说,这是爸爸送给她的后,她立马将欣喜转变成厌弃。而当晚上,自己在房间吃着自己煮的泡面,享受着那一份自己创造的快乐时光,听着门外狗有些凄惨的叫声,她心软了,把狗连箱子搬进了房子,甚至还把狗抱上了床。后来,她还给狗喂牛奶、做猪肝饭。其实,她一开始讨厌狗,是讨厌父亲,而抱着这只狗,其实是是抱住孤独的自己。她讨厌第二只狗,拒绝叫它“爱因斯坦”,她其实是拒绝自己的继母(李玩称呼其“阿姨”);而当这只狗被父亲打骂时,她反而走上前去,把它叫做“爱因斯坦”,她也是从狗身上看到了自己。

李玩找爱因斯坦和奶奶找李玩的对应。当爱因斯坦走失后,李玩疯狂地在街上寻找,因为在李玩的心里爱因斯坦是最重要的;当李玩深夜没回来,从来不出家门的奶奶上街去找李玩,因为在在奶奶心里李玩是最重要的。

楼上男子和李玩的对应。李玩一直以为楼上有人养鸟,才会在晚上发出鸟叫。直到一天晚上在楼道口,看到用担架抬往急救车的男子发出鸟叫声,才知道自己以为的鸟叫是这个男子发出的。这个男子是精神病吗?为什么要学鸟叫?他经历了什么?李玩不知道,我们也无从得知。我们只知道,他的心灵也是一个运行着的宇宙。

蝙蝠和狗的对应。教室里突然闯进来一只蝙蝠,引起同学们的骚动。老师一书就打了下来,扔出了窗外,教室又恢复了原来的样子。在李玩的世界里,一只狗也打破了宁静,而这只狗也注定要被人“打下来”扔出她的世界。

李玩的青春和父亲的青春的对应。父亲在车里哼起了他儿时的歌曲,李玩好奇地让父亲唱出来。父亲说,我们那时的歌歌词乏味得很,“文化大革命好!文化大革命好! 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就是好!就是好! ”父亲的青春是什么样子,电影没有讲述。当我们看着父亲泪流满面的面庞,就知道尽管经历不同,但也有着相似的阵痛。

高放和李玩父亲的对应。高放喜欢李堂,就在胳膊上纹上了“堂”;后来喜欢上李玩,又在脖子后面纹上“WAN”。这并不是虚假,两次喜欢都很真诚,我们看着高放在忍受纹身疼痛的表情,在注视李玩时的眼神,里面没有虚假。而当李玩在车里问父亲,“你和妈妈是怎样开始的?”父亲没有讲述自己和前妻的爱情故事,泣不成声,还捂上了女儿的眼睛。

“再回首,云遮断归途;再回首,泪眼朦胧……”有时候,以为爱是很简单的一个字,爱就在一起,不爱就分开。但真正的爱是什么呢?可能只有回忆过去时的眼泪能够说明一切吧。

当时的爱是真诚地,现在的泪也同样真诚。只是过去的永远过去了。


二、“你长大了!””你要懂事!”

“你要懂事!”在生活中,大人总是这样对小孩说。而什么叫懂事呢?大人们就真的懂事吗?


电影中爷爷给婴儿起名,“李玩是个女孩,当时是你瞎起的名字。现在这是个男孩,得好好得起一个名字,那就叫'昭昭’,'以其昭昭,使人昭昭’嘛。”“以其昭昭使人昭昭”这句话是孟子说的,意思是贤者先使自己明白,再使他人明白。

但在生活中,人却总是“好为人师”“以其昏昏使人昭昭”。每个人总以为自己洞悉了人生的奥秘,却不过是人生戏台上的一个演员,只看到自己视野的灯光照亮的地方。

大人总是以所谓的“懂事”来压制孩子的情绪和诉求,用不断重复的虚假来掩盖真实。在参加宴会时,她对父亲说,“你不该用一个谎言来弥补另一个谎言。”父亲自然而然地说,“这是哄孩子,你懂什么?”

父母对孩子“懂事”的要求,往往就是要孩子无条件相信他们编织的谎言。以爱的名义实施的暴力,让孩子形成自虐和暴戾的人格。以爱的名义实行的专制,让人无力辩驳,窒息而无处可逃。

“爱因斯坦”走失后,一家人看着李玩执着寻找而无可奈何,阿姨出主意买来一只想象的狗来替代。大家都知道这不是真的“爱因斯坦”,但都选择了说谎,然后义正辞严地对李玩说,“这就是你要找的爱因斯坦!”

李玩固执地坚守真实,她摔了碗,她深夜不归。

从未出过家门的奶奶去上街去找她。而她也为这种坚守付出了代价——她被父亲揍了一顿。

她只能选择屈服。

电影中用了较长的篇幅来表达少女内心的痛苦:在卫生间里,女孩瘦削的身体在蓬头下面抽搐着,眼中的泪伴着淋浴的水冲刷着痛苦的心灵,朦胧的水汽中她自己抱着自己无声哭泣,手上的血慢慢流着。

对于女性来说,身体长大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月经初潮。电影里流血其实就隐喻着女孩的初潮,她开始在意自己身体的变化,开始觉察到来自异性的情愫。和身体的初潮一样,在慌乱迷茫中精神上也终于在挣扎的苦痛中就长大了,她注视着父亲纵横的泪水,她知道自己应该学会“懂事”了!

因而后来在街上遇到真的“爱因斯坦”时,她竟然若无其事像没有发现一样,当李堂追上去想从那个女人手中要回这只狗时,她说,“不好意思,我们认错了。”语气从容平和,只是在走远以后淡淡地说,“我真怕它认出我,扑到我面前来。”

是啊,认出后,又能怎样呢?带回去吗?带回去又要重复第二只“爱因斯坦”被送到狗肉店的命运吗?


在一开始,她连一口奶都喝不下去,到后来哪怕后来吐也要喝下去;在饭局上,将饮料换成红酒,在成人的注视下一饮而尽;甚至,明知是狗肉,也要微笑着说声“谢谢”,然后吃下去——正如父亲所言,她长大了。

“爱因斯坦,爱因斯坦”是这部电影的英文名字,既指电影中出现的两只狗,也包含着人性的“相对论”。李玩以前只会为自己着想,后来她知道自己并不是世界的中心,自己内心的痛苦并不应该展示给他人,自己不光为自己而活,也为爱着自己的亲人而活,就算是苦药也得含着笑吞下。

青春是一场没有胜利的战斗,真正的敌人只有一个,那就是自己。每个人都得义无反顾地投入战斗,用尽全身力气。纵然遍体鳞伤,也得含泪微笑。李玩经历了这场战斗,她由从一个局限在自我的小女孩走了出来,成了一个“长大的”“懂事的”李玩。

只是,她背过人群,任委屈的泪水悄无声息地肆意流淌。

三、曹保平夫人的成长史?

在整个电影中,没有一个反派,但依然上演了一幕生活的悲喜剧。这部堪称当代中国少女心灵成长史诗的电影,细腻深刻,对人性的把握极具洞察力,且充满着悲悯情怀。

除了导演曹保平之外,还得归功于该电影的编剧焦华静,她是曹导演的夫人。据相关资料显示,焦华静是西安人,出生于1988年,曾获第六届新概念作文大赛一等奖,北京电影学院毕业。

电影展现的年代也正是焦华静的中学时代,在某种程度上可以将这部电影看成是焦华静的心灵成长史,也就是那一代人的心灵成长史。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狗十三》揭开成长真相:孩子忽然懂事,意味着什么?
《狗十三》:最不懂事的华语青春片
不要忘记被粗暴对待的青春
豆瓣评分8.2,残酷写实的国产青春片,成长都是一场凶杀案
狗十三豆瓣评分8.5,被禁五年的《狗十三》到底讲了什么?
豆瓣8.7,柏林电影节外国观众看完“鸦雀无声”,时隔5年解禁上映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